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刚开始还垂帘听政,坐在光绪的后面。不久就抑制不住野心,在颐和园临朝时,占据仁寿殿正中的宝座,让光绪坐在她左边临时摆设的小宝座上。戊戌政变后,光绪被囚禁,慈禧便独御宝座,料理朝政。据翟小菊讲解:“清朝晚年,慈禧太后常年居住在颐和园,这里成为紫禁城外的又一个朝廷。而仁寿殿作为这座小朝廷的政治枢纽,不断发布许多震惊中外,决定国家命运的政令。这座大殿目睹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见证。”
仁寿殿内正中紫檀木雕刻的地平床,摆放着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九龙宝座。宝座前有御书案,后有一双孔雀羽毛掌扇,及镌刻200多个不同写法寿字的屏风。唉,这老太婆,想长寿快想疯了。
御座周围,摆设着景泰蓝制成的凤凰、鹤灯、龙抱柱、铜鼎香炉。殿内两侧的暖阁,是慈禧、光绪临朝时“课间休息”的场所。
殿前的月台,陈列铜龙、铜凤、铜缸和四尊乾隆朝代的鼎炉。庭院里的石须弥座上,蹲伏着龙头、狮尾、鹿角、牛蹄、遍体鳞甲的铜铸怪兽,即传说中的瑞兽麒麟。
仁寿殿前还有一道天然的石屏风:一块高3米多的太湖石,原为明代太仆米万钟勺园内的镇宅之宝,光绪年间搬过来的。此外还对称排列叫作“四季石”的四块石峰,刻有乾隆题写的御制诗文。
这么多的宝贝,屋子里搁不下,都摆到院子里来了。任它风吹雨淋。我看了都心疼。清朝的帝后,真是太富有了,也忒大方了。
玉澜堂的早晨
醒来,等于进入新的梦。梦中的景物,逐渐变得真实,或者更加虚幻?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户照进室内,使阴影中的家具凸现出来。而匾额上的字,清晰得像刚写下的。在这个早晨,似乎只有阳光才是绝对自由的。与之相比,闲庭漫步的皇帝,也只能算是高贵的囚徒。
玉澜堂是光绪在园内的寝宫。他的每一个早晨,恐怕都能体会到这种梦与醒的斗争。1898年9月16日,光绪在此召见袁世凯,希望借助其兵权实施新政。袁世凯却出卖了他。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除了杀害戊戌六君子,还把光绪监禁起来。此后十年,南海的瀛台、北海的古柯庭、颐和园的玉澜堂,都曾经是光绪的牢笼。直到他于1908年11月14日痛苦地死去。玉澜堂后墙及两厢,都按照慈禧旨意砌起砖墙,堵塞原有的通道,以控制光绪的活动空间。惟一可以出入的南门,也有太监站岗放哨。光绪生命中最后的时光,想了些什么,梦见过什么?是个谜。有一点可以肯定:玉澜堂的早晨,光绪会对庭院里活蹦乱跳啄食或鸣叫的小鸟充满羡慕。说不定那迎合了他对来世的愿望。
玉澜堂最初是乾隆的书斋,及帝后游园休息之所。乾隆多次吟咏:“迤逦沿堤步辇行,书堂小坐俯昆明”,及“清漪园内殿堂多,来每斯堂所必憩,近邻勤政咨对便,远带六桥畅览遂”……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跟玉澜堂的这位老主人相比,光绪活得真够窝囊的。
玉澜堂名称取自西晋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巧合的是,从玉澜堂远眺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山,角度最佳!揉一揉眼睛,凝视这绝妙的画面,你会觉得自己像刚醒来一样。是的,你的眼睛感到饥渴。一度沉睡的心,感到饥渴。只有用美来灌溉它。
南临昆明湖的玉澜堂,是一处四通八达的院落。从西配殿藉香榭穿过,即到达昆明湖岸码头,可登船遨游;由东配殿霞芬室,直抵仁寿殿后门,据说这是光绪皇帝早朝必经之路。堂北,有后门通往宜芸馆,曾是乾隆的藏书之地,后作为光绪皇后隆裕的住所。戊戌变法失败后,这一对夫妻心理上也有了隔阂,玉澜堂、宜芸馆之间的通道被封闭。1912年,隆裕代表清王朝宣布逊位。她也就“有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皇太后。
玉澜堂、宜芸馆中间,有一座夕佳楼,楼名取自陶渊明“山气日夕佳”诗句。帝后喜欢选择夕阳西下时登斯楼观望湖山景色。玉澜堂从早晨开始,夕佳楼以黄昏为结束。一天就像一生,一生就像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乐寿堂
在颐和园内的帝后居住区,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乐寿堂则是慈禧太后的寝宫。这个全中国最有名的老太婆,晚年生活基本上都交代给这座大院落了。我手头有两张老照片,一幅是《1903年慈禧在乐寿堂》,她穿一身新衣服,端坐在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宝座上;另一幅题为《慈禧在乐寿堂接见外国公使夫人》,她仍然端坐在画面的中心,只不过宝座两侧多了几位洋妞。这是中国外交史上挺耐人寻味的一刻。慈禧把西洋女人请到自己的寝宫,摆出一副聊家常、交朋友的姿态。至于她内心的真实感受,不得而知。
乐寿堂就这样进入了历史。
慈禧在乐寿堂的大客厅,除了接见外宾及内臣,还批阅文件、思考国事。宝座前面设有紫檀雕花御案,后面陈列一道15折玻璃镜屏风,两侧插着孔雀羽毛掌扇。御案两端,摆放康熙朝的青花大果盘,直径1米,能装数百只水果,专供闻香用的。宝座上方,悬挂五彩玻璃电灯(类似今天的枝形吊灯),估计是舶来品。至于客厅四角,由4只熏点檀香的镀金九桃大铜炉压住了局面。我来得晚了,仍能闻见暗香袭人。当然,这可能是幻觉。
客厅居中,西侧的套间是慈禧的卧室,床上用品(帐、被、褥、枕等)皆是她生前使用过的原物。东侧的套间是更衣室,木雕云龙衣柜内存放服装与首饰。
慈禧喜欢在乐寿堂的大客厅吃饭。在宝座西侧临时搭设由两张方桌和一张半桌拼成的餐台。各式菜肴,俱由100米开外的寿膳房装盒送来,太监们会列队传递。据说慈禧每月的伙食费高达1800两白银,为其提供餐饮服务的厨师杂役多达128人。每逢开饭,恐怕是乐寿堂最热闹的时候。
乐寿堂是慈禧太后的“养老院”,由前后两进院落及两个对称的跨院组成,全部以游廊联缀。堂前对称排列以谐音寓意“六合太平”的铜鹿、铜鹤、大铜瓶。庭院种植象征“玉堂富贵”的玉兰、海棠、牡丹。还供奉8米多长、状若莲花的巨石,名叫青芝岫,以隐喻“寿比南山”。这块大石头原产于北京房山,明代太仆米万钟为将其运至自家的勺园,雇佣三百位力士和数十匹骡马,花十几天时间才拖运到良乡道口,终因耗尽财产,半途而废。青芝岫因而又叫“败家石”。后来还是乾隆财大气粗,舍得“烧钱”,不信这个邪,硬是将这块弃之可惜的“鸡肋”运至乐寿堂庭院里收藏,其实是在炫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