中诗网

中诗论坛

中诗网诗歌评论及活动主题论坛。

  • 《和平之光》一曲充满母爱阳光的赞歌

    《和平之光》一曲充满母爱阳光的赞歌 | 吴歌

    吴歌,被乐坛尊为豫音老爷子雅称。原名吴永通,1933年出生于河南省巩县。在抗美援朝保家为国战火硝烟中,荣立三等战功。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河南省合唱协会会长等多个职务。音乐、器乐、乐理、评论等佳作专著等身,国家河南省获奖无数。为“中国合唱终身贡献奖”,宋庆龄国际基金会“庆龄枫叶奖”获得者。...

  • 浅析冰狼体四句半新诗体

    浅析冰狼体四句半新诗体 | 诗远

    诗远,山东人。诗人,作家,媒体人,国学推宣人,文旅策宣人,美食文化撰稿人。...

  • 诗灯六盏,照见了多元韵味

    诗灯六盏,照见了多元韵味 | 陈明火

    陈明火,笔名执仗,湖北鄂州峒山人。著作《无锁的情空》《挑剔名作及评点》等12部(含3部中英对照),主编省级教材《综合阅读》等30余部。发表诗歌、评论、小说等近千万字,200余首(篇)被译成英、日、希腊等文字。长诗《自救日记》获2003年《中国作家》特等奖,中英对照诗歌集《无锁的情空》获2000年首届“澳克杯”世界华人文学大奖赛一等奖,《陈明火长诗选》获2005年香港第三届龙文化金奖及希腊作家艺术家协会“欧洲联盟杯”奖。另有评论集《抒情者的迷途》一部。...

  • 北京诗学地域褶皱里的感知唤醒与精神重构

    北京诗学地域褶皱里的感知唤醒与精神重构 | 杨青雲

    杨青云,曾用名杨晓胜,笔名梅雪、汝愚等。常驻北京。著有《范曾论》《范曾新传》《孔祥敬诗论》《周恩来研究》《范曾诗魂书骨美学思想窥探》《贾平凹美术论》《李德哲美术论》《北京虎王马新华论》《忽培元新论》《王阔海新汉画初探》《北京诗歌概念书系上卷》《樱花结》长篇小说等。现为范曾研究会会长,北京周馆筹秘书长兼《周公研究》新媒体总编。...

  • 诗写世界的纯真与美好

    诗写世界的纯真与美好 | 郭园

    郭园,安徽太和人,现居芜湖,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博览群书》《青春》《吐鲁番》等。...

  • 唱响人文湾区建设先声

    唱响人文湾区建设先声 | 江冰

    江冰,文化学者,专栏作家,文艺评论家。广东财经大学教授、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州都市文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广州市人民政府聘任广州城市形象品牌顾问。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最有影响力学者。著有《浪漫与悲凉的人生》《新媒体时代的80后文学》《酷青春》等。
    ...

  • 丘树宏:唱响“岭南写作”第一人

    丘树宏:唱响“岭南写作”第一人 | 李众姗

    李众姗,青年作家、诗人。作品散见于《东莞日报》《广州日报》《大湾区时报》《延河》《四川诗人》《国际诗坛》等各类报刊杂志。...

  • 冥思下的较量,阐释上的维度

    冥思下的较量,阐释上的维度 | 徐潋

    徐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内江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文联第二批文艺人才专家库专家等。文学评论散刊于《船山》学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星星》诗刊,和人民网、精神文明网、光明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艺评论网、中诗网等,出版有评论专著《半管笛语》等。...

  • 《隐身飞行》:施施然诗歌中的自我、世界与飞翔

    《隐身飞行》:施施然诗歌中的自我、世界与飞翔 | 龙晓初

    龙晓初,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汕尾市散文诗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潮》《延河》《延河诗歌特刊》《浙江诗人》《诗林》《作家天地》《中国水泥》《中华文学》《阳光》《芙蓉锦江》《北京日报》《南方日报》等报刊,入选《2018中国青年诗人作品选》等多种选本,2017年参加广西省桂风网第一届征文比赛获得二等奖,2018年12月参加在浙江举行的中国青年作家培训。...

  • 唐代诗人笔下“楼兰”恨的家国情怀

    唐代诗人笔下“楼兰”恨的家国情怀 | 刘敦楼

    刘敦楼,教育工作者,业余作家,有多篇散文、小说、随笔、时评等作品发布于光明日报、文汇报、经济日报、南方周末、中国教师报、光明网、人民论坛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作家网等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平台。...

  • 经世致用的民间学术研究范式

    经世致用的民间学术研究范式 | 曾大兴

    曾大兴,笔名曾非曹,湖北赤壁人。广州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词学与文学地理学研究,学术专著主要有《柳永和他的词》《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文学地理学研究》等。现任教于广州大学,先后任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现为人文学院文学系教授、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 一位士兵献给祖国的血泪之歌

    一位士兵献给祖国的血泪之歌 | 刘辉(文军)

    长诗《十月!十月!》共分十七个章节。以向大豆高粱致意的名义出发,去粗取精地提炼事件的精神内核;借喻入心地彰显人文为本的国情理念;如歌如泣地委婉叙述着为共和国创立建立以及强大而英勇执著献身的烈士们。...

  • “北京诗歌”的诗学建构及精神谱系重释

    “北京诗歌”的诗学建构及精神谱系重释 | 杨青雲

    杨青云,曾用名杨晓胜,笔名梅雪、汝愚等。常驻北京。著有《范曾论》《范曾新传》《孔祥敬诗论》《周恩来研究》《范曾诗魂书骨美学思想窥探》《贾平凹美术论》《李德哲美术论》《北京虎王马新华新论》《忽培元浅论》《王阔海新汉画初探》《北京诗歌概念书系上部》《樱花结》长篇小说等。现为范曾研究会会长,北京周馆筹秘书长兼《周公研究》新媒体总编。...

