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驻站名家 >> 随 笔 集 >> 洪烛 >>

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作者:洪烛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6-05-31 15:23:31  点击:


(姚天新语),而堤上“茶篷酒肆,杂以妓乐,绿树红裙,人声笙歌,如装如应”。弘治七年(1494),助圣夫人罗氏建圆静寺于瓮山,山上平添了佛国风光,香火旺盛。(很久以后,又有个叫慈禧的女人,借山势修筑了佛香阁)。万历年间,山脚下始有农民聚居:“瓮山人家傍山,小具池亭,枯槔锄犁咸置垣下,西湖当前,水田棋布,酷似江南风景。”有人考证:此村落位于今颐和园乐寿堂附近,村左为耶律楚材墓,村右为瓮山圆静寺。

凤凰墩

 

    乾隆是个大孝子,选择瓮山泊修造清漪园,为母亲祝寿。他还将瓮山改称万寿山,西湖改称昆明湖,以烘托喜庆气氛。湖中最小的人造岛凤凰墩(面积仅百余平方米),系根据无锡惠山脚下的大运河的小岛黄埠墩“克隆”的,是其孝敬给母亲的礼物:“乾隆皇帝奉母下江南,路至黄埠墩时,因母偶感小恙停留憩息。其间,有当地寺庙里的僧人供奉斋饭,祈祷平安。回京后,乾隆皇帝即在水波荡漾的昆明湖中仿建了这座小岛,取名凤凰墩,以示怀念之情。尔后,又花费了大量精力装点这座小岛,使凤凰墩成为昆明湖中著名的一景。”(翟小菊语)凤凰墩上有供奉佛母神像的凤凰楼,与南湖岛上的龙王庙相映成趣,寄寓着“龙凤呈祥”、 “帝后并配”之美意。乾隆又想写诗了:“诸墩学黄埠,上有凤凰楼。一镜中悬画,四时长似秋。山容格外秀,波态度前浮。何事三山远?还期全羡游。”1830年,因公主多于王子,迷信的道光帝怕阴盛阳衰,下了拆撤凤凰楼的圣旨。“盖云龙为帝王之相,而凤及后妃之光,故去之。”他希望此举能改变大清帝国江河日下的尴尬局面?真够荒唐的。直到慈禧太后掌权,不仅花重金将清漪园改建成颐和园,还想在绣漪桥北湖内这荒凉已久的孤岛上恢复凤凰楼。她是个古老的女权主义者,早就期待着扭转乾坤,形成“凤在上、龙在下”的政治格局;如愿以偿之时,自然大力倡扬凤凰的精神,以显示后宫之力量。可惜,颐和园内需要“砸钱”的地方太多,很快就“超支”了,只好象征性地在岛上盖了座简陋的小亭子。不叫凤凰楼,而叫凤凰亭了。慈禧太后死去没多久,不仅大清帝国崩溃了,而且凤凰亭也应声而倒。“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本是李白于金陵怀古的诗句。借用过来形容昆明湖里的凤凰墩,也挺合适。凤凰墩是凤凰台的袖珍版,犹如微型小说。

御苑里的湖泊

 

    话题再回到乾隆那儿。乾隆不仅给西湖改名,还动真格的。从水利建设方面考虑,将水面向东拓展,并铲平西堤的北段,但保留了“旧有龙神祠”(这使龙王庙所处的堤坝成为南湖岛)。姚天新先生说:“昆明湖建成后,乾隆皇帝在湖中仿杭州西湖苏堤建筑了一条贯穿南北的长堤,取名为西堤,并将原有西堤修整后改名为东堤。为记其沿革,乾隆皇帝在东堤岸边上建立了一座镌有‘西堤此日是东堤’的诗句的昆仑石碑。从此,这条元明时期京城西北郊著名的‘西湖景堤’因乾隆造园而堤改名亡了。”幸好,将西堤改叫东堤,不会闹出把西施叫作东施(郊颦的丑女)那么大的误会。如果说效颦的话,也是乾隆皇帝本人在效颦,让昆明湖模仿杭州的西湖,让昆明湖的西堤模仿西湖的苏堤。好在模仿得还不算难看。比那位只知道赶时髦、却没学会照照镜子的东施,高明多了。到底是皇帝,有一颗爱美之心,而且做得很到位,表现得很恰切很得体。乾隆这位伟大的“美容师”,给西湖(瓮山泊)做了“整容手术”,使之更漂亮、更有贵族气息了。正是从这一天起,西湖成了御苑里的风景(犹如天然去雕饰的民女摇身变作穿金戴银的公主),被高高的红墙围住,有勇猛的哨兵把守;普通老百姓,想看也看不到了,想看也不敢看了。“望西湖月半规”,“见西湖明如半月”——古书里的有关记载,都已是传说了。只能听一听而已。

