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二十期 >> 文论随笔 >>

唐风诗歌欣赏之一


作者:弦意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白 沙  日期:08-11-23 22:50:55  点击:


写,读者只能通过只言片语来揣测,但这些零散的语言不能删去,没有这个背景的抒情就变得没有基础、没有实指,诗歌就会失去表现性,显得空泛。这也是唐风诗歌的超现实浪漫主义意味浓郁,却仍然基于现实主义的个人写作特点。
  表现性还体现在作者对典型意象的选取,《诀别》开篇写到“蜗于一角”、“午时/击石取火”、“化掉淤积在门槛儿上的/冰”,三个意象分别与“安宁”、“触手可及的暖”、“苏醒”发生关联,找到了情绪符号外化的共同点,让读者产生意象的张力想象。(三个意象也从侧面描述了“我”离开家的原因,由此展开全诗的抒情,后面关于“一次生出女儿和太阳/一次生出诗歌和荣耀/一次生出深爱的人和幸福”的表述:在“我”的心目中,生活的全部应该包括诗歌、女儿和爱人,对三者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和承辅关系。)
  因此,这些知觉对象的张力结构与主体张力结构的对应性、一致性和异质同构性,前者唤醒后者时,诗歌抒情的表现性就产生了。这与中国传统的主流抒情观点是一致的,强调把情绪具体化,形成恰当的意象,然后加以描述、抒发。
    对于《抬起头,头顶就是一片蓝天》,唤醒作者灵光的情绪背景是对诗歌和家庭的热爱,具体的触发事件是“三天过去了,过去/就永远过去了”所指示的事件,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行简化、选取富于表现性的张力意象,达到了抒情主体和知觉对象的和谐、一体化,产生了感人的效果。
  运用诗歌表达出细腻、多层次的情绪,唐风的摸索体现出写作实践的价值、写作上的个性精神,打破了很多对诗歌的诸多固有(习惯性)认识,笔者认为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考书籍:
  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文化阐释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隽平
---------------------
附录:
抬起头,头顶就是一片蓝天

■      诀别

蜗于一角,旁边草木
安宁。午时
击石取火,点燃荷花灯
触手可摸的暖
化掉淤积在门槛儿上的
冰。路和早晨同时
苏醒

离呼唤不远
离一片桂树叶子也
不远

干净的草地,用一张
古老的羊皮包好,要远行了
我不带走
留给所有从冬天走出来的
脚步
但是,需要踏响笑声


■甜

摘一万只苹果
收获一万次馈赠

一只苹果
一个相见的理由

送上苹果
把路儿走瘦

剥下的果核
长出果树

伸出手
摘第一万零一只苹果


■翻开

镰刀划过枯草,大地
渐至轻松
童话紧紧抓住这个机会
破土而出

鸟儿衔着她的扉页
被天空掠夺。惊喜地弯出一道
彩虹,欢笑
来来往往

晚霞出门的时候
遇到我的女人。抱起她
大步回家
日子,由此开始


■波浪里

波浪里,注定我有
三次再生:一次生出女儿和太阳
一次生出诗歌和荣耀
一次生出深爱的人和幸福

虽然有无数苦难
都淹没在太阳荣耀的幸福里


■分割线

三天过去了,过去
就永远过去了。在沙漠里
痛哭,十毫米的降水量把沙子浸得仁慈无比

湿润的月牙打出最后一个
暗示,骑着一九六五年的羽毛
回到春天的河谷

一场追寻,结束在蜕变成谶语的预言里
提前到来的晚上
把新的黎明放进怀中


■原动力

复活了,借着诗歌和
梦。走下刀刃
走上山峰,走进女儿打开的明天
浅草的怀抱

女儿把两个字喊得惊天动地
“爸爸!”……

苹果树、麦田,愉快的马
齐声呼应。风起云涌
清洗净的目光
落在脚下,路,象一卷画一样慢慢
打开

“爸爸”——
女儿把这两个字喊得悦耳动听

推荐理由:本文从诗歌文本出发,,对诗歌艺术所涉及到的诸多问题给出了详尽独到的剖析与阐释!

9 7 3 1 2 3 4 5 6 7 4 8 :

上一篇:格律体新诗的历史性复兴

 下一篇:乌衣拾珠录(上)
  相关链接
现当代格律体新诗赏析     李长空  2009-06-02
沈河:一座山接受我(组诗)     沈河  2008-11-26
无题     子皿  2008-11-24
羑里行     苍颜凝露  2008-11-24
人过中年万事休     张马沙  2008-11-24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