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第三届“猴王杯”世界华语诗歌大奖赛获奖作品选
P. 240
够在雅驯的格调和畅达的风致方面体现自身的价值和魅力。 深度和审美魅力。
在这个意义上,诗词创作需要以新颖别致、畅意慷达为引领, 汉语旧体诗词的积累可谓汗牛充栋,而今旧体诗词的
在不出格、不毁格,不泥古、不媚俗的基础上抵达当代诗思、 爱好者和创作者又可谓芸芸千万,于是,如何能在厚重的
文思充满锐意和睿意的表达。 积层中破土而出,就需看作品从构思到表述上的别致性。
当然不能以这样的艺术标高要求“猴王杯”的参赛作品, 没有任何别致性追求和特色的作品势必泯然众声。于是,
但不排除我们可以从这样的艺术视角对参赛作品进行总体 为人瞩目然后为人称道,甚至能够达到为人记诵的诗词作
的学术分析。 品,必然出自于那些表达精神气象别具一格,诗歌意象设
“猴王杯”华语诗词大奖赛是当代汉语诗词创作中的 计和构思方面别出心裁,诗歌表现和语言表达方面别有匠
一项引人注目的赛事,是富有创造性并具有独特性的文化 心的诗人和词人。
运作,大奖赛的一般情形,包括投稿作品的创作实际,一 诗性表达的别具匠心是一个值得引起更多思考的命题。
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汉语诗词创作的基本情状。 许多参赛诗作也试图另辟蹊径,将作者自己领悟和体验的
作为主题明确且规定题材的诗歌比赛,选题不够活跃, 精神、诗思富有个性地诉诸诗歌表达,但那样的表达往往
创作思路相对狭窄的情形难以避免,但从这三届比赛的参 过于“陌生化”,让读者多方面体悟才能有所意会,有时
赛作品总体情况分析,作品选题的拘谨、创作思路的拘泥, 甚至终将难以意会,这样的别致往往以奇崛甚至诡谲的方
以及创作表现的拘束,仍然是这项赛事旧体诗词参赛作品 式呈现,令人不免佶屈聱牙之感。这样的现象只要在作品
较为突出的缺憾。大概 76% 的参赛作品以动物猴为表现对 的某个部位出现一次,都会从整体上影响作品的评价和接
象,另约有 12% 的参赛作品以形象猴(如孙悟空形象)为 受。尽管传统诗歌史上并不缺少以奇崛甚至诡谲的表现赢
歌咏对象,还有 7% 的作品以徐培晨先生画猴以及相应的 得历史和读者的例子,但并不适合今天的接受群体。古代
猴题材作品为礼赞对象,绝大多数作品不离猴话、猴事、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往往体现不同的风格,对诗词这样的文
猴趣、猴作。其实,大奖赛的章程明确宣示,可以“猴题” 化载体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在崇尚古奥的文化气氛中创
以外的动物题材创作参赛,组织者的原意就是想在坚持“猴 作和欣赏诗歌,它的文风的奇崛甚至诡谲可能会被当作一
王杯”特色的基础上尽可能拓宽写作素材,尽可能涵容丰 种优势。但今天的文化不会鼓励更不会形成这样的气氛,
富生动的动物题材的歌吟。看来这样的期待效果不彰。参 因而我们的诗词创作必须以畅达的语言表现和承载别致的
赛作品选题聚焦集中,但同时表现的题材面相对狭窄,从 意蕴,离开了表现的顺畅与慷达,再好的诗思都可能遭致
总体上说大奖赛的丰富性与它较为密集的参与度并不十分 淹没。
相称。 伟大的中华诗史实际上在更多的时候都会阐明诗歌表
更主要的是,选题的拘谨与诗思的拘泥紧密相连,大 现的顺畅慷达之重要,有时候其重要性超过对诗词格律规
家在“猴题”方面所选择的诗歌主题往往都倾向于集中, 范的遵循。古代许多伟大的诗篇常常以轻微的超规甚或者
不外乎表现猴与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近亲”关系,重叙 出格作为代价,以维护和实践诗思表达的顺畅慷达。“京
猴子井底捞月的故事,重新阐释美猴王大闹天宫或嬉戏花 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
果山的故事,有的会表现“猴戏”的热闹与猴戏红尘的凄 何时照我还?”从规格方面看,有重字之累(“山”),
凉等等,这样的猴题虽然生动,但根本谈不上丰富,更谈 有泥韵之嫌(四句全都押韵),但整首诗每一句都非常顺
不上别致,往往趋于雷同。题材相近,诗思相近,就给人 畅,而且表达的语词意蕴非常宽绰,从无拘谨之感,因而
以雷同之感。这时候,别开生面的构想,别具一格的诗思, 显出一种“慷达”的宽裕与从容,这就是所谓的“慷达”。
别出心裁的表现,往往更能体现出别具匠心的魅力。由此 顺畅而慷达,是诗词语言之美的佳境。
可以想到第一届荣获特等奖的钟振振的作品:“寒食轻烟 旧体诗词的创作和评论,仍然是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
散不收,生存华屋死荒丘。山林别有天真在,毕竟五猴胜 课题,需要大家的参与,需要更多更成功更有效的实践。
五侯!” 非常别致地歌咏“山林”之中猴子的“别有天真”, 以上这些是我们作为参与者的一点体会,是我们欣赏和阅
将这动物界“天真”的“五猴”与历史上机关算尽而位列 读旧体诗词参赛作品的粗浅心得,期与大家作诚挚交流。
公卿的五侯进行了有趣的对比,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批判
性,而这样的文化批判性意蕴通过“寒食轻烟散不收”等 朱寿桐,曾任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澳门
富有灵性的诗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地体现出诗词的思想 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MAY 2023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