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子午:中国新诗导论


作者: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2-02-18 16:20:54  点击:


、弹性、反差性、具象性和开放性,张扬语感和词的硬度、强度及穿透力,追求一种平实而新颖、简单而丰富、宁静而激情充盈的立体、绚丽、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泛叙实诗派的宗旨是:借助叙实性的视角及话语,把现代人当下的、真实的生存状态(细节、体验)通过“大象无形”式的“泛”技巧整合,广阔地展现两个世纪之交以来中国人新的命运图景及其心路历程,高扬诗歌的汉语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审美立场。
  ⑹后意象主义诗派。1995年5月8日,中国第一个混语版诗刊《国际汉语诗坛》(后更名为《世界诗人》季刊)在重庆创刊。张智任执行总编。后意象主义同仁是一支创作、评论、翻译三位一体的团队。他们以该刊为阵地,联系和团结有志于开拓中国新诗意象及致力诗体建设的海内外华文诗人。代表诗人有(按出生年先后为序):杨宗泽、陈明火、子午(理论代言人)、刘诚、杨然、叶世斌、凸凹、朱立坤、野鬼、张智中、屠国平、殷晓媛等。
  “意象与叙事是诗歌的两个最基本的支点。”(子午语)所谓“后意象”,一方面,它既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传统的继承和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它又是对“五· 四”新诗和“朦胧诗”运动所形成的新意象元素的拓展与突进。“后意象”的“后”便是相对于新诗所形成的新意象而言。如果说,“朦胧诗”中的意象是新时期“伤痕”、“反思”和“寻根”文学的一种特殊词/象载体;那么,后意象主义诗歌中的意象则是互联网时代对汉语和汉语文学中的人文精神的重铸,和对中国新诗的汉语性特点的本体论复归。

  ⑺北京学者群派。该诗派又称“知识型构”派(“知识型构”一说源自福柯)或“承担”派(语出王家新“以写作来承担一切”)。这一诗派以北京学者诗人族群为主体(个别非在京诗人则与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90年代以来,诗歌的历史语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反讽意识和喜剧精神的介入,一是叙事话语的普遍使用(王家新语)。一些以知识分子的内省精神为动力并执着前行的诗人,自觉地将自己的诗歌纳入世界诗歌的总秩序,致力培养和构建一种具有前瞻意识的新的诗歌座标。他们无论在理论建设还是在诗歌的叙事方式及其语言实验上曾一度主导了90年代和两个世纪之交中国新诗运动的潮流。代表诗人有:王家新(诗论并重)、欧阳江河、西川、程光炜、唐晓渡(以上两人是该派的理论代言人)、肖开愚、孙文波、臧棣、西渡、莫非、黄灿然、张曙光、张枣、钟鸣、陈东东、姜涛等。

  此外,当代台港诗歌也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两支劲旅。澳门虽然也曾有过新诗的创作活动,但那儿并未出现对中国新诗史具有实质性影响的诗人、诗歌运动及现象。所以,新诗史家一般只称台港诗歌,而不称台港澳诗歌。
  1、台湾诗歌
  台湾的新诗创作发韧于20年代的新文学时期(1920~1945年)。这与大陆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曾在北京受过“五·四”新文学洗礼的张我军,以及赖和、杨云萍、杨华等,便是台湾早期新诗活动的领军人物和主要代表(张我军与赖和更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们主要以《台湾民报》为阵地,推动了台湾新诗及新文学运动的发展。1925年底,张我军出版的新诗集《乱都之恋》便是台湾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实施“战时体制”,禁止使用中文和出版销售中文书刊。于是,台湾的新文学运动被迫中止而处于停滞状态。40年代,一部分不愿坠入“皇民文学”圈套的作家、诗人自办《台湾文学》。但其时邱淳洸、陈逊人、吴瀛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张同吾文集》出版 探索诗歌本质意义

 下一篇:首届海南岛诗歌双年奖海口颁奖 安徽诗人获奖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