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第三届“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选
P. 24
高级低级的生命存在,这是天道,是人性与物性之本。 动物”,凿出对猴文化的理解和表达的迥异路径,反思悖
同届“猴王杯”新诗二等奖获得者、中原地区代表性 论的生命处境,成为诉求焦点和价值指归。
女诗人张晓雪(郑州)的作品《娲遗石记》,“石头怀孕。 第三届“猴王杯”旧体诗特等奖获得者、北大博士生
生命微微起伏时,/ 一段苦是暂时的。经过的人止步,/ 导师、冯健(北京)的《猿猴有题》(十首选三),是中
欲听它内部冥冥吟唱。/ 欲看那脐带绷断,阿耨达,池身 规中矩的题画诗,其中的《题 < 云泉结伴图 >》“山色空
颤栗。/ 一并承受一匹身怀绝技的小兽 / 和它半疯的神情。” 蒙松色新,泉声婉转落红尘。/ 大千识得林中趣,半作神
这种直切事物内部的角度和方式,陌生化的言语叙述,不 仙半作人。”表现着对自然生活与俗世文化的价值取中,
仅带来新异的触感,而且张力、寓意更大。诗歌本该标新 在物质和精神之间“半作神仙半作人”,另一首《题 < 雪
立异,才是诗人的真禀赋,真能力。其实悟空不空,来自 意图 >》“疏林雪落北风寒,三两猿猱石上盘。谁解人间
石头孕化,隐喻也许是:磨炼成长而身怀绝技,是人类强 金手指,就将猴趣作人观。”则跳出了随画赋义的那种旧
化净化的需要。半疯的神情下蕴藉着大能,可以毁灭该毁 才情的窠臼,“谁解人间金手指,就将猴趣作人观。”妙
灭的,造化该造化的。 在“就将”这个近通当下的修辞,把“作人观”现代化了,
说的便是现代人间诗画,现代生存境况。冯健的作品朴质
三、第三届“猴王杯”部分获奖作品述评 厚道,诗情画意间深藏功力和思想。
第三届“猴王杯”旧体诗一等奖获得者、中华诗词学
徐培晨:第三届“猴王杯”揭榜后,我看到了一些响 会发起人之一星汉教授(乌鲁木齐)的《盛夏游黄果树水
亮而璀璨的名字,获得组委会特设荣誉奖的当代诗人吉狄 帘洞,戏为孙悟空作》,“长毛裸体水遮羞,石殿清凉胜
马加和史光柱,获得旧体诗特等奖的冯健、一等奖的星汉, 九秋。纵是洞中权可弄,作人我不羡猕猴”,其主题鲜明,
他们为“猴王杯”添色增辉,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我 审美取向决然,并无奇崛瑰丽之言,亦无委婉曲屈之态,
觉得第三届“猴王杯”有了前两届的积淀,无论作品本身 以深刻反思的气势风度胜出,“作人我不羡猕猴”。厌红
还是赛事活动的声势,都应该达到一个小高潮。还是请沙 尘而慕山林,有时是言不由衷的惺惺作态,星汉的猿猴诗
克老师从诗人和评论家的双重角度,谈一谈刚揭榜的第三 既重意象筑建又情呈豪迈,更切合诗性的本质。
届“猴王杯”获奖作品的样貌品质。 客观白描和主观抒发是旧体诗写作的惯常手法,也许
读者很希望看到的是,诗意对象的情景细节,触及生命体
沙克:不能不谈作品,这是“猴王杯”的立身之本。 和事物内部的现场动态,然后才看形而上的思想和境界什
第三届“猴王杯”新诗一等奖获得者、文学博士、湘潭大 么的。以上两位旧体诗获奖作品,意象、心象和临场动态
学教授吴投文的组诗《与猴结缘》中,有一首《我属猴》 交融,应该能够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如此写道,“但我不是一只猴子,我只是一个人 / 我算计 第三届“猴王杯”旧体诗二等奖获得者、香港诗人梁
着如何把动物变成可口的食物 / 当我在午夜的一个噩梦里 新荣(秀实)的《游台湾五峰山猕猴保护区》,“寺宇重
穿行 / 走到半道,突然被一只猴子拦住 // 它从我的身体 门万壑深,龙湖碧瓦复千寻。钟声乍落啼声起,应是腾云
里牵出一只猴子 / 拍拍它的脑袋,吹一口气 / 热情地拥抱, 驾雾临。”这是纯艺术的诗作,其中的现场感与画面、声
又放进我的身体里”,这首诗有着尼采式的理性和情智, 音逐波袭来,意象清晰,情景富足,虚实转换间,灵物如
以思辨敷设形象。他的整组诗的语言构成,沉静而富逻辑, 心愿所托由彼及此。
思维及想象却异常活跃,多有奇异神采,从日常到寓言,
以生命哲学映照了诗学的内容与内涵:猴子是人类身体里 徐培晨:我看到一些外国诗人的华语诗歌作品,他们
的活性物,是生命之所以有意义的魂灵。 与中国大陆本土的汉语文化背景不同,美国、日本、俄罗
第三届“猴王杯”新诗一等奖获得者、资深诗人聂沛 斯的诗人与我们的诗歌根脉不同,作品的语言方式迥异,
(湖南祁东)的《金猴》(外四首),“一根金箍棒 / 永 思路情调别致,很有一番读头;东南亚片域的外国诗人在
远棒喝在邪恶的头顶,让善良昂首 / 玉宇澄清万里埃”(《金 文化悟解和思想情绪上与我们相近些,作品深受儒教文明、
猴》),新诗二等奖获得者、资深诗人盘妙彬(广西梧州) 佛教文化的熏染。
的《快乐记》(外二首),“久而久之,我成了鸟儿眼中
的鸟儿 / 它们是米,早晚撒我一把”(《快乐记》),它 沙克:首届“猴王杯”新诗一等奖获得者、日本汉学
们都发散着生活旨趣和哲理的绝妙诗意,非深悟诗道者而 家岛由子教授(Shima Yuko)的汉语作品《猿猴捉月图》,
不能得。新诗二等奖获得者、文学骏马奖得主杨犁民(重 “我要伸手捞取 / 那金黄色的 / 水中的月亮亮 // 那光亮
庆)的《在成都动物园看猴》,“事实上我不敢拿正眼看他, 是 / 我的青春 / 我未来的希望 // 我知道 / 青年期即将要
面对如此美丽的一只猴子 / 仿佛衣着光鲜的人类才应该叫 离开 / 但我还要挣扎一段时间 / 不想放弃一切欲望 / 是的,
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