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子午:中国新诗导论


作者: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2-02-18 16:20:54  点击:


出版为标志。代表诗人有:李金发,及其后继者如创造社的三位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和后来成为现代派重镇的戴望舒、卞之琳,以及姚蓬子、石民、胡也频、于庚虞、侯汝华、林英强等。象征派诗歌主要通过对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的主观融通,以揭示和呈现深蕴在想象及幻想中的带有象征意味的事物之朦胧感和特定神秘性,并使之“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马拉美语)”。穆木天进而提出:“把句读(相当于英语诗的音步foot,闻一多称“音尺”)废了,诗的朦胧性愈大,而暗示性越大。”并追求一种声、光、色、味相呼应乃至相交错的“音画”美效果。
  ⑶沉钟派。沉钟社于1926年秋在北京成立,同年8月《沉钟》周刊(后改半月刊)创刊。陈翔鹤在《关于“沉钟社”的过去现在及将来》一文中称,《沉钟》是一个“为纯文艺而出版的刊物”。他们的文学主张在这一点上有点类似1923年春由胡山源等在上海成立的纯文艺团体“弥西社”。沉钟派诗人大多译、著并重(翻译方面主要是以德、法两国文学为主,创作上则包括小说、诗歌、戏剧等),在诗风上深受西方唯美主义和现代主义两大文学思潮的影响。代表诗人有:冯至、陈翔鹤、陈讳谟、罗石君、葛茅等。其中,冯至在抒情诗和叙事诗两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鲁迅更将他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⑷现代派。现代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既无社团、又无文学纲领的松散诗派。它因1932年5月创刊的《现代》杂志而得名。这个以杂志得名的所谓“现代派”,并非完全意义的西方主知精神的现代主义诗派。它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再经中国本土化的结合物。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废名、施蛰存、何其芳、徐迟、路易士、番草(钟鼎文)、金克木、欧外鸥、林庚、曹葆华等。他们既不认同“五·四”以来新诗的“清水煮白菜”式的浅露直白,更不满于新月派所推行的新格律体的作茧自缚。他们所致力构建的是运用自如的具有散文美倾向的自由体。而在这之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试图为中国新诗开拓新路的实绩性探索,已在诗歌的文本实验及理论上为现代派铺平了道路。
  ㈢30年代初至抗战时期写实主义诗歌
  这一时期的诗歌又可分为:普罗诗派、中国诗歌会诗派、现实主义诗派等3个诗歌群体及流派。
  ⑴普罗诗派。1930年4月,在“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领导下成立了普罗诗社。代表诗人有:蒋光慈(光赤)、钱杏邨、殷夫、冯宪章、迅雷、李白英、华蒂(以群)等。蒋光慈堪称中国普罗诗派的先驱。由于以蒋光慈为代表的普罗诗派在本体论上否定以审美原则作为诗歌创作的基点,所以,他们的诗歌大多惟有“感情的直抒”,而“缺少一点婉致”,缺乏内容的深刻性与艺术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显得相对的“单一”、“贫弱”又“平直乏味”。蒋光慈本人也在《哭泣·后记》中称:“我知道我的诗同我自己本身一样,太政治化,太社会化了。”
  ⑵中国诗歌会诗派。1932年9月,中国诗歌会也是在“左联”的领导下创办的。代表诗人有:蒲风、杨骚、森堡(任钧)、柳倩、温流、王亚平、关露、石灵、林林等。1933年2月,该会的刊物《新诗歌》创刊,其《发刊诗》开宗明义地提出:“我们要用俗言俚语,/把这种矛盾写成民谣小调鼓词儿歌。/我们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我们自己也成为大众中的一个。”但问题恰恰是,追求诗歌的大众化和口语化,不等于要降低和取消诗艺。森堡在蒲风诗集《茫茫夜》的序言中,就曾指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张同吾文集》出版 探索诗歌本质意义

 下一篇:首届海南岛诗歌双年奖海口颁奖 安徽诗人获奖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