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顾偕:《谁在空白点起舞》
P. 173
朽中继续平铺直叙。诗歌无疑仍将顽强不屈的发展下去,
但基本的组成部分,往后是否需要哲学来协调和牵引,
诸多方面诗人是否也愿担当一名神喻的传达者,起码一
种高贵的组织结构,不妨就此成为诗歌创作最为顶端的
统一体。反之我们在意识领域,除非再有什么更伟大的
发现。
丰富不会吞噬我们。除了情怀与品质,不断调节和
修正的沉思对完美象征的回应,除了美学法则必然将要
发射出的更为灿烂的思想全息投影,今天“智牲诗歌”
献给倾听者的,将是足够精力敞开的对未来无限的眷恋,
是无尽开放的所有内心道路唤醒的坚守。为了这种迷人
句法般魅力的持续,也为了能使更多不为黑暗让步崭新
的舞台会有无数希望的渗透,并让光明的安慰始终也能
贯穿其中,所以我们过往的一切智性积累,就是要让时
代都能较好的体验到一种散落在各个角落灵魂的空气。
它们不是仅属个人抒情的一些狭隘的内部语言,不是与
真理相去甚远的轻浮的远行。它们是鼓励和永久穿越的
寻找,当悲怆与无助总有落幕时分,它们更是一切零碎
故事中的超越。有一种无上的权力会使“智性诗歌”这
样的诗歌,拥有必然的诗学改变成就,因为它们推崇信
任和天堂。在自己向度的创造时间,它们有的是开放空间,
可以较多的安放人类在天空下尚有的不少特殊需要:譬
如艺术内容本质的意味,不胜伤感的对梦想深切的向往 ;
譬如因素会让什么非同寻常,语言之光的对话,又能真
正怎样消除千年的仇恨。如果你认为这些都是公众视野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