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人 >> 朱林国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的研究综述及局限分析


作者:朱林国  来源:本站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5-20 16:40:59  点击:


o;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的局限分析更加深入,更加具有科学性。但就这篇文献本身来讲,我们认为作者在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进行理论反思和批判的同时,有表现出“整体意识”的缺失,这是值得注意的。韩国全炯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批判》[30]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的提出尤其合理性,为中国现代的文学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也具有开创性意义,也取得很多令人刮目的成果。但是,作者认为,这种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肯定性是相对而言的,这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念本身有很多问题和局限,提出局限和批判不是非难而是一种客观化的要求而已。具体而言,作者首先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个命名的所要求的整体性内容提出了质疑,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中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将中国现代文学分为了实际的现代文学和理念上的现代文学两个层面,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其次认为,从更深层次上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命名里面“意识上或是无意识中隐蔽着对于现代及现代性的正面省察回避的意图”。同时,也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把目光投注于文学内部,从文学本身来认识文学性,以及所提出的主题、美感特征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批判和质疑。还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对现代化的乐观和潜在的危险性作了分析与说明。因此,这篇文献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的研究显得更为客观和科学。朱晓进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的反思》[31]这篇文献是就如何处理好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进行反思的。作者认为,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对文学史观的处置表现出钟摆现象,提出了要重视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中出现的问题。那么,在强调文学史观对文学史研究的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文学史自身的学科特性,重视对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探讨与发现,以及重视寻找和借鉴与文学史学科特点相适应的独特方式和思路。这篇文献所提出的问题,恰恰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文学史观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借鉴。
  (三)
  陈思和的《我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思考与探索》[32]认为中国20世纪文学不是孤立的中国文学,它一开始就是在“世界”的关照下形成自身的历史,“启蒙”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要特征,因此,20世纪中国文学本身隐含着比较文学的特性。同时,他认为现代文学是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一个载体,而中外文学关系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视角。由此我们看到,陈思和先生是借助于对比较文学的思考,来微观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他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包含了两个学科的内涵,即“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而“世界性因素”则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基本特点,并由这一特点沟通了中国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在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它的世界性因素,反之,讨论“世界性”的时候也要自然包含中国文学的自身因素。在这个意义上,陈思和先生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思考则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的世界意识,这实际上也是在为钱理群、黄子平和陈平原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在世界意识上的局限提供了一种视角上的解读依据。杨霞的《20世纪中国文学建构中的新传统因素》[33]是从文学功能的历史化、文学建构的社会化以及文学演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8 :

上一篇:新锐诗评家朱林国简介

 下一篇:无
  相关链接
新锐诗评家朱林国简介     朱林国  2013-05-20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