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子午:中国新诗导论


作者: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2-02-18 16:20:54  点击:


dquo;或“后现代派”的诗歌群体。在经过历史的风风雨雨后,这个诗歌群体于1981年出版了他们的诗合集《九叶集》。于是,有些文学史家又将这一诗歌群体称为“九叶派”。主要以如下9个诗人为代表:辛笛、杭约赫、陈敬容、郑敏、穆旦、杜运燮、唐湜、唐祈、袁可嘉。他们大多是西南联大或其前身的毕业生,为当时文化精英阶层的代表。九叶派诗人在诗学理论上提出了“宇宙意识”和“心理时间”的命题。认为时间在诗中实际上是一个已被空间化了的时间。他们一方面接受了英国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另一方面又接受了德国表现派戏剧家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主张。在诗歌的结构意识上追求“自由联想”,在诗歌的语言层面则倡导“积极修辞”。为提高语言的表现力,除了适当吸收西方诗歌语言的词法和句法外,还经常使用反常规的修辞手法。其中,穆旦始终是个一直站在新诗潮前端的诗人。由于他的诗歌创作在“知性和感性的深层融合”,博大而深刻,沉雄而豪放,把人带入“历史的沉思、现实的创痛和生命的体验中”,“达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峰”,“创造了当时新诗发展现代化的最高境界”。
  ⑶民歌风格派。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延安的战歌社、山脉诗歌社(后二者组成新诗歌会,并出版《新诗歌》月刊)、延安诗会,和晋察冀边区的战地社(创刊《诗建设》)、铁流社(创刊《诗战线》)、晋察冀诗会,以及太行诗歌会等,积极倡导新诗向民歌学习,在形式上探索新诗大众化的道路。于是出现了40年代蓬勃的民歌及民歌风格的诗歌热潮,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民歌风格的诗派。代表诗人有:柯仲平、田间、邵子南、方冰、史轮、曼晴、魏巍、钱丹辉、蓝矛、邢野、陈陇、徐明、陈辉、奚原、朱子奇、高鲁、叶枫、冈夫、劳森等。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吸收民歌朴素、写实的手法,将几种不同的民歌调式加以糅合,并在以五、七言句为特征的民歌形式中大胆引入一般民歌所没有的象征等手法,并在诗的建行上尝试采用大跨度跳跃的“土洋结合”形式。其中,成绩最著者当推陈辉和魏巍。此外,田间、李季、张志民、阮章竞等在民歌体叙事长诗的创作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㈤50年代至70年代诗歌
  大陆自50年代起至70年代中期,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所发生的一连串思想斗争和革命——尤其是50年代的大跃进(一度衍生出畸型的“浮夸民歌”)、反右,和60年代中期兴起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大陆的文学(包括诗歌领域)不可能在本体论意义上具有真正的独立性,因而中国大陆的诗歌创作及其文本建设便出现了长达30年的停顿和低谷。“文革”期间,大量口号+押韵式的“概念诗”、“口号诗”更是以其铺天盖地之势充斥全国各大报刊。与此同时,由于权力话语在相当长时期内“罢黜百家,独尊现实主义”的理论强控,对现实主义作了望文生义式的无限拔高和生吞活剥,这又从另一方面使得以意象为核心的本体论诗歌更无立足之地。“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曾一度出现了以艾青为代表的“归来派”对恢复“五·四”新诗和三、四十年代诗歌传统的短时狂欢。但很快就被1979年掀起的以“朦胧诗”为龙头的来势凶猛、波澜壮阔的新诗潮运动所淹没。在这期间,老诗人艾青、杜运燮、蔡其矫和郑敏、屠岸、耿林莽、白桦、流沙河、柳易冰——尤其是牛汉、李瑛、昌耀等,曾写下了不少优秀诗篇。
  ㈥新诗潮诗歌(1978~1984)
  这一时期的诗歌又可分为:“朦胧诗”派、泛“朦胧”诗派、新边塞诗派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张同吾文集》出版 探索诗歌本质意义

 下一篇:首届海南岛诗歌双年奖海口颁奖 安徽诗人获奖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