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二十期 >> 文论随笔 >>

唐风诗歌欣赏之一


作者:弦意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白 沙  日期:08-11-23 22:50:55  点击:


的互文现象有重新回热的迹象。比如王久辛的《致大海》,是有代表意义的现实主义诗歌,洪烛大型组诗的《西域》则充分地挖掘了散文与诗歌语言之间的互文借用关系。在这些作品里,典型形象的塑造成为诗歌的思想灵魂之源。按前苏联文艺评论家波斯彼洛夫的说法,这个通常以第一人称在诗歌里出现的抒情主人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典型”。这种文学典型的特点通常是:没有姓名、没有清晰的肖像,身世与具体活动一般都比较模糊(自传体或自画像式的抒情诗除外)。
    因此,现实主义诗歌塑造的典型形象,并不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是诗作的抒情主人公。现实主义诗歌反映生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抒情主人公精神情感活动的揭示,通过抒情主人公的所感、所思,指向外部世界、社会生活的各种现象,指向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进而把握整个社会现实。
    二、重视对典型形象的塑造,是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特征。唐风诗歌呈现给读者的抒情主人公,有鲜明的个性、唯美的追求,应该与80年代开始,掀起的让文学回归到审美原则有莫大关系,影响了目前一大批骨干诗人的写作观点。
    在关注他笔下的典型塑造时,会看到: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虽然发源于现实主义文学,由于不同的文体特点形成的主观表现与客观反映的畸轻畸重,由于侧重精神世界、侧向情感天地的审美倾斜,使得他的抒情主人公的典型化呈现不完全等同于小说现实主义的艺术面貌。它的抒情主人公塑造,通过表现人物的丰富情绪,而小说侧重于在故事情节里表达人物性格,从而进行形象塑造。并且由于诗人们对自身抒情与意识形态、社会重构之间的切入、定位不同,可以看出不同诗人笔下的抒情主人公给读者的形象是不一样的。
    唐风塑造抒情主人公的手法,通常不是由一首诗,而是由多首诗塑造的。一首诗或几首诗分别表现抒情主人公的一个情感世界的侧面,《柔情篇》的六片花瓣就是主人公对爱情的不同侧面情绪的抒发,六首分别表现了如下的情绪:1、对爱的渴望;2、心中的爱情对象;3、思念之情;4、爱的滋味;5、对爱的誓言;6、爱的归宿。进而组合成一个抒情更为浑厚的情绪意象。
    三、浪漫主义作为汉诗的传统,流淌在大多数中国诗人的血液里。浪漫主义最适合于表现精神上的自由追求(如李白),成为汉诗推崇的主要审美基点之一。另一个分支的诗人则运用浪漫主义,寄托男女之间的爱情。唐风诗歌在浪漫主义方面的着力明显,《柔情篇》的抒情立足于超现实,诸多假设、唯美的场面,都是浪漫主义的特征。用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手法,使《柔情篇》对爱情的抒发,达到了超俗而又不会脱离尘世、真挚而又富于表现活力的目的。
    有种观点认为:新诗的现实主义运动之所以没能很好地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浪漫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扬。我们在阅读唐风诗歌(还有《致大海》、《西域》),证明了这个观点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笔者以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对诗歌发展的积极意义,其根源在我们对诗歌的理解。诗歌主要的功能是抒情,而不是写实;现实主义诗歌不结合浪漫主义,不结合象征主义,不进行艺术的、夸张的、戏剧的抒情,就脱离了我们对诗歌文体的语言、结构的广泛认同。
    四、象征、语言修辞技法在《五月诗札之柔情篇》的运用广泛,给读者呈现出的画面充满思维、想象的阅读活力:用六个玫瑰花瓣作为小诗的标题,成为串联全诗的结构线索;《第二瓣》里的把充满了爱情的生活比喻作一根羽毛(我热爱一支羽毛),用浪漫的设喻形成象征;忽略词性的约束,“青翠一片一片铺开”的青翠是形容词化名词;更注重语言的连贯,以加强流畅的气势而形成节奏,忽略语句
9 7 3 1 2 3 4 5 6 7 4 8 :

上一篇:格律体新诗的历史性复兴

 下一篇:乌衣拾珠录(上)
  相关链接
现当代格律体新诗赏析     李长空  2009-06-02
沈河:一座山接受我(组诗)     沈河  2008-11-26
无题     子皿  2008-11-24
羑里行     苍颜凝露  2008-11-24
人过中年万事休     张马沙  2008-11-24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