    昆明湖虽好,却被皇帝一个人所霸占了,圈为其私有财产。看来所有的皇帝,都很吝啬于与别人分享自己莫大的幸福。

    到了慈禧太后的时代,更是如此。女人若霸道起来,比男人还厉害。她把昆明湖当作自家的金鱼池,以其为核心,盖起了花园别墅(颐和园),恨不得天天住在里面。她唯我独尊地在昆明湖泛龙舟、赏荷花、钓大鱼,一点也不觉得孤独?昆明湖,不觉得孤独?所谓养在深宫人不识,即其命运也。它也快成白头宫女了。

    可以说直至大清王朝破产,中国的老百姓,才有权利、才有眼福一睹昆明湖之真面目。

三、宫殿·戏楼

 

东宫门

 

    颐和园的正门是东宫门,原先叫大宫门。假如说颐和园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古书,东宫门则构成烫金的封面。

东宫门面阔五间,有三个门洞,六扇朱红色油漆的门扉,每扇门面上镶嵌横竖皆为九行的镀金铜钉,皇气逼人。中间的大门为清朝帝后专用,两边的侧门才是提供给其余人员的。

    大门上方悬挂着题写“颐和园”三字的匾额,系光绪皇帝的墨迹。这相当于书名了。匾上还镌刻五方印章:“光绪御笔之宝”,“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数点梅花天地心”,“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丽日春长”。说的啥意思?要仔细研读并寻味。光绪皇帝、慈禧皇太后,究竟算这部经典著作的主要作者呢,还是第一读者?不管怎么讲,该书的版权曾经归他们所有。他们自然要署名了。

    台阶正中嵌砌双龙戏珠浮雕的云龙石,是圆明园安佑宫的遗物。宫门两侧,分别有雌雄铜狮把守。这一对威凤凛凛的门神,是清漪园时期铸造的。

    画栋雕梁的东宫门,封面设计得真好啊。我一看见,就想把它轻轻掀开,读藏匿在背后的那部书。我不是来游玩的,我是来阅读的。不知内文,是横排还是竖排,是用繁体字还是简化字印刷的?

    东宫门前200处,耸立一座三门四柱的彩绘牌楼。正面额上题写“涵虚”,背面题写 “庵秀”。算是对园内的山水林泉所做的小小预告。

仁寿殿

 

颐和园东部偏南区域,是宫廷区。作为中心建筑的仁寿殿,是帝后在园内处理内政外交事宜的“办公室”,相当于紫禁城里的太和殿。

    此殿原先由乾隆皇帝命名为勤政殿。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国家领导人即使身在御苑也不忘勤理政务。慈禧掌权后,取孔子《论语》中“仁者寿”语意,将其易名为仁寿殿。她希望长生不老。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之间,她更倾向于后者。这是一个自私而贪图物质享受的女人。她把乾隆的清漪园,改造成了自己的“度假村”。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10 4 8 :

上一篇:眼睛的盛宴

 下一篇:八十年代的那批诗歌王子
  相关链接
整夜里想的都是你那张脸啊(组诗)     洪烛  2009-02-20
雕刻自己     洪烛  2008-11-25
祥云浮雕     洪烛  2008-11-25
唐诗引路,寻找李白(长诗)(上)     洪烛  2008-01-06
洪烛随想录:一个人的史诗     洪烛  2007-11-13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