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二十期 >> 文论随笔 >>

格律体新诗的历史性复兴

-----在第二届(2006年)“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 关于格律体新诗的主题发言


作者:万龙生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白 沙  日期:08-11-23 22:45:57  点击:


之间处理得颇有分寸”,给予好评。


其他喜用十四行诗体的诗人还有邹绛、吴钧陶、钱春绮、丁芒、江弱水、骆寒超、万龙生等。这里需要指出,那些完全不讲格律的“十四行诗”,不在本文视野之内。


不知道港台地区的诗人们是否有格律体新诗的概念,但是我确知在他们的创作中,有完全与格律体新诗的要求向吻合的作品在。例如余光中那首脍炙人口的《乡愁》就是典型的参差(对称)式,琼瑶的许多广为流行的歌词,如《一帘幽梦》就是整齐式。如果他们没有新诗的格律意识,那就只能解释为在某种情况下,一定的格律是诗情表现的内在需要。台湾诗人也有十四行诗体的喜爱者。
(三)格律体新诗的一片热土


目前的诗坛现状,使格律体新诗的发表和出版都很困难,影响到她的进一步发展。不曾料到她竟然找到了一片热土,一块小小的绿洲。这就是一个名叫“东方诗风”的诗歌论坛。


“东方诗风”创立于三年前,原来叫“古典新诗苑”。一群不满意当前诗歌潮流的年轻诗爱者举起了唐吉诃德的长矛,祭起了“古典”的大旗与之对抗。


他们在自印的《古典新诗选集》的序言里明确地表示,反对与现实,与大众,与传统隔绝,要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去年7月,这群诗友在合肥聚会,决定论坛改名为“东方诗风”,开辟“格律新诗”版块,并且集资出版格律体新诗集。聚会结束以后,随即开始集稿,不到半年,一本厚达450页、装帧精美,约请吕进为之作序的诗集《新世纪格律体新诗选》就问世了。该书收入14位网络诗人的作品和孙逐明的系统理论长文《汉语新诗格律概论》——其分类与前文所述一致,每一首诗都标明所属类别,每行诗都划分音顿。出书以后,寄赠一部分给诗人、学者,反映良好。就这样,虚拟的网络世界就转换为真实的诗歌空间。这样一个其成员们有着共同诗歌观念,共同的努力目标的诗歌论坛是非常独特的。现在,已经有十多人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格律体新诗的写法,新的作品每天都在产生,作者与读者的互动随时都在进行。今年4月,该论坛部分成员又在柳州举行了第二次聚会,决定再接再厉,年底再拿出一本选集来。


这个论坛的主要负责人齐云、刘年、宋煜姝都只有三十多岁,热爱诗歌艺术,才华横溢,朝气蓬勃,信心十足。论坛的积极分子都不是玩家,而是执着的诗歌艺术的追求者。最可贵的是毫不急功近利,诗友之间亲如兄弟姐妹。几位版主完全是无偿服务,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费在网上而毫无怨言。诗人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拓宽了题材面,创造了新手法。例如王世忠的“局长系列”讽刺诗穷形尽相,针砭时弊,刘年把五、七言句分行排列,使古诗句式新诗化,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有时,同一诗题,你唱我和,其乐融融。一年多来,我厕身于他们中间,充当他们的“诗兄”,似乎自己也变得年轻了。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格律体新诗的希望。


如今,这个论坛的骨干余小曲,又独力自办了“中国格律体新诗网”,与“东方诗风”并肩携手,为宣传、发展格律体新诗共同努力。如果能够聚集志同道合的诗友,一个论坛就可以成为发表、传播诗作,探讨诗艺、提高诗技的理想场所。可以设想,这样的论坛如果能够多办几个该多好啊!


网络阵地的开辟,不能不说是开辟了格律体新诗发展的一条新路,值得重视。


在21世纪之初的今天,格律体新诗所面临的形势,所拥有的条件,所具备的基础,我以为好过历史上任何时期。有了已经沉淀下来的丰厚积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在研究,评论,尤其是在创作上拿出更多更好的成绩,她的前途一定是无比辉煌的!一个无愧于我们前人,与中国悠久的诗歌传统相适应的,一个格律体诗歌(包括当代的诗词创作)占据其应有地位的崭新时代一定会到来!

谢谢大家

9 7 3 1 2 3 4 5 6 7 4 8 :

上一篇:诗行浸润玫瑰香

 下一篇:唐风诗歌欣赏之一
  相关链接
现当代格律体新诗赏析     李长空  2009-06-02
沈河:一座山接受我(组诗)     沈河  2008-11-26
无题     子皿  2008-11-24
羑里行     苍颜凝露  2008-11-24
人过中年万事休     张马沙  2008-11-24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