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二十期 >> 文论随笔 >>

格律体新诗的历史性复兴

-----在第二届(2006年)“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 关于格律体新诗的主题发言


作者:万龙生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白 沙  日期:08-11-23 22:45:57  点击:


格律体新诗的历史性复兴
- -----在第二届(2006年)“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 关于格律体新诗的主题发言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诗友: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就格律体新诗这个主题,作一次发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抛砖引玉,着重谈格律体新诗在新时期的复兴。
    小在入正题之前,先简单谈一下命名的问题。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还在新诗的初创时期,格律就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建立新诗的格律,是几代中国诗人和理论家的梦想,也是他们矢志不渝地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是继传统诗词之后,一种崭新的诗体从无到有,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但是,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何其芳才将其命名为“现代格律诗”,随后一些研究者又曾分别将其称之为“新格律诗”,“白话新体诗”等等,她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名称。去年,在“东方诗风论坛”诗友的合肥聚会中,大家提议将其称之为“格律体新诗”,后来又编印了一本《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他们觉得,这个名称最能体现其文体特征与归属,比较合理。在中国新诗研究所已经完成的课题《新诗诗体研究》中,采用了这个名称。我以为,一种诗体,有一个科学的名称,意义重大。便于称说,便于识别,便于发展。格律体新诗,有别于正在复兴的当代诗词,有别于自由体新诗,其独特性就非常显著了,其在诗歌家族中也就名正言顺,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立身之基。希望这一名称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
    格律体新诗在艰难条件下不绝如缕地曲折前进的历史堪称悲壮。事实证明,她有着无着强大的生命力,简直令人叹为奇迹。推究起来,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新诗的产生,在诗体上只有对于传统的彻底决裂,破坏而没有建设,违背了诗歌体裁演进的客观规律,早期便为许多有识之士所诟病,这种认识转化为一些诗人、理论家试图救弊补天的自觉而持续的努力;中国诗歌长久的格律传统的惯性力量不能不对新诗造成影响,推动了新诗格律的探索;
    民族阅读习惯、欣赏心理成为对新诗格律形成的强大外在要求;外国诗歌格律形式的影响与启迪,对于格律体新诗的成型有所帮助;自由诗长期一统天下的畸形局面,建设何其芳所言的偏枯状态,必然带来抵制与反抗;目前,新诗的总体不良状况,使新诗格律问题再一次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促进了格律体新诗进一步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因。
    格律体新诗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初试锋芒。1926年5月15日,闻一多在《晨报诗镌》发表《诗的格律》,建立新诗格律的主张得到广泛响应,开启了格律体新诗的第一阶段,并导致了新诗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格律诗流派——新月诗派的产生。其标志性成就是陈梦家编选的《新月诗选》和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因为后来新月派被打资产阶级文学流派,一直受到批判,所以其在新诗史上应有的地位得不到承认,使其在建立新诗格律方面的宝贵遗产长期被湮没,未能得到继承发展。
    二、五、六十年代的卷土重来:5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次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讨论,产生了格律体新诗历史上的第二篇纲领性文献——何其芳的《关于现代格律诗》。格律体新诗的第二个阶段也由此开始。这一巨献使他成为格律体新诗第二阶段的旗手。其影响是产生了半格律的代表性诗风,创作成就若以格律的纯熟程度而论,当以闻捷的诗集《花环》为最高。惜乎何其芳的理论触犯了与1958年大跃进伴生的“新民歌”,而使他提倡的“现代格律诗”遭受“池鱼”之灾,被打如禁宫,因而终止了发展的良好契机。
    三、新时期的重振旗鼓,渐入佳境,正处在历史性的复兴过程之中。这正

9 7 3 1 2 3 4 5 6 7 4 8 :

上一篇:诗行浸润玫瑰香

 下一篇:唐风诗歌欣赏之一
  相关链接
现当代格律体新诗赏析     李长空  2009-06-02
沈河:一座山接受我(组诗)     沈河  2008-11-26
无题     子皿  2008-11-24
羑里行     苍颜凝露  2008-11-24
人过中年万事休     张马沙  2008-11-24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