  • 以诗为碑,以爱为壤:读离若的组诗《从栀子花到白雪:写给母亲的生命挽歌》

    以诗为碑,以爱为壤:读离若的组诗《从栀子花到白雪:写给母亲的生命挽歌》 | 吴广平

    离若的组诗《从栀子花到白雪:写给母亲的生命挽歌》以沉浸式叙事展开对爱、离别与记忆的书写,通过18首诗作串联成完整情感脉络。...

  • 地域文化视域下“北京诗歌概念”的界定与“京派诗歌”的精神对话

    地域文化视域下“北京诗歌概念”的界定与“京派诗歌”的精神对话 | 杨青雲

    杨青云,曾用名杨晓胜,笔名梅雪、汝愚等。常驻北京。著有《范曾论》《范曾新传》《孔祥敬诗论》《周恩来研究》《范曾诗魂书骨美学思想窥探》《贾平凹美术论》《李德哲美术论》《北京虎王马新华新论》《忽培元浅论》《王阔海新汉画初探》《北京诗歌概念书系上部》《樱花结》长篇小说等。现为范曾研究会会长,北京周馆筹秘书长兼《周公研究》新媒体总编。...

  • 追求心灵的海阔天空

    追求心灵的海阔天空 | 林红

    林红,作家,学者,资深媒体人,现在高校任教。...

  • 描绘新疆诗歌的“群英谱”

    描绘新疆诗歌的“群英谱” | 买丽鸿

    买丽鸿:女,回族,笔名脉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沙湾市作协副主席。诗歌作品发表在《朔方》《中国诗人》《海内外》《民族文汇》《绿风》等报刊杂志,有作品被《梦想荣光》文学作品集、《2022年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女子时报年鉴2021-2022年卷》《每日一诗(2023卷)(2024卷)》《2023中国年度诗歌选》《当代诗选》(2023·秋季卷)《少数民族诗人诗选·2022-2023卷》(总第五卷)等诗歌选本收录、选用,出版有诗集《临窗而立——买丽鸿诗歌精选100首》。...

  • 评洪锦坤的散文诗《童年》

    评洪锦坤的散文诗《童年》 | 刘正伟

    刘正伟,台湾苗栗人,现居桃园。文学博士。台客诗刊总编辑、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编委,野姜花诗社顾问、新诗学会监事。曾任公司负责人20年,现为高校副教授。曾获: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台湾日报台中风华现代诗评审奖。盐分地带文学奖现代诗奖。苗栗县梦花文学奖新诗首奖。新诗学会诗运奖等。...

  • 深挚童真 妙趣天成

    深挚童真 妙趣天成 | 刘晓光

    刘晓光,文化学者、作家,作品涵盖散文、诗歌、艺术评论,散见于《光明日报》《散文》等报刊。著述丰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晓光 <三十六计> 心得》《小河流水哗啦啦》等;中华书局推出《萌童美德歌谣》(中宣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小学生必背古诗文 129 篇》等;还在中华书局(香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出版《三十六计》《中国经典・少年版 < 诗经 >》等多部著作。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书目,被多省市列为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部分为课外必修读本。儿歌《小河流水哗啦啦》入选《中...

  • 陆健诗 三阶段 五类型

    陆健诗 三阶段 五类型 | 张无为

    张无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评论家协会理事,赤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诗歌周刊》主编。...

  • 黑白底色里的童心与乡愁——评洪锦坤《童年》二首诗

    黑白底色里的童心与乡愁——评洪锦坤《童年》二首诗 | 邹一群

    邹一群,现任中航生命科学院副院长、超级抗原全球应用功勋专家、中国中医药杰出贡献人物代表,同时担任沈阳协合生物制药集团专家组成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及智库专家。...

  • 聚多少眼泪可以飘升起思念 ——读《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有感

    聚多少眼泪可以飘升起思念 ——读《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有感 | 谢冬梅

    甘建华、王锦芳伉俪主编出版的《洛夫纪念文集·诗歌卷》,收入182位作者203首诗,作者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以及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八国。本书具有史家的眼光,对现代新诗亦有特别的贡献。...

  • 孟春季夏不停吟

    孟春季夏不停吟 | 蒋成德

    龚逢庆的《乙巳醪公拈韵丁集》共52大题74小题96首诗(含组诗),其中五绝6小题,七绝28小题,五律38小题,七律1小题,排律1小题。单从律诗来看就有40小题,占全集一半还要强。由此可见逢庆兄是特别偏爱律体尤其是五律,这就可以窥见其律诗的一些特点:一是仄韵的使用,二是对仗的工整,三是叠字的巧运。这些五律:仄韵处见性情,工对处见学养,叠字处见巧思。这是很值得学习的地方。...

  • 记忆的熔炉:《到虞乡》中的精神锻造与故乡重生

    记忆的熔炉:《到虞乡》中的精神锻造与故乡重生 | 周守贵

    卫国强的《到虞乡》如一枚深邃的记忆棱镜,更似一座炽热的精神熔炉。它以冷峻如“寒冬石头”的笔触,包裹着“岩浆”般炽烈的生命痛感与存在之思。...

  • 大道至简:暮年精神与诗意张力

    大道至简:暮年精神与诗意张力 | 范恪劼

    范恪劼,曾用名安皋闲人,1963年生。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退休教授。河南省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河南诗歌创作研究会理事。有诗文文学评论见诸于报刊及多种选本。
    ...

 112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