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三色堇|长安之门,一部移动的史书(长诗)

2025-11-27 作者:三色堇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三色堇。本名郑萍,山东威海人,写诗,画画,现居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获得多种奖项,作品入选多种期刊与选本。出版诗集《南方的痕迹》《三色堇诗选》《背光而坐》散文诗诗集《悸动》等。

永宁门

夕阳的余晖洒在永宁门的青砖上
太多的灯火照耀着
这扇被誉为礼仪第一门的门楣
青铜质地的门旗与绫绸的大红灯笼
震耳的礼乐,摇动着千年古都的盛世回响

有多少唐代的诗人曾在这里吟咏
我似乎看到,穿长衫的李白
正捻须吟诵“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是繁华记忆里最好的证词
它目睹了明崇祯九年巡抚孙传庭
大动干戈,豪情万丈地
建月城与闸楼的场景

多少帝王的仪仗从这里走过
多少浩荡的出征队伍踏过它厚重的门墙
那些青衣马褂,那些粗布绑腿的百姓
一扇古老的大门依次接纳了他们
以及西域的胡琴与长安的琵琶

今天穿梭于长安城门的是穿古装的姑娘
高高的发髻,飘逸的水袖
城墙上骑自行车的孩童
他们的笑声惊飞了屋角的鸽子
也惊动了城墙下卖糖葫芦的老者
以及一个诗人最真实的语言


朱雀门
 
当年许多南方的消息都是从这里
传出平安的短信
 山一程,水一程,命一程
纵使隐约还有小雨,还有雪珠
还有梦魇,还有目障
他们依然要拆除尘念

拆除浮华背后的一些遮蔽
这里,无不展示着
玄奘当年的贤其器宇的骨影
晴朗的天气
熟稔的夜晚它的余味像是紧绷的大鼓
这样的浓墨,这样的长调
安然无恙地展示着历史的现场

在短暂的人生中
即使外面的风景另有天地
我只在这座古城体味着
简单的快乐与宕漾的精髓
真正的气魄原来在此!


勿幕门
 
它是岁月刻下的证词
它在民国的风中昂翎翘宇
在唐代的闠阛中延续着时间的明泽
曾经勿幕门,内有鸿胪寺,外有善和坊
春天的路上,鸟声缓缓,马蹄达达
 
灰色的砖缝间
透着当年烟火的残痕
鸿胪客馆的奢华与繁荣
一朵朵花香抚摸着丝绸的润滑
一丝丝夜风吹着铁匠铺里的旺火
一幕幕历史的烟尘从大门里进进出出

依然令人振聋发聩
夯满尘缘的砖瓦
难以封存它的“青萝拂衣”
它的“千古赋旧影” 
百年帷幕,亦只在转瞬之间

阳光远远斜过来
有人说:在长安你跨越每一扇门
都是在跨越历史的繁华与变迁
就连城墙的垛口,都在低诉着
烽火与和平
这扇敞开着的历史的古城门
正是一部移动的史书


含光门

我的长安城有十八座城门,你跨过
任何一座城门
都会看到春天的第一缕花香与鸟鸣
在晨曦中穿过门洞,穿过喧闹的早市
穿过鲜嫩的蔬菜,古城的烟火
我经常在这里听秦腔
看风把一棵树上的麻雀赶到另一棵树上

它看着陈事旧影,也看着今日的繁茂攘攘
我端起斟满朝露的酒杯
必须告诉世界,告诉人类
这扇隋文帝开皇二年之门早已成为岁月的标本
多少风暴从这里经过
擦过高高的灰色城门,彩旗和篮子里的生活
多少岁月丈量过历史的记忆与厚度

每次我经过这里
都无法拒绝那些忘乎所以的烟火
和在午夜的星辰下,旁边的小酒馆里的狂欢
这座给我带来骄傲的城,春天为它捧出
鲜嫩的枝条
我为它捧出新鲜的阳光和真挚的爱


安定门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唐代的商队从安定门出发,通往西域
打着响鼻高大的马匹,身着长衫的商人
他们从这里托起丝绸,陶器,茶叶,药材
托起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浩浩荡荡的队伍蜿蜒而出
他们沿渭水西行,咸阳,陇州,过秦州
经兰州跨黄河,甘肃,出玉门关,楼兰,穿越
白龙堆沙漠,大唐的风吹过西域的城

