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8 - 顾偕:《谁在空白点起舞》
P. 178

大致就流入了中国诗向来不注重思想多为抒情的通病。
                 忽略了根在人生的沉思,时常被动触动而无法多一些

             灵魂体验 ; 总是才高唯其思想不深的不能让内心世界,贯
             穿到广阔严谨更多真理的需要,这样的一种极少会于压力
             下焕发精神曙光的作品,或者确实能够较好体现人性与世
             界显著认识汇合的作品,在我们今天这个仍然必须展望深

             度与深刻的时代,看来依旧是个亟须恢复思想目标的问题,
             也更是个艺术是否真有能力拥有主观审美态度的问题。

                 我们骄傲思想的许多的观察都已超出了文学考量范
             围。而在文学上,往往眼睛的缺陷恰好正由内心来代替认
             识。表现一种影响,首先在于兴趣。当经验已成为问题,
             摆脱及物意识的束缚,探求诸多困惑来源,总体上讲这就

             并非是一些呼吸意象或隐喻的平衡便能轻易做到的。这种
             时候思想通常要求我们,懂得和掌握逆水行舟于现象迷雾
             中顶风而进,能勇敢的往而复返于最大程度接近真理的艰

             险,只有一种稳定性的连续揭示,方可更好的发现自然的
             一切。在诗歌创作中,那些有思想的作品,只有做到以想
             象的筹码赢得幻象的真实,即便有时是在用虚无展示一切,

             这类直接可以构成诗歌浓度和强度的语言力量的共同体,
             实质就是种包含了反抗与挑战的真正意义上大开大合的和
             谐,也是所有文学作品,必然所要的最终期待。以不可预

             测来完善我们人类感知的思想事实,致力于沉思的雄心得
             以最大能量的发挥,这是世界今天对诗人并不仁慈的要求,
             也是未来于遥远,愿意继续支持诗人前进最起码的鼓舞。

             把一切客观以外的非现实世界全都联系起来,磨炼最终能



               178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