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中诗报道
中国诗人
文人书画
诗歌万里行
中诗视频
诗人档案
中诗邮局
中诗文库
中诗论坛
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子午:中国新诗导论
作者: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2-02-18 16:20:54 点击:
;文质彬彬”、“字字珠玑”的具有3000多年悠久诗史和传统的泱泱诗国里是不可想象的。据此,有论者认为,郭沫若在建国后所写的不少口语诗、打油诗甚至口号诗,无疑与其早期重说理、轻文本的初衷是一脉相承的。
在二、三十年代的现代主义诗歌族群中,新月派主要致力于新格律诗的探索和实验。他们之所以提出创立新格律诗的主张,一方面是为了抵制初期白话诗不加节制、泥沙俱下的语言滥情,另一方面则是对创造社“绝对自由”的情感泛滥的反拨。应该说,新月派彼时在这方面的努力是必要和有效的。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从诗歌美学的层面上考察,新诗是不存在所谓“格律诗”的。吕进等也认为“新诗只有自由诗,没有格律诗”。“即使闻一多等把自己的一些诗称为‘格律诗’,这些‘格律诗’也只是有自己的规律而已”。同时期的象征派、沉钟派、现代派与新月派一样,均属现代主义诗歌族群(流派)。
李金发是将西方(法国)象征派诗歌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他写于19岁的《诗人的凝视……》和后来作为中国象征诗派典型代表作的《弃妇》,都是明显带有西方唯美主义痕迹的象征派诗作。如前一首里“中伤的野鹤”,正是诗人彼时漂泊海外,深感前途渺茫而危机四伏的真实写照和象征。这只受伤的“野鹤”,“从未计算自己的命运,/折翼死于道途,/还念着:多么可惜的翱翔。”后一首所写被弃之妇“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现在看来,李金发诗中所使用的象征意象其实都是具体明白的(有时意象稍为变换过速和频繁),但这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则被视为晦涩难懂,故有“诗怪”之谓。
现代派诗歌主张通过意象的组合和复合来取代平面、单线条的“词—象结构”。戴望舒的代表诗作《雨巷》,曾被叶圣陶誉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该诗中“丁香”的意象显然从立意上受到李璟《摊破浣溪沙》里“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启发,但戴诗的“丁香”则由一把“油纸伞”切入,并把悠长、寂寥的“雨巷”作为背景,诗人通过想象,盼望雨伞下会出现一个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和“丁香一样的忧愁”的姑娘;在雨中,她显得“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诗人在一气使用了5个糅入了特定情感内涵的表情态的意象后,接着写她“静默地走近”,并从面前“飘过”、“消散”,“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诗中的意象从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雨中、梦、篱墙等客观物象,通过词—象变换和组合,先后溶入了悠长、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静默、太息、凄婉、迷茫等情态意象,并不断转换、复合,使“雨巷”里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意象更加立体和多层面。
30年代初至抗战时期的写实主义诗歌,由于特定的战事时期仍以口语诗为主。所以,普罗诗派和中国诗歌会诗派在文本建设上几乎没有什么建树和作为。而在现实主义诗派这一庞大的诗歌族群中,艾青的诗歌创作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高峰。其诗作比起同代及同一写实风格的诗人,他更注重意象和意境的锤炼。这主要得益于他早期曾受过法国象征派和中国传统诗学的影响。他的代表作之一《我爱这土地》全篇以一只鸟作为贯穿始终的意象,并留下了这两行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9
7
3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
《张同吾文集》出版 探索诗歌本质意义
下一篇:
首届海南岛诗歌双年奖海口颁奖 安徽诗人获奖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