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文学艺术研究院喜获“文化艺术先进单位”称号

在广东省写作学会的关心指导与胡伟教授等学界专家的鼎力支持下,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文学艺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近日荣膺广东省写作学会授予的“文化艺术先进单位”称号。这一荣誉,不仅是对研究院过往成绩的肯定,更是对其文化理念与社会贡献的深度认同。作为一个从民间文化团体成长起来的文学艺术研究机构,何以能获此殊荣?其背后,离不开它扎实的发展历程与持续的文化贡献。
一、立思想之基:崇古不固古,守正亦创新
研究院的历史可追溯至2023年12月“许峰诗歌研究群”的成立,随后升级为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自创立之初,研究院即确立了“行文意为先、崇古不固古”的学术理念,既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鼓励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表达。在院长邹中海的带领下,研究院汇聚洪新爱、王光兴、叶小兵等一批核心骨干,逐步构建起一个跨领域、多层次的文艺交流与创作平台。
2024年12月,研究院于暨南大学成功挂牌,获二十余家媒体关注报道,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其从民间文化团体向省级学术平台的重要转型。2025年2月,邹中海院长与胡伟教授、许峰老师在暨南大学举行会谈,进一步明确了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树典范之形:系统化架构与标准化拓展
研究院注重组织建设的规范性与拓展的系统性,逐步形成“总院—分支—合作点”三级网络。先后在中山德艺善道文创基地、中山金钟湖文化传播点、江门大鳌镇诗书画社文创基地、珠海斗门黄华欢名家工作室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为岭南画派大师李英士故居及旅加侨领林子宁先生旧居等文化地标举行授牌仪式,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有序输出与覆盖范围的显著扩大。
在人才建设方面,研究院坚持“高标准纳贤”,广泛吸纳来自学界、政界、军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目前已凝聚近400名文艺家与爱好者。所聘顾问鱼志清、白勇、肖思科、王建国、邓三君、罗跃华邹平生、关润喜、丘新梅、余斯文、丘国华、张善廷、陈新良、王勤 、郭仁炳、沈志昂、邓新生、韦学锋、甄池安、孙德江、丘昭骏、卢润祥、武春燕夏云南、万龙生、陆伟林、林超源、林子宁、黄华欢、吴妍俊、潘文贤、李晶晶、李炎荣、何光泽、梁伟财皆为德艺双馨、成就卓越的文化界人士,构建起一支具有代表性、专业性与公信力的团队。
三、强整体之脉:融通内外,赋能社会
研究院注重文化传播与公共服务的整体性推进。一方面,积极推动诗歌回归田野,组织团队深入新会沙堆镇独联村、古井镇宋元崖门海战文化区、中山民众镇等地调研采风,以文艺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另一方面,拓展国际传播渠道,与美国、欧洲及香港等地媒体合作,推动中国诗歌走向世界。
在传播体系构建上,研究院形成了由专业报道组、资深编辑与多渠道发布构成的完整链条。在邹中海院长、关润喜总监、叶小兵老师、王光兴总编、放飞社长的协同努力下,院内动态得以系统化、专业化地推送至各大平台,建立起稳定的宣传阵地,有效提升了研究院的公众影响力。

四、铸精神之核:诗书合璧,温润人心
为弘扬研究院文化,院内多位书画名家以诗家的创作为蓝本,开展“诗书合璧”艺术再创作。这些作品如情感的琥珀,凝结着诗人的热望与艺术家的灵感;又如精神的火种,温润而坚定,照亮前行的漫漫长路,成为研究院文化传承的独特符号。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的声誉,既源于集体的持续耕耘,也得益于其核心人物的卓越光芒。作为研究院导师,诗人许峰于2025年3月荣膺“广东省写作终身成就奖”,其诗作又于同年10月入选“加拿大诗歌节”国际诗歌大赛。这些成就既是对他个人创作的高度认可,也从侧面印证了研究院深厚的艺术底蕴与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
2025年9月12日,经广东省写作学会批准,研究院正式更名为“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文学艺术研究院”。从“诗歌”到“文学艺术”,不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格局的拓展与使命的深化,体现了其在文化领域的全面发力与整体跃升。
五、致鸣谢之辞:感恩同行,继往开来
“文化艺术先进单位”这一称号,其内在价值在于对研究院扎根民间、深耕文化的充分肯定;其外在效应,则体现为研究院声誉与凝聚力的显著提升,这为研究院未来汇聚高层次人才、拓展合作空间提供了有力支撑。
更为深远的是,研究院的发展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民间文化机构树立了可资借鉴的典范。它生动表明:只要秉持专业精神、坚守文化理想、积极服务社会,民间力量完全能够在文艺繁荣与传承中发挥关键作用,赢得广泛认同与尊重。
研究院能获此殊荣,离不开广东省写作学会的信任与鼎力支持,尤蒙胡伟教授以其远见卓识为研究院的学术方向和机构建设倾注心力。荣誉属于过去,前路正长。在此,研究院谨向广东省写作学会、胡伟教授以及所有关怀、支持我们的各界友人,致以最深的谢意!我们定当以此为契,与诸位并肩同行,在文学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与文化传播的征程中砥砺前行,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持续贡献来自民间的智慧与力量。
【本文作者】吴妍俊,女,新会人,笔名碧泉。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文学艺术研究院顾问。在《中国早报》《人民基层在线》《中国农业网》《乡村振兴网 》《都市头条》《大象新闻》等新闻媒体发布作品百余篇。
本文为原创作品,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