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中诗报道
中国诗人
文人书画
诗歌万里行
中诗视频
诗人档案
签约作家
中诗文库
中诗论坛
首页
>>
中诗网
>>
中国诗人
>>
洪烛
>>
洪烛随想录:一个人的史诗
作者:洪烛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11-13 17:17:28 点击:
代雕像,斧凿的痕迹逐渐消失,最终必将还原为一块粗糙的石头,看来石头的伤口也会因为时间而愈合。没有谁能记得它那失传的疼痛。
那片被犁铧翻耕过的田野,流露出隐晦的地狱的气息。很简单的一次春耕,也极有可能惊动黑暗中沉睡的魂灵。当然,你看见的只是被利刃切断的纠纷的草根。
积压的雪,甚至折断了干枯的树枝。我相信这场雪也同时降临我的内心。这是最无法防范的打击,伴随着骨节拆裂的声音。我仔细分辨:这声音来自窗外还是体内?
以影子为食。你察觉不到自己的食物,仅仅是一些模仿得维妙维肖的幻影。饥饿其实是一种感觉,饱同样也是如此。你用手帕揩拭嘴唇,以示完成了一次幻觉中的大餐。这甚至把你的胃也给欺骗了。你从欺骗中获得满足。
我离开了那段碎石铺垫的路面,脚底的触痛却还会持续得更为久远——那堆碎石仿佛已存储进我的记忆中。随时可能以尖锐的棱角呈现。
我在拥挤的人群中行走,逐渐失去了自己的面孔。我理解了艺术为什么要远离人群,也是怕迷失了自己的特征。独处的时候,眼前会浮现出一面并不存在的镜子。
把弹簧压紧,你有一丝隐约的恐惧,仿佛把力量灌输给了自己的敌人。它随时可能挣脱你的控制。
我们已习惯了你佩戴的面具。当你出于真诚而脱下它时,在我们眼中反而变得像陌生人一样疏远。请继续你面具下的生活。过分的真诚反而是多余的。容易惊吓了别人。
一眨眼的工夫,闪电就躲进刀鞘里了,你闻见皮革被烤糊的气息。
人们在打制自己的甲胄之前,就懂得了恐惧。甲胄的形状其实就是恐惧的形状。
伊甸园的围墙已没有门的痕迹。自从亚当夏娃出走之后。这扇合拢的门就彻底地成为围墙的一部分。你甚至无法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连缝隙都愈合了,浑然一体。
火车站的广场上永远有嘈杂的人群,仿佛谁也不曾离开,谁也不曾到来。即使是在陌生的城市,你也能看见熟悉的场景。它总是忽隐忽现地伴随着你。哪怕在你入睡以后,也会被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包围。
登上一座高塔,凭栏俯瞰之时,我隐隐有纵身一跃的欲望。我不得不努力克制这种冲动。恐惧就像一只陌生的手,搭在我的肩头把我从靠近栏杆的位置拉回。看来我的内心,既有一个牺牲者,又有一个拯救者。
原野上的辙痕,可能比那辆早已消失了的马车更为具体,也更接近永恒——哪怕它永远停留于原地。
音乐中有一种力量令我吃惊:我仿佛是一点点地赎取了自己。如果不是它恢复了我的感觉,那么我将不再存在。
是肉体先醒来还是灵魂先醒来?这似乎是个问题。事实证明,我的灵魂从来就不曾入睡——否则就不会有那连篇累牍的梦境。
画家写生时那果断的笔触,不仅仅忠实于眼前的风景,分明是在无条件地服从内心的命令。移动的手,也有一个看不见的主宰。
你发现幸福也是一种负担,正如累累果实会把树枝压弯了。这时候最期待着收获者的分享。否则将无法从中解脱。
黎明,就像生硬的铜块被来自内部的热情熔化了。无所不在的鸟鸣,令我联想到四溅的铜汁。世界在崩溃中建立了新的秩序。
可以这么讲:所有的塑像都是时间的囚犯。他们即使竭尽全力,也难以挣脱沉重的脚镣,从花岗岩抑或青铜的基座上走下来。而且也无法从纷至沓来的参观者那里获得任何援助。但是,我毕竟记住了那徒劳的挣扎——相信它还会持续下去……
流亡者弯腰系紧了自己的鞋带,而且体会到和命运的一次角力。这是一个看不见的对手。却通过道路传达着它的挑战。
甚至连花朵也扼杀不了自己的开放,它无力地接受了这一事实。或者说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战胜了它的胆怯与愚昧。
流泪的次数,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降雨量。我似乎很早就进入了旱季。我怀疑自己的心田
9
7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
青海青,黄河黄
下一篇:
唐诗引路,寻找李白(长诗)(上)
相关链接
整夜里想的都是你那张脸啊(组诗)
雕刻自己
祥云浮雕
唐诗引路,寻找李白(长诗)(上)
青海青,黄河黄
中国新诗纪念日:我呼唤“新新诗”
洪烛谈艺录:我的诗经
西域,或洪烛的马/凸凹
诗人的墨水瓶是一座不冻港
拆散的笔记本
草原笔记
洪烛长诗《西域》(续)
洪烛:我心目中的西域
我亲历的第22届青春诗会
洪烛最新大型组诗《西域》
(C)2004-2016
中诗集团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