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8 - 第三届“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选
P. 238

地形,故园已失影伶仃。从今清夜啼还啸,只在唐诗句里听。”                     雅之堂。尽管白诗柳词备受广大民众欢迎,却至今仍难免
          虽然没有具体描写猴,但一句“只在唐诗句里听”十分巧                        高雅者讥之以“俗”的桂冠。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如白
          妙地捕捉住大多数人的思绪,整首诗有情有味,还很有淡                        诗柳词往往被目为“俗”,但其作品却具有超越时空至今
          雅的书卷气息,使得评委亦是读者吟咏再三。再如喻仲翔                        传唱之恒久生命力,在当世亦有“童子解吟”“胡儿能歌”
          的《感猴》:“山林凭啸聚,打闹 树间飞。拥抱云霞醉,                       之盛况,能使“歌妓身价倍增”之誉。
          留连桃李肥。水中捞皓月,心里满光辉。 揖别情犹在,相                           可见,白诗柳词的生命力,不在其俗,在于能解人意,
          逢牵客衣。”其尾联写猴人相别,情深款款, 未免有点“夸                      并便于传播。诗歌的明白通畅与雅致精工乃诗之两面。并
          张”,但写出了少数猴子的“萌态”,将作 者的不舍之情                       非明白晓畅便易得,雅致精工便高出一侪。王安石有言曰“看
          投射到了猴身上,也在情味上出新取胜。                               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通而不俗”,是更
              从立意上讲,参赛作品也有不少翻案出新的地方。例                      难得的艺术精品,一如“清水出芙蓉”般的自然,而非鄙
          如朱永礼《咏猴四首》其一 :“古树虬枝百尺楼,青峰翠谷                      俗之俗。
          恣天游。平生只恨知音少,尽把欢啼当作愁。”一反古人                            今人写作传统体汉语诗,最难之境不是雅致精工,而
          将猿啼视作愁的成见,认为其啼乃是“欢啼”,颇见新意。                       是雅俗共赏。要通而不俗,非古奥生硬;有浩然正气,非
          李振伟《无题二首》之一:“冯唐易老广难封,自古人间                        娱时谀世;能抒我性灵,非凑字强句。如此,方为佳作,
          歧路重。莫若山林猴率性,花明月暗两从容。”则从人间                        方能不失传统意韵,并且传递时代精神。那么,在题材选择、
          歧路着笔,对比以猴在山林中无论花明还是月暗都过得从                        语言表达、叙事与抒情方式及化用前人诗句上则须独一番
          容,也颇见感慨。又如罗永珩《咏猴》云:“但爱山川养性灵,                     匠心,且有真性情方能达此臻境。
          林泉相守每忘形。世人未解存真趣,歌啸偏教掩泪听。”                            第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旧体诗中便不乏优
          与朱永礼之作同一机杼,其第三四句转折收束很是自如。                        秀佳作。特等奖获得者冯健之《猿猴有题》,作为一首咏
              此外,能在不佞古的前提下,发语典雅,感慨沉郁的                      画诗,呈现出典雅通达,兼具传统古典性与现代性的艺术性。
          作品,也为数不少。例如钟秀华《咏猴》:“灵巧乖张负                        如“松上白猿知我意,频扬残雪试春风”(《黄山白猿图》),
          盛名,已开神智不嗟惊。能安楚苑千弓发,敢赴西天万里行。                      明白晓畅,刻画了黄山初春之白猿与白雪相映成趣,白猿
          臣仕寒窗怀旧梦,蛟龙夜雨叹潆泓。原知阮籍难酬愿,只                        之精灵与飞雪之奇妙融为一体。但诗句却通而不俗,化自
          向高台作啸声。”将猿猴的啸啼比作阮籍的的清啸,既饶                        韩愈诗句“知汝远来应有意”及“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
          典赡,又别具一裁。又如王孝峰《听猴》:“神女云消醒                        庭树作飞花”而全无痕迹。可谓得传统体汉语诗之精髓,
          在禺,楚王宫外月棱孤。峡中次第听声起,淹灭悲秋宋大                        又极具现代性。“大千识得林中趣,半作神仙半作人”(《云
          夫。”则结合三峡与楚国、楚王、宋玉来写,典雅而不陈腐,                      泉结伴图》),化自元稹“半缘修道半缘君”,兼具人性
          也属难能。                                            的通脱豁达及趣味性。
              尚有一些作者采用了五言排律的形式。如王洪所《咏                          叶燮在《原诗》中提出:“大约才、胆、识、力 , 四者
          猿》:“禽戏能除疾,名星示变灾。啸林君子性,折箭邓                        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 , 则不可登作者之坛。”现代诗人学
          公哀。悲入诗文赋,喜闻兰竹梅。采华供妙法,啼月发机才。                      者,在古典诗文与艺术的熏陶中可获得丰富的才能与丰厚
          过树旋锋草,放姿墨色开。玄黄化寓意,牡牝实难猜。越                        的学养,但胆、识、力的培养,却需要更高的智慧和勇气。
          女阴阳剑,袁公本末来。西人进化论,言是祖宗胚。三变                        马瑞新之《题山猴》二首及《山中偶遇野猴感吟》除了“通
          初民已,亿年百姓哉。市尘久不见,嗟叹起徘徊。”对仗                        而不俗”之外则更显示出胆、识与力的智慧和勇气。“清
          一丝不苟,用典隶事,尤见学养,结数联附以作者的嗟叹,                       风明月无须买,一石横斜任躺平”,“但能破得心中贼,
          能做到擒纵有度,是允称“合作”的。                                丰向青山作主人”与“贪得青山风月好,懒听千古说封侯”
              要之,历届参赛作品都不乏佳作,而佳作往往都能满                      等,直如口语,通脱顺遂。但正如“看似寻常最奇崛,成
          足“典雅而不佞古”的原则,既能写出作者的时代体验,                        如容易却艰辛”,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之下,所涌动的是一
          又符合传统审美,在“新”和“雅”上做到了较好的统一。                       颗豁达傲岸而不俗的心灵。一如李白之“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苏轼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乃“造
                            二、通而不俗                         物者之无尽藏也”,潇洒不失骄傲。只是“一石横斜任躺
                                                           平”虽颇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之通畅流宕,但也因“躺平”
              中国诗歌自有声律以来,雅俗之争便不绝于耳。世人                      之滥用而有失近俗之嫌。星汉之“纵是洞中权可弄,作人
          往往追捧雅韵,而轻视俗调。白居易的“老妪能解”,柳                        我不羡猕猴”(《 盛夏游黄果树水帘洞,戏为孙悟空作》),
          永的“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皆一时称俗,不登大                        李亚夫之“修行若至千秋后,再领沙弥拜圣贤”(《修道》),






                                                                                                    MAY 2023  237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