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山河有情,壮阔在心

——论王晓波诗集《山河壮阔》的美学建构与精神向度

2025-11-12 11:30:46 作者:张佩兰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张佩兰,笔名佩兰。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跨界艺术家。作品发表于《文艺报》《中国自然资源报》《诗歌月刊》《星火》《诗潮》《大河诗歌》《当代诗人》《中国诗人》等数十家杂志报刊暨网络诗歌平台。作品入选多个年选版本,并获《诗刊》《中国文艺家》和中国诗歌网、中国诗歌学会等主办的诗歌比赛奖项。
  王晓波的《山河壮阔》以其质朴而深情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接续古典诗学传统又直面现代人生存境遇的诗歌世界。这部收录了180首作品的诗集,不仅是诗人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部融个人记忆、乡土情怀、自然观照与时代省思于一体的心灵史诗。
  
  一、王晓波的诗歌美学,首先体现在他对古典诗学的创造性转化
  
  纵观《山河壮阔》,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意境营造、意象提炼的娴熟运用。《江南》中,“荷叶田田倚天碧/总是错把每朵红莲/看成伊羞红的笑脸”,诗句中既有汉乐府的清新自然,又融入了现代人细腻的情感体验。诗人不是简单地复制古典意象,而是让古典美学精神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机。杨庆祥曾准确地指出,王晓波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滋养,他善于在意境的营造中抒发个人的情思”。这种“新古典”的诗学追求,使他的诗歌在浮躁的时代氛围中保持了一份难得的典雅与沉静。
  古典情怀在王晓波笔下并非避世之思,而是与现实生活、乡土情感紧密相连。在《菩萨》一诗中,母亲赠予的佛珠成为亲情的象征:“每次我将这念珠串起佩戴手腕/总觉自己被一尊菩萨搀扶”,将传统的宗教意象转化为亲情的象征,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深沉的感恩与依恋。而《问月》中“这银白如昨日的月光/这圆满洒下清辉的月光/可是我昔日年少时的月光”的追问,则是对乡愁这一永恒母题的个性化抒写。这种对古典元素与乡土情感相结合的现代化用,使他的诗歌既古意氤氲又洋溢着现代情思。
  
  二、《山河壮阔》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浓厚的地域色彩与乡土情怀
  
  作为广东诗人,王晓波的诗歌深深植根于岭南文化的土壤,却又超越了地域的限制,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非马的评价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特质:“王晓波的诗常把我带回到童年的故乡——料峭的早春,蔚蓝苍穹下的小草野花,蛙鸣蝉唱的夏,稻穗飘香的秋……”《云雀欢唱了一天》中那群“哼哼唧唧”的小猪,《守望幸福》中“嫩黄的草芽正破土”的草原,无不散发着鲜活的乡土气息。诗人通过对童年记忆、故乡风物的描绘,构建出一个可供心灵栖居的精神家园。
  然而,他的乡土情怀并非简单的怀旧,而是包含着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反思。《南行车流》中,“南行的汽车驶向父亲的村庄/南行的车流漂向母亲的河”,现代交通工具与传统乡土情感的并置,揭示了当代中国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身体奔向现代文明,心灵却依恋着传统家园。这种张力构成了王晓波诗歌内在的抒情动力,也使他的乡土书写具有了更为广阔的时代意义。
  
  三、王晓波的诗歌版图并未局限于个人情感与乡土记忆,还延伸至对自然生态与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一条咳嗽的鱼》以鱼的视角写出环境污染的悲剧:“蹦高/跳跃/逃离黏滞的积水/逃离腐臭的河流”,最终却“在行人不见路/城中不见楼的/雾霾里”“终日/咳嗽不止”。诗人借物喻人,表达对生态破坏的忧虑。正如非马所言,这首诗“让读者赤裸裸面对遭到人类破坏及污染的大自然,希望能因此引起人类的省思与悔悟”。这种生态意识在《如果有海豚喊你》中也有体现,“惺惺相惜的二只大象,跌跌撞撞/不合时宜闯入了人世的丛林”,同样以动物的命运映照人类中心的局限。这些诗作不仅是对自然的悲悯,更是对生命共同体的思考。
  与此同时,他对生命的哲思在《那一张痛苦扭曲的脸》中,达到了新的深度。这首“诗歌体小说”以医院为背景,刻画了老唐父子在财富与健康、欲望与死亡之间的挣扎,冷酷地剖开了现代人生的困境。“我有钱,我不想死,快救救我呀!”这绝望的嚎叫,与其诗中常见的温情形成巨大反差。诗中强烈的戏剧性,揭示出现代人在物质与生命本质之间的迷失。这类作品显示出诗人敢于直面生命暗处的勇气。这份对生命终极关怀的勇气,使他的诗歌超越了风花雪月的浅吟低唱,拥有了沉郁而坚实的思想重量。
  
