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国诗人 >> 洪烛 >>

洪烛谈艺录:我的诗经


作者:洪烛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06-23 08:07:49  点击:


阡陌四处打听:哪里有刚流行的民谣?采诗,比采花、采药、采茶、采莲还要细心。而真正的诗人无名无姓。他的创造从来不为了出人头地。
   
   虽然都是要经得起咀嚼,但诗歌不是口香糖,是牛肉干。当然,嚼不动的不见得是好诗,它太老了。好诗即使被蒸发了水分,仍保持着新鲜。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你绵长的回味。仿佛浓缩了天地的精华……
   他把艺术弄成了体力活:像兰州的师傅拉面一样写诗。就那么一小块面团,偏偏要牵扯出千丝万缕——难道仅仅分行排列就算诗了吗?
   一个习惯了用韵脚走路的人,必将被散文绊倒。再漂亮的韵脚也是一双不合脚的鞋子。自由诗的诞生,说到底是一场“天足运动”。千年的裹脚布被解开了。
   听完台湾诗人罗门的演讲,轮到我发表评论,我说我看见了老诗人的青春:诗人和美女一样,也会老的,可诗人老了,依然能焕发出少年般的狂傲……更难得的是,诗歌还构成他的世界观。他以诗人的方式来理解世界乃至自己。就像一个梦,做到七十多岁还没有醒。
   诗人不是食肉动物,也不是食草动物,而是趋美的动物(像趋光的动物灯蛾扑火那样趋美),美是他精神上不可或缺的食物。如果没有美,诗人即使不会饿死,也会渴死。好在这个世界不可能没有美的,所以诗人是不死的,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种族,是不会消亡的。缺少美的时候,诗人们饥渴难耐,痛不欲生。但哲人说得好:“从来就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诗人即使置身丑陋的现实中,仍然努力去挖掘、去发现——美啊永远在身边。即使身边的美像高原的空气一样稀薄,他也会憧憬远方,远方总会有美的。远方这个概念本身就很美。这种憧憬,本身就很美。
  任何一把雨伞,都长着骨头,才可能撑开,或者收拢。诗也是这样:血肉饱满、皮肤光滑固然重要,还必须长着潜在的骨头。我爱的女人是从我体内取走的一根肋骨,爱情是一次寻找或一次归还。诗也是这样,它的每一次分行,都在计算着自己的肋骨。读诗等于在穿越数不清的栅栏。
  我的诗是伸向远方的触须。可以说不属于日常生活范围的事物才能唤起我的激情。不要责怪我对身边的环境熟视无睹,那是因为:远方离我最近。
  “你为什么喜欢诗?”“因为我热爱自由,尤其是心灵的自由。某种程度上诗在我眼中成了精神自由的象征。”诗是没有边疆的,或者说,诗不断地迎来了新的边疆。它仿佛有无限的疆土可供开拓。每一代诗人、每一种流派都是新的拓荒者。由于有着足够回旋的战略空间,仅就新时期以来,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相比,诗所进行的探索(几乎无所不用其极)以及取得的成就,无疑是最大的,而且还有更为深远的前景。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相对于浪迹天涯的诗人,目前这个时代的小说家、散文家,早就不属于游牧民族了,他们保守地异化成了农耕民族,过着鸡犬之声相闻的平庸生活。诗人啊诗人,却从未感到日暮途穷。
  他梦想写一部长诗,由无数的短诗组成。就像打一副牌,摸到手中的每一张,都可以独立存在,都是王牌。他翻来覆去洗这副牌,每洗一遍,整体的结构和秩序就发生变化——形成一部新的长诗。所以他写出的不仅是许多短诗,还可以分别排列组合,构成许多长诗。他写这部千变万化的长诗,以短诗作为建筑材料;他不是巨匠,可他比那些野心勃勃的巨匠更显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甚至不需要规划、不需要蓝图,就步步为营地实现了梦中的建筑物。
  这就是我们的诗歌:内心的道德律已经崩溃,而头顶的星空依旧井然有序,它几乎不再需要任何参照物。所以我怎能不尽快地忘掉自己以及同类,投身于对纯客观的世界和赞颂之中?甚至可以说,只有如此才有望找回那个迷失了的自我。“写什么?”“就写这个!”“怎么写?”“就这么写——星光啊星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西域,或洪烛的马/凸凹

 下一篇:中国新诗纪念日:我呼唤“新新诗”
  相关链接

(C)2004-2016 中诗集团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