老槐树下康熙年的一口甜水大井,见证了
商队西行的繁荣与奢
那些被风干的马蹄声,敲打着厚重的城墙   
和箭镞里未被说出的谶语
这座门,见证了太多王朝的背影
以及人们身上穿戴的那尚好的丝绸

今天,地铁的轰鸣穿过当年的商队
更像是一次蓄意的奔赴
我站在高高的城墙上,风声再一次送来
沉重的历史与尘封已久的传奇


玉祥门

门楣上的青砖还在复述着
1926年的枪声
每一道裂痕都刻着历史的指纹
岁月并未远去,铁骑的烽火
依然能在护城河里,映现出痕迹
一座长安城,半部中国史

它带着不可否认的证词
像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保持着
对真理的追问,喧嚣与寂静挤在一起
我们何其幸运
这几天都在下雨,让我惊骇的是

每到夜晚,那光的到来
还是清晰地照亮了它气势恢宏的样子
照亮这座我居住的长安城
现在很多游人都喜欢在这里
熙攘的拍照,打卡,留影,

我准备好了,一卡车的花瓣
一朵最好看的云,以及中午的阳光
和一个诗人最宝贵的词语
献给有着十三朝古都史的,我的城


尚武门

在长安的版图上
在十八座城门中,尚武门
像一个古老的符号
耐住性子观望着古城的变化

最不缺豪情的就是尚武门
它像一位沉默的长者
目睹着历史的折痕
民国二十八年,西北三路北端
一道城门被历史承载之门
演绎了许多传奇的故事

清代的武士们,会迎着曙光在此操练
喊声震天,陕西巡抚大阅兵
习武园里豪情万丈
拉硬弓,举巨石,舞刀剑,骑射如飞
康熙四十二年,圣驾亲临
文治武功的帝王在此留下了
金戈铁马深深的蹄痕

这里也是武举的考场
怀揣壮志的少见,颇有抱负的青年
在这里挥毫如雨,在这里奋笔疾书
他们从未放弃尚武精神的殿堂

古今中外,无论是广仁寺的诵经声
还是打太极拳的老人,放风筝的孩童
让这座见证了多次边疆战事的城门
弥补了时间留下的伤痛

我踱步至此,风沙越来越远
旧梦越来越近
乱箭横飞的年代早已逝去
站在城墙根的一排排红灯笼
正被远古的马蹄声震颤的越来越亮


安远门

夏日的阳光狂热的让人措手不及
它穿过安远门,也穿过整个长安城
极少有人知道它见证了多少惊雷
见证了多少利箭和不被预料的结局
它不敢怠慢地守护着一方的万物

现在,那些过着好日子的人家
不用从春天就开始储备柴火,粮草
不用靠在这座“安定远方”之门上
统领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座古老的青砖城的体内
奔涌的不仅仅是粮食,安康,百姓的福祉
它还向一个诗人发出了隆重的邀请
他要用最丰富的母语书写这座伟大的长安城


     尚德门

一扇门看到了什么
商贾们的驼铃从这里坠入护城河
茂卫者的影子已经远去
他们的铠甲成为新拓的碑文
尚德门见证了历史的足迹

在高铁轰鸣的今天
门洞里昼夜穿梭着行人和车辆
我好奇,竟然有人蹲在瓮城遗址
仔细擦拭着锈蚀的门钉
有人吃力地拎着风中的行囊
在这里打点人生的旅途

这里也是火车站的始发地
我从陕北回到西安的必经之门
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
无暇顾及那些飞奔的事物
我在人群里不言不语,穿梭的多么孤单


解放门

四十多年前,我乘坐绿皮火车
来到西安,出站后第一次
跨越的就是解放门,出城门往南
我看到暮色照在
古城厚厚的城门上
我抚摸着被风蚀灰色的砖瓦
火车的轰鸣声似乎还在城墙上震颤

如果风吹得紧一些
那咣当的铁轨声就会一直摇荡在
城门的上空
我不会忘记解放路最诱人的饺子馆
一次次满足着我的欲望
满足着我手里最奢侈的词语

那些外省的打工仔                   
坐在城门下,我 不能将他们一一辨认
南来北往的方言像一支利箭
穿梭在大街小巷,朝露与暮晚

四十多年来,我不知道踏过多少次
这灰色的城门
每一次的经过,总有人在市井中
改变着命运,改变着你的思辨
很多人在这里擦肩而过,却无法忽视
它岁月的峥嵘
无法忽视这座被视为风水宝地的城