  四、在语言风格上,王晓波追求质朴而富有诗意的表达
  
  他的语言质朴真率,却不失诗意的密度与张力。在《岁月是一把刀》中,诗人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为“明晃晃”的切菜刀,“利刃一节节切我/春风煽风点火”,通过具象的比喻和意象组合,将生命的流逝感表达得既真切又富有诗意。这种将日常语言提升为诗性语言的能力,正是王晓波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王晓波的诗歌结构也颇具特色,他善于通过意象的叠加、场景的转换,构建多层次的诗歌空间。《沙漏——致洛夫》中,“暮色四起/雨雾,冉冉飘散/一轮皓月落在/粼粼波光的映月湖畔”,从暮色到雨雾,从皓月到波光,意象层层铺展,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而“时间在瓶里,滴溜溜地转”的结句,又将这种意境提升到哲思的高度。这种由实入虚、由象及意的手法,使他的诗歌既有画面的美感,又有思想的深度。
  
  五、诗集的第六卷展现了王晓波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精神
  
  如诗歌体小说、情景诗剧、截句组诗等,反映了他对诗歌表现可能性的不断开拓。《那一张痛苦扭曲的脸》融合叙事与抒情,以医院为背景探讨生命价值,使诗歌能够更深入地介入当代人的生存经验。这些探索反映了他对诗歌可能性的持续思考。吴思敬认为,“爱是王晓波创造诗美的驱动力量。”的确,阅读《山河壮阔》,我们时刻能感受到这种爱的温度。无论是《遇见》中与住院父亲的深情相依,还是《谁能及这青梅竹马》中对纯真爱情的甜美回忆,抑或是《壮阔山河》中对故土岁月的深沉回望,爱始终是王晓波诗歌最核心的情感基质。这种爱不是浮泛的情感宣泄,而是历经生活沉淀后的温情与关怀。
  在物质主义盛行、诗歌被边缘化的时代,王晓波的创作仍坚持对美与真的执着追寻。叶延滨说:“写好诗会使平凡的日子变得精彩,写好诗会让我们虽身处世俗生活而心灵变得高贵而自信。”王晓波的诗歌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在世俗生存中保持精神的独立。
  
  六、《山河壮阔》的书名或许正暗示了王晓波的诗歌追求——既指外在的自然景观,也指向内心的境界
  
  外在的山河壮阔固然令人赞叹,但内心的山河壮阔才是诗歌永恒的源泉。在这个意义上,王晓波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诗学理想:通过个人化的情感体验和艺术表达,抵达普遍的人类情感和时代精神,在有限的语言形式中蕴含无限的精神空间。霍俊明用“日常神”来形容王晓波的诗歌特质,这一判断极为精准。王晓波确实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神性,在平凡事物中寻找诗意,他的诗歌记录了个体在时代中的心灵轨迹。当我们跟随诗人的笔触,经历“春花”或“落英”,走过“千山万水的路途”,在途中遇见彼此,“遇见美好的春天”,完成的不仅是一次诗歌的阅读之旅,更是一次精神的净化与升华。
  
  七、理解王晓波的诗歌,也需了解他作为诗歌活动组织者的角色
  
  在担任中山市诗歌学会会长期间,他多次筹措出版会员诗集,组织学习、改稿、研讨、采风等活动,推动地方诗歌氛围的建设。这些工作,让书中所呈现的那份对世界的温情、对传统的敬意以及对同道的友善,不再是抽象的文本感受,而是有了具体、可感的人格基础。《无问西东》中“天南地北诗人相聚”“诗人闲话,无问西东”其乐融融的场景,正是他现实文化工作的诗意写照。他的创作与公共角色,共同践行着“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人人能懂,却也能使每个人都有所获有所感的时代语言”这一诗观。
  《山河壮阔》表明,在这个图像充斥的时代,语言艺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在价值多元的今天,对真善美的追求仍然是艺术的崇高准则。真正的诗歌,永远不会远离生活,也不会屈从于时尚,它扎根于个人的真实体验,融汇于民族的文化传统,呼应着时代的精神脉动,从而照亮人心。这也是王晓波这部诗集留给读者的启示。
  
 
附录:
 
