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宫廷画里的山水(序言)
一、西堤·东堤
杨柳岸晓风残月
西堤六桥
练桥
耕织图与铜牛
蚕神庙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头石兽
桃花源里可耕田
湖上有仙山
南湖岛:有龙则灵
廓如亭藻井彩画
知春亭
国色天香
二、昆明湖:耶律楚材与乾隆
借来的风景
在昆明湖的掌心里
瓮山泊与耶律楚材
耶律楚才与乾隆
北京的西湖
凤凰墩
御苑里的湖泊
三、宫殿·戏楼
东宫门
仁寿殿
玉澜堂的早晨
乐寿堂
水木自亲
德和园
歌舞升平的戏楼
石舫
垂帘听“戏”
水师学堂
慈禧的小舰队
一个人的庄园
四、长廊·前山
在长廊避雨
浓妆艳抹的古画
长廊编织风景
邀月门
云辉玉宇牌楼
想去佛香阁烧一炷香
养云轩
画中游
五、后山·谐趣园
凤凰涅的四大部洲
花承阁遗址
后湖
苏州街
丁香湖
玉琴峡
谐趣园:大园林里的小园林
知鱼桥
饮绿水榭
宫廷画里的山水(序言)
颐和园,像某位宫廷画家用细腻的线条和浓重的油彩画出来的。
万寿山、昆明湖,既真实可感,又漂渺如宫廷画里的山水。
画在纸上,画在绢布上,画在扇面上,画在屏风、影壁、梁柱之上,画在水面,画在镜面,画在天地间。
工笔的山,泼墨的水,刚柔并济,相映成趣。
一幅画,稍微吹一口气,就变成了真的。
看画如看山水,看山水如看画,你几乎不敢轻易地眨眼睛。既怕把假的看成了真的,又怕把真的看成了假的。
皇帝已不在了,佚名的宫廷画家也随之离去,却留下他的作品。当然,画卷可以打包带走,被描绘的景物却是带不走的。它们仍然停留在原地,等待岁月的赏识。
经历了烟熏火燎,这幅画的边角泛黄,都有点卷曲了。可它在继续生长。画中的内容,怎么看都像是新的。
真假莫辨的山水之间,又出现了彩绘的花鸟、素描的人物。
佛香阁是沉甸甸的镇纸,使这幅山水画,不至于被风吹走。即使这样,那没有被压住的松涛,乃至低垂向画面的柳条,仍然一阵阵掀起。
证明画本身是活的。它的心跳。它的呼吸。
太阳照常升起,构成盖在画面一角的鲜红印章。宫廷画里的山水,就这样被转手了,被收藏了。太阳,原本比皇帝有更大的权力,和更大的占有欲。
我看颐和园,边走边看,从画里看到了画外。那一系列画出来的桥梁、游廊、亭台楼阁,提供给看画的人小憩用的。其实我一点也不累。看画,不仅不累,还挺解乏。
边看边走,不愿停下来,还有另一个原因:生怕一停下来,别的看画的人,会以为我,也是被画出来的。他们哪会想到:一动不动的我,只是看傻了。山水之美,使我彻底成了傻瓜。
既然有傻瓜相机,就该有傻瓜式的看客。
画卷之美,使我头脑变得简单了,心胸变得开阔了。
伴随咔嚓一声,傻瓜相机眨了一下眼。看傻了的我,也体会到灵魂出窍的感觉。
即使这出窍的灵魂,也是长眼睛的。它仍然要傻看,它注定会看傻。
颐和园,连画山绣水之间的一点点空白,都很耐看。
宫廷画是雕琢的,可山水却是自由的。浓墨重彩,遮盖不了它的天生丽质,和蓬勃青春。
万寿山、昆明湖,即使置身于宫廷画中,也散发出隐约的野性。让看画的人既惊又喜。
一、 西堤·东堤
杨柳岸晓风残月
风是看不见的。
在颐和园里,能看见的是无规则摇曳的柳丝,和此起彼落的波浪。它们共同勾勒出风的形状。颐和园的风,似乎与别处不同,注定有着盈盈一握的杨柳腰,像前清的某位宫女般苗条。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古风?古色古香。雅俗共赏。
哦,风雅颂。风雅颂。视觉里的风,听觉里的风,触觉里的风,全方位地征服了我。从肉体到灵魂。它具有何其巨大的穿透力。
风是透明的。在透明的风中,我也变得透明了。
不仅风如此,昆明湖、十七孔桥、万寿山、佛香阁,所有的风景,所有风景里的风景,也都像是当年的宫廷画家画出来的。只不过找不到画框罢了。
无边的风,无边的风景。
走进颐和园,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因为头脑中充满对古典的想像。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你说,像不像?究竟是我在看颐和园,还是颐和园在看我呢?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宋代词人柳永的名句。用来形容颐和园的风花雪月,以及我游园的心情,也挺合适。
现在,我是醉着还是醒着?
弯弯的月亮是一个吻,正在昆明湖的嘴唇上靠岸……
西堤六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说的是扬州的瘦西湖。北京颐和园里的桥,在数量上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且不提十七孔桥、荇桥、九曲桥、知鱼桥、绣漪桥之类,仅西堤就有六座造型各异的桥。
昆明湖是对杭州西湖的模仿。西堤是对西湖苏堤的模仿。而顺应蜿蜒的堤势,由北而南依次陈列的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则是对苏堤六桥的模仿。
界湖桥相当于昆明湖和后湖的分界线,因而得名。
豳风桥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豳风·七月》,它原先叫桑苎桥,后因避讳咸丰皇帝奕
的名字而改换名称。
镜桥东临昆明湖,西濒小西湖,再现了李白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浪漫境界。
练桥的“练”字,指白色绸缎,灵感来自于南朝诗人谢眺的诗句“澄江静如练”。
柳桥借用杜甫“柳桥晴有絮”的诗句,以形容西堤遍植的垂柳。柳固然构成美景,却让我想像出另外一重意境:“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颐和园,相当于那衰败了的清王朝的台城。而昆明湖的西堤,恰巧长约十里。笼罩湖堤的烟柳,究竟是无情呢,还是有情?也许,是我这个慕名前来踏青的观光客自作多情了。
以上这五座桥,都搭建着雕梁画栋的桥亭,有的八角攒尖(如镜桥),有的长方重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