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第三届“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选
P. 237

古雅、通俗、畅达

                  第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旧体诗获奖作品综论
       学者诗人论坛



                                                          朱寿桐 雷淑叶


                    第三届“猴王杯”话语诗歌大奖赛共收旧体诗词近万                      作中的景色与猴的情态,刻画不可谓不细致;又能巧思妙运,
                首,参赛作者三千馀人。参赛者以中国各省、直辖市、特                        拟猴为人,饶有兴味与趣味;此外第四句还能还略带讽意。
                别行政区的诗词爱好者为主体,也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                       第三句用“金手指”喻画家的妙诣,造语不佞古而有新意,
                加拿大等国的华人。经评委会初评、二评及终评,分别评                        也不显得突兀,褒奖之意含而不露。再如马瑞新《题山猴》
                出了旧体诗词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佳作奖。                      云:“啸傲林皋原不争,由人富贵到公卿。清风明月无须买,
                    操汉语而作汉语诗词,是中华儿女之乐事,参赛者的                      一石横斜任躺平。”起二句将人与猴对比,举重若轻;三句“清
                热情和参赛作品的众多再次验证了华语诗歌旧体诗词的巨                        风明月”一词虽属常语,但续以第四句的“一石横斜任躺
                大魅力。现综合评委会成员的基本意见,就参赛及获奖作                        平”的“躺平”,其妙处正与冯健所作相同,将“新名词”
                品总体情况等,作一学术性的综论。                                 与古意境融为一炉而无间然,对前二句的“由人富贵”“啸
                    综合而论,“猴王杯”华语诗词征文应者甚众,分布                      傲不争”也起到了很好的照应作用。
                面广,已经形成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应征作品虽有参差,                            由于赛事已举办到第三届,参赛作品想写出新意,实
                但皆是参赛者的用心之作,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郑重其事的                        为难能。从所征集的大量赛稿看,少数参赛者满足于对同
                风格固值得称赏,其中体现出来的艺术追求之真诚,诗思                        题材获奖作品有所借鉴与模仿,因而很难独出机杼。首创
                诗性之深郁,语言构思之精妙,更可谓应目不暇,精彩纷呈。                      为新,模拟因袭,则必然落入下乘,因此,模仿痕迹明显
                优秀的参赛作品总体上呈现出雅不佞古、通而不俗、别致                        的作品往往很难入选。很多参赛作品的立意及典故和语言
                畅达的特征与优势,虽然诗艺参差在所难免,但尺短寸长                        也不免互有雷同之处,这尤其表现在有“讽”意的参赛作
                时或可见,因而总体状况令人满意,其平均水准应不让于                        品上。但也有的作品能在尺幅之中尽腾挪之力。如星汉的
                相同类型的其他赛事。                                       《盛夏游黄果树水帘洞戏为孙悟空作》:“长毛裸体水遮羞,
                                                                 石殿清凉胜九秋。纵是洞中权可弄,作人我不羡猕猴。”
                                  一、雅不佞古                         遭语新警,且能在咏孙悟空上翻案出新。又如张庆辉的《代
                                                                 猴传语人间》云:“生来即秉自由心,不耐人间万虑侵。
                    传统体汉语诗暨旧体诗词,体须仍“旧”,意必创“新”。                   进化途中容揖别,要留清啸在山林。”其中“自由”“进化”
                诗词的立意构思与造语措辞,应是时代性体验与传统性审                        与“清啸”“山林”也属古今融合无间,立意上是对“自
                美的融合,单泥古则无当代感兴,只述今则无传统蕴味。                        由心”“山林趣”的向往,而借猴口道出,反映了诗人人
                两方面处理得当,才能打动读者,才算得上佳作。                           世间百忧万虑的苦闷。张庆辉的《过白马雪山偶遇滇金丝猴》
                    具体而言,咏物(含题画)诗一方面要刻画物的形貌                      云:“白眉蓝鼻衬唇红,孤坐松巅犯雪风。欲近精灵终不
                情态,又须遵守托物喻志、借物抒情的传统,诗中须有当                        允,一声寒唳返云中。”《咏耍猴人鞭下之猴》又云:“枉
                代作者的高雅志向、真情实感或褒贬议论在。结合本届赛                        戴金冠任遣之,人间乞食失威仪。夜来倦卧星空下,可忆
                事,则要求作品既能精准契合猴的属性和特征,又能不即                        天宫大闹时。”一胜在形貌情态及声音的刻画上,可谓栩
                不离,咏猴而不止于咏猴。在遣词造句、刻画描写和抒情                        栩如生;一胜在借“今昔”的对比,写出鞭下之猴的感叹,
                言志或生发议论时,尽量做到既能古雅,又不佞古。同时,                       又可谓如见其猴,如闻其声。——个中也都有作者的感叹在,
                诗词自不免使用典故,但须注意不能为用典而用典,为“高                       非泛泛而咏,这就是真情实感的重要。以上这些作品都既
                雅”而高雅,一味佞古,食古不化,则老生常谈,陈词滥调,                      有雅意,又不过分泥古,很好地将时代性体验与传统的审
                成为熟套。此外,作品也应具有一定的兴味和情味。无论                        美相融合,写出了当代人自己的情绪感兴,故而每得推为
                古体还是近体,都应具备各自的特征,留有馀韵。                           佳作。
                    举例言之,如特等奖冯健的《题〈雪意图〉》其八:“疏                        除了正面咏猴之外,有部分作品能结合生活和思绪的
                林雪落北风寒,三两猿猱石上盘。谁解人间金手指,就将                        实际,从寻常的细节中捕捉情味,这类作品中较为突出的
                猴趣作人观。”寥寥数语,既能精准勾勒出徐培晨先生画                        是较为突出的是李琼的诗,如《夜猿》云:“几度山川易






         236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