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子午:中国新诗导论


作者: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2-02-18 16:20:54  点击:


心雕龙·时序》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诗歌作为一个民族最重要和最敏感的现实“呼吸器官”,其每一刻都处在与时代同步的吐故纳新的运动之中。事实上,中国大陆诗坛自90年代以来的诗歌创作,已沿着这一路向逐渐取得了不少值得称道的实绩。
  与此相应,20世纪末叶以来,中国大陆以各种文学机构或个人名义编选的“20世纪中国新诗选”,简直是泥沙俱下,鱼目混珠。这些选本有的侧重于既有史料模式的诗人排座次,有的侧重于纯个人审美经验及批评趣味的印象,有的则几乎沦为某一时期艺术时尚的传声筒。应该说,目前还没有一本真正具有经典意识的成熟而权威的理想选本。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国际诗歌翻译研究中心和《世界诗人》编辑部同仁之所以不辞辛苦、历时两年多时间编选、翻译和出版英汉对照版《20世纪中国新诗选》,就是为了全面、客观、真实、公正、科学地展示中国新诗80年来所走过的风雨征程,及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并为中国诗歌未来的发展、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文本参照;而更重要的,则是将中国新诗纳入世界人文秩序的总体进程,为整个中华民族20世纪的思想历程提供了一幅真实、生动而深邃的语言/心灵图景。本诗选借鉴并吸收了国内外在中国新诗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既编出了自己的特色(以史学时段及流派的细分见长),又达到了应有的学术水准及高度(突现其学理性及文本建设的意义)。我想,这一点无疑是值得提倡和加以肯定的。

                                      2005年5月13日凌晨,初稿于广州三元里。
                                             2008年5月7日上午,改毕。


  注:① 新诗潮的“三个崛起论”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原载1980年5月7日《光明日报》;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原载1981年3月号《诗刊》;徐敬亚《崛起的诗群》,原载1983年第1期《当代文艺思潮》。
  ② 后新诗潮,一说“后朦胧诗”,是指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诗歌运动及其形态。90年代以后的诗歌称“90年代诗歌”或“个人化写作”时期诗歌。新时期则是指中国大陆自1979年至80年代末这一时段;后新时期是指自80年代末以来的时段。
  ③ 转引自2005年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B12版《诺奖评委来京否认评奖异常》一文。
  ④ 见伍晓明《中国文学中的现代思潮概观》,引自乐黛云、王宁主编《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第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子午(1956—  ),男,本名许燕良,另有笔名呢喃、玄鸟。出生于广东廉江市。现为广州某文学研究院专业作家兼文论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世界诗人》艺术顾问,“易学、传统文化与科技”丛书主编。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入选海内外多种选本,曾获海内外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译成英语、德语、日语。著有诗集《白马》、《四季》,诗论集《微笑》、《泛叙实派诗人论》,戏剧电影论集《秋水长天》,文论集《山水情怀与华夏文化精神》,国学专著《〈周易〉宏大的科学资源与文化系统》,文化专著《科学解码传统文化》等。执行主编中英加蒙日五国学者编著的《中

9 7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张同吾文集》出版 探索诗歌本质意义

 下一篇:首届海南岛诗歌双年奖海口颁奖 安徽诗人获奖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