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第三届“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选
P. 26

松枝。轻岚悄从身下过,疑是大圣腾云时。”置身在野生                       展览,以及本人抛砖引玉参与的猿猴绘画作品展,大家的
              场景中,神随风动,腾跃出心中的图腾——腾云的大圣。                       诗、书、画作品都从个体的艺术互融的创作层面,落地成
              还有之五的“前人咏猿欲断魂,凄怆潸然泪沾巾。我今写                       了物理时空的总体的诗书画合璧。这样海内外大规模的连
              之殊有异,声声清越悦客心。”更是描画出朴实的情理反衬,                     体创作实践,在文学和艺术史上或许没有先例吧。然而就
              咏猿或者猿啼之类,在古人哪里是不是强说愁唯说悲了,                       像鲁迅说的,世上本无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猴
              而在画家、诗人的笔下,没有俗腻地去食古,更没有矫情                       王杯”赛事活动的诗画互生、诗书画同壁,应该给从事诗、
              的升华,本就是“声声清越悦客心”,其诗画呼应的意境                       书、画创作的人们和广大读者留下了一些印记。而实际上,
              质地,与齐白石低放身段于凡常世态的诗情画意的精神气                       诗书画一体的审美精神,不是什么独创,完全是来源于历
              质相通。                                            朝历代的文化观念和艺术传统。
                                                                  依照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诗书画三者的层次关系分明
                  徐培晨:我的那些所谓诗歌,都是我画画时的题画诗,                    而互连,诗为道者,书为器者,画为艺者;而在西方美学体
              聊表胸中逸气,不值多言,不敢与诗歌行家们相提并论,                       系中,诗具有形而上的精神实质,画处在艺术表现的中心。
              我这是重在参与“猴王杯”活动吧。                                统而述之,无诗,则无道,没有精神高度;无画,则无艺,
                                                              没有造型形象;书与物质形式交汇,归于造型之术,无书之
                                                              器术,何以运载诗之道,又何以用笔墨运势与绘画经络相接。


                                                                  沙克:徐老师对诗书画的关系层次阐述得非常透彻。
                                                              我对诗书画传统的认识,只是一些人人皆知的常识。从唐
                                                              代开始,便有诗书画三绝的王维,他是处在民族文化顶端
                                                              的大诗人,他的诗书画以厚积的文化思想作底座支撑,必
                                                              然穿越时间的界限,光照千年。这样的诗书画家历代都有
                                                              代表,宋代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有钱选、倪瓒,
                                                              明代有“吴门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与仇英,清代
                                                              有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寿平、扬州画派代表人物华嵒,他们
                                                              的诗书画作品变成了文学和艺术的一种价值观,深深影响
                                                              着诗书画的创作与发展,百世流芳成为教科书级的文化形
                                                              态的内容。


                                                                  徐培晨:在唐宋元明清的绘画艺术长廊中,尤其是山
                                                              水画中,题跋、题诗十分重要,精妙题诗触目皆是,诗书
                                                              画相得益彰融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古代文人擅丹青,常合
                                                              以诗文。文徵明有题《雪景山水》诗:“雪树埋踪鸟绝飞,
                                                              空江蓑笠弄寒丝。良工妙得吟中趣,故写愚溪独钓诗。”
                                                              不知为画面增色多少,扩展意境多少,其诗、书也是文心
                                                              斐然,卓成一体,所以,文徵明是一位诗书画全才奇才,
                                                              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沙克:据研究资料显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
                                                              元稹、刘长卿、杜荀鹤都有题画诗传世,康熙年间由十位
                 四、“猴王杯”将融合诗书画的创作精神落地为实                       翰林学士编纂的《全唐诗》中,有唐朝至五代的 70 多位
                                                              诗人所作的题画诗 130 余首。因此,对于当今的旧体诗人
                  徐培晨:现在我们换一个频道来交谈。在一个水墨画                     来说,他们写作题画诗自有前鉴照耀,底气十足,只是为
              家那里,诗、书、画都是传统文化的形象符号,诗书画一                       猿猴画题诗似乎没有什么可资借鉴的传统示范。
              旦连体,便打开了艺术感觉和审美创造的维度空间,彼此                           我作过一点研究梳理,历代擅画猿猴的绘画大家不在
              间交互关联,共生共长,成为相得益彰、齐头并进的姊妹                       多数,画过猿猴的绘画大家却是延续未断,北宋的猿猴画
              艺术。“猴王杯”通过万众诗人的赏画写诗,实现了诗与                       鼻祖易元吉自不必说,南宋有毛松、刘松年、法常、牧溪,
              画的艺术关联,并通过举办知名书家书写的获奖作品书法                       元末明初有颜辉,其中牧溪有《观音猿鹤图》、颜辉有《猿



                                                                                                           025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