   王晓波《山河壮阔》诗集作品选19首
 
远方
 
什么也不想  抽空遥望一会天际
现在让我们打扫庭院
为马羊洗刷  收割嫩草粮食
 
什么也不想  远近平淡安然
远方蔚蓝雪峰洁白
路旁小草小花  近处河道清澈见底
 
什么也不想  待我们把此间整齐
挽着手牵着马赶着羊群伴着白云到天边
一路搀扶到远方
 
什么也不想  出神凝望天际
你在收拾行旅计算远行和归程
此刻神马飞驰  喜羊即将来临
 
   2015年甲午马年除夕
 
 
菩萨
 
乡间千年传说,到禅城祖庙祈福
能给五行缺水的人添福消灾
 
返乡前,母亲诚心去了一趟祖庙
添了香油请了开光佛珠

念珠至今在我手腕,已近十年
穿连念珠的绳子断了数次

每次我将这念珠串起佩戴手腕
总觉自己被一尊菩萨搀扶
 
2016年1月
 
 
一 月
 
日历掀开了新的一页
我听到高铁在呼啸
看到归程  已写在面颊
 
一月是崭新的美丽
嫣红的紫荆是你在笑
一月是抵达的开始
只要一想到你
我就看到了一月的明媚阳光
看到了一月
梅花桃花菊花接连缤纷
洒脱在阳光下
 
一月如你笑声
如银铃般撞响了
我   
 
2017年1月
 
 
时光背影

银月倾泻,不知名的虫鸣此起彼伏
荷,晨曦里
荡漾着一颗按耐不住的芳心

时间仓促,总是不够
不够时间除草,施肥,栽剪
草木葳蕤,一伸腰桂花已压满枝头

时光背影里,昔日床后屋前
蝈蝈声中那双翅膀扇起瀚风阵阵
骤现,金光缕缕

此刻,湖畔波光粼粼
闪动着柳绿,蛙鸣蝉唱不止不舍
最生动是那一屋子风清景畅
 
 2019年6月
 
 
岁月是一把刀
 
某时  你挚诚问我
春风中的是否身心安泰
 
岁月锋利无比  明晃晃
正如一把切菜的利刀
 
利刃  一节节切我
春风煽风点火
 
我快成了餐桌上
一盆热气腾腾的菜  可口吗
 
2020年3月15日定稿
 
 
五 月
     
草色凝碧,一只蝴蝶飞临
烈日下,木棉果荚破裂
花絮满天飘舞
茫茫飞絮,恰如夏日飞雪
此时蝉唱,喧噪热闹了岭南
 
推舟。顺水而下
摆渡船上,回眸处
深陷,记忆里的昨天
蹉跎许多不再复返的梦想
 
暮色苍茫,星空下
隐隐听闻一只蟋蟀,欢快地
和由远而近的一列高铁
错落有致地唱和
 
2018年5月25日黄昏
 
 
谁能及这青梅竹马
 
把月亮掰开  你就跳了出来
拉起手  我们就构成整个天宇
有阔的海  横的陆  高的天空
还有遍山满岭的梅花
 
你的发梢有七彩的虹
你的面容如百花中含苞的荷
你走过的小道青梅正飘香
此刻  竹竿为马  钻木为火
鱼猎  扬穗  生生不息
 
  2015年4月
 
 
雕刻的时光

时光对岸  南岭以南  睡莲不露痕迹
鲜艳  明媚  枯萎  凋零

在光阴的河岸  我捡拾到数根银丝 
丢了银发的  也许是那呼啸而过的白马
也许是涉河而过的你和我
庆幸的是   我们发现了莲的心事
窥探到时光的秘密

那骑白马的人  就站在澎湃时光的岸上
 
2020年5月23日定稿
 
 
六月天
 
我把一月的天空打扫干净 
期待二月
飘落足够的寒冷雨雪
你我的梅   不羨春暖   傲雪而立
待到三月莺歌燕舞
这个季节万象更新   心存感恩
望着雨落大地   雨洒庭院
你虽沉默   笑而不言
转眼间却已是人间四月天
清晨黄昏吹着风的软
飞花散似烟    
你我牵手走进晴朗五月天
一说到六月
便想到海天广阔   万里相牵
拔开浮云   随缘即安
 
  2020年6月1日定稿
 
 
余生
 
疼痛。因为不透半点光亮
纵是咫尺,也形如天涯
 
你的笑如雨丝
润物无声地面向着我
张开翅膀
 
一盏灯,一扇门
有了开启
突然之间有了余生
 
2020年2月7日定稿
 
 
沉香
 
你喊一句,桃花便开始
飘零。水流湍急  
轻舟已远  
相见恨太晚
茶香已冷,雨线缥缈  
此刻,再喊一句   
夕阳已西下   
何时重逢赋诗暖香
相聚或许是在天涯
 
