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中诗报道
中国诗人
文人书画
诗歌万里行
中诗视频
诗人档案
中诗邮局
中诗文库
中诗论坛
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泛叙实诗派的由来及其艺术宗旨
作者:子午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2-04 10:31:39 点击:
;同理,如果客观物象一当脱离了具体、鲜活的语言,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据此,泛叙实派的诗歌无论在语言或技巧上要作怎样的幻化和变形,最终是要让这个“泛”和“叙实”更加趋于和谐,使之呈现出一种丰富、绚丽的生命新质。
陆健认为:“泛叙实”诗歌是一种坚持现实语言与语言现实,通过对世俗真相的挖掘,像用剑来挖掘出另外一把剑——双剑合璧那样铸造艺术作品:诗歌。“实”是现实世界,社会,人生,客观之物。是假如不抓住就会转瞬即逝的时段。简言之,“实”是当下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是诗人所面对的东西,而客观世相本身有着自己显性和隐性的力量。“叙”乃诗人主体及其工作姿态和写作方法。即:一、诗人与现实存在相伴生,并对存在负有责任;二、诗人全身心体验且言说,对“知识分子”带有某种孤芳自赏性质的孤寒的智慧持质疑态度,与知识分子处在另一个极端位置的“下半身写作”,同样不是我们所能认同的。“人首马身”的意象与今天中国诗人的形象已有很大距离。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痛苦,挣扎,抗争并用语言表现这一切,应崇尚像人那样生活,像人那样思考;三、诗歌要让读者直接看到现实中具体事物的真相。诗人和真相是并排站着的,置身真相之中的。语言和真相是血肉相融的,要割裂它势必让人听到吁喊、嚎叫、愤怒以致死亡;“泛”是一种美学范畴的认知结果,对“叙实”之外的创作方法持包容态度——不执一端,不搞你死我活,而“泛”的边界是“抒情需建立在真相被打开、揭示的基础上迫不得已地展开。抒情宛然事物(事件、意象)自身发出的光亮”。
子午归纳指出:诗是与物质世界并存的语言现实,是对存在的一种智性语言和形象性的感悟、观照,以及对能动、发散的时空结构的激活与展开形式。泛叙实派诗歌便是以“叙实”的触角切入特定的生活视点或客观元素,经由开放性的“泛”的艺术整合而在语言建筑下面获得心灵共振的时间和空间向度(其中,时间呈现生成过程,空间呈现生成形态)。诗的美学就建立在由“叙实”(触角)+客观物象(切入点)+“泛”的艺术整合(同构)的“三点一线”完形运动程式之中。换言之,“叙实”是语言的视点和支点,“泛”是艺术和诗美的升华,同时也是心灵的归所——词象互生、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
1993年12月8日,初稿于北京·中国新诗讲习所;
2012年9月1日,改于广州。
注:
①具象词,系笔者在1991年4月15日于辽宁锦州出席“渤海之夏全国诗歌大赛颁奖活动暨诗歌研讨会”提出的一个诗学概念。它是用以指称汉语中具有摹象性、拟象性和形象再生(亦即具有可激活性)意义的名词和动词。简言之,是指具象性名词和及物性动词(即具有动作性及动作对象的动词)。这样的语词才具有诗歌再生能力和语言(意象)生命。(语出《意象的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
珠海两诗人8年贴钱办诗刊诗报 累计付出五万元
下一篇:
第四届“珠江情” 征文大赛启事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