你如沉香袅袅在心海
 
2020年1月3日定稿
 
 
问月
 
回到故里回到父母身旁
我问星星,问月亮
问门前屋后的桃树、杏树和海棠
是否还记得我旧日的模样
 
今夜 ,在故里乡间
我问庭前的月光
这银白如昨日的月光
这圆满洒下清辉的月光
可是我昔日年少时的月光
 
 2014年中秋
 
 
因为春天

四月春雨连绵
连绵的,还有你赠送的
一部《洛夫诗全集》
老诗人用1257个页码
诉说人生乡愁情思
许多诗章有着我相同的爱恋
诉说着思念想念你,淡淡的愁
那爱意在映月湖面荡漾
因为春天
因为风的缘故
爱意荡漾在将来
无尽的岁月
 
   2017年4月
 
 
穿过银河去看你
 
恒久常新,天荒地老的
绝对不会是物质。庆幸找到了
远道而来的爱情
冬季漫长而寒冷
如一对蚂蚁抑或蝴蝶
阳光下温暖着彼此的温暖
 
爱情是一个海枯石烂的话题
世界即使颠倒,日夜反转
我和你的希望会是一个样
爱情是怎样一个支点
让我们快乐地
望着远方,活下去
即使天崩地裂、墙倒屋塌
我愿意穿过银河去看你
 
2020年1月16日定稿
 
 
传说
 
哪年哪月
那个桂子飘香的牵手晨曦
那个荷香渺渺油桐伞下的午后
那个花灯中烟火里的元宵
那个石头记里的西厢往事
那个死与生又生与死
那个打不成又解不开的结

我是你前世的守望
无奈却让你化成了
石头,却望不到头
盼不了
望不见
在江边守望千年的一个传说

你是我无心却相遇
无缘
却千里寻觅
望得见
盼不了
化蝶双飞的前尘往事

刹那的思绪如电闪
现世的我
惊疑前世
一个个遥远的爱情传说
 
2006年9月
 
 
萤火虫
 
在茫然的生命河流
每当夜色降临
她们总是提着
一盏小白灯笼
 
因为寂寞
因为爱情
紧跟落日的脚步
她们提着
一盏盏小白灯笼
寻觅在村野
闪烁在河畔
天空绽放的
闪闪冷光
那是爱的音讯
 
关掉月亮
关掉灯火
一条静静的河
清澈宛转的波光
缓缓流淌
一只只萤火虫
将自身光明
把生命照亮
 
相聚无语的萤火虫
如何让   时间
慢下来
一生的欢爱
可能烬在今宵
 
她们总是提着
一盏小白灯笼
在茫茫的岁月河流
不停寻觅   寻觅
 
2013年2月25日
 
 
蔚蓝
      
听任海风在身边自由的吹拂
“嘘”  有谁随便的一声
惊醒海鸟和沉思的你
某人修长身躯  堵塞了
这窄而不阔的空间
一些人篱落   想通过
穿插的余地走向大海
“唏”  又是谁的耳语
瞬间将海的平面敲打得
那么辽阔和蔚蓝
 
2020年5月1日定稿
 
 
梅花的讯息
 
铺天盖地的寒  彻骨的冷  
还有冰封大地三尺的雪
可你却绽放了  绽放得不畏风霜
送来一段香  逸自你的苦寒
 
某月某天我凝望你
分明看见一朵梅
在你眉宇间绽放春天的
讯息
 
2020年1月2日定稿
 
 
相信爱情
 
在空山新雨后几度怅望
在浔阳秋瑟中几分相送
隔着多少春秋  千百度  遥望
枯禅苦等中
洒落了多少唐风宋雨
 
佛说缘定前生  几多前尘往事
几回人闲桂花落
千百次凝眸换来今生的擦肩
浮生多变
别问   别再问
今生相遇是缘是劫
 
几度彩霞满天
几许风雨满途
撑伞默然走来
盼只盼  能与你途中遇见
相信爱情  相信未来
你我能在途中遇见
只盼与你途中遇见
 
2015年9月9日
  
  ※王晓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诗歌学会第二、三届主席,中山市作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山市文联第八、九届主席团成员,2015年12月主持创办大型诗歌季刊《香山诗刊》。著有《山河壮阔》《骑着月亮飞行》《雨殇》《银色的月光下》等5部;主编《那一树花开》《诗“歌”中山》《中山现代诗选》等13部;曾获人民日报作品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中山市优秀精神文明产品奖、中山文艺奖、香山文学奖一等奖等奖项。其诗学评论《吹掉泡沫  还诗歌以亮丽》(载《人民日报》2002年6月11日)和《不敢苟同的错误诗学》(载《作品与争鸣》2003年7月)曾受到广泛关注;诗歌作品载《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青年文摘》《诗选刊》等刊物;入选《中国诗歌选》《中国诗歌年度选》《中国新诗日历》《中国爱情诗精选》等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