尚俭门

自明代年间,这座古老的城池
居住的邻居就是厚道之人
他们秉承着“尚俭”的美德
几代人都生活在长安城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永兴坊的摔碗酒
东新街的王家桶子鸡,戏台上的秦腔
还有大差市为你留着彻夜的灯火
闪烁着生活的欲望

这足以证明我爱这座古城,胜过
热爱那座蓝色的大海
我与它早已建立了难以摧毁的关系
院子里的一株无花果和明月
可以证明这一切

我曾一次次捧着野花走进尚俭门
我去看望一个小女孩
一个被诗歌包围的小诗人
和那轻轻落在城墙上的一场雨


尚勤门

十三朝古都的长安
十八座城门的长安演绎了一个又一个
动人心弦的故事
我无意打探它的前世与今生
在物我交融中感受时间的暴动
感受它的侘寂之美

时常有不知名的鸟
从终南山携着山林的气息飞来
它们落在尚勤门的槐树上
落在十八米高的垛墙上
没人时就会冲到地面啄食残渣
直到清晨的朝阳冒出头来
叫醒满城的居民

这鸟,这树,这门,这墙垛,这街巷
无形中,都在倾听长安的心跳
它们不清楚自己,是另一种必然的存在
如一首意外的诗


朝阳门

这是第一缕晨光的入口处
它带着云彩,寒露,护城河的水声
穿城而来,它遇到过
穿西装的男人,坐在石凳上抽烟的老人
破碎的陶罐,还装着江南的米粮

我不会在这里
向万物发出隆重的邀请
不再去转述明朝的烟火,箭矢
我在内心积攒了太多当年的雷电

在语言的序列里
风也掀不走时间的对手
我是一个失败的转述者,但是
不会在这道门里
错过第一缕升起来的阳光


中山门

炙热的风从中山门荡进来
我坐在城门外
一丛红色的凌霄花早已被暴晒的
失去了活力,它已无力回望长安
回望当年的一个故事,一座城的记忆
一段历史,和一位穿中山装的先生
坚定的脚印

这座城门正是由于他的英魂忠骨
他的精神密码而命名
今日,喊杀声早已停止
久远的鬼市也已经销声匿迹
我在厚厚的砖缝里仔细辨认着岁月的痕迹

必须承认,待到大雪封门
面对沉入山峦的夕阳
它们会带着历史秘密的指令而来
我像一个虔诚的信徒
生活在这座古城
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如此满足


长乐门

明洪武年的砖石,在黄昏松动了棱角
藤蔓般的红灯笼把编年史拆成碎屑
又将整个古城的上空举了起来
红满天的长安啊
风穿过瓮城时
有人用指纹拓印青苔
有人把黄昏卷成通关的文牒

从大唐的辉煌到民国的动荡
我仿佛听到了“麻辫子”炸弹的爆炸声
看到明崇祯十六年青筋暴跳的李自成
挥舞着战马的嘶吼踏起漫天尘烟
车辙的轰鸣,箭矢的犹锋如惊涛拍岸
一堆火就这样燃起来
一条河就这样奔涌起来

民国时期的杨虎城,李虎臣
二虎集兵守城的炮火
与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
数百年来,它们依然沉淀在
这些砖缝中的铁马金戈
正在用力讲述着城墙的历史

今天的长乐门被鼓楼的钟声
敲打出,钢铁的声音
我们相遇在城门的故事里
我看到城墙上,一个小男孩    
正用手机对着
古老的砖石与箭垛相映的一道裂痕
像是指认一副沧桑的骨骼

月亮穿过垛口
穿过一座城市的记忆
穿过箭楼上的箭孔和箭孔里的护城河
也穿过高于岁月的长乐门


 建国门

在古城的十八座城门中
我穿越最多的就是建国门
不仅因为里面有市井文化的老菜场
浓郁的烟火味从高大的城墙上
直接冒了出来
让幸福的一天从这里开始

张学良公馆,高桂滋公馆
西安事变的风暴,那长长的历史
揭示着真相,过去发生的一切
都在这里不经意的回望中
与这座城构成了一部史书的印记

市井与文化,鼎沸与前卫
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一张久远的老照片
早已掩盖了沉寂多年的旧居
这里是人们抹不去的地标
我曾经把它们都移植在一首诗里


和平门 


顺城巷内的下马陵
青石板上还留着汉武帝马蹄的凹痕
城门内的碑林博物馆
拓片人正把字,从石碑上揭下来
像是揭着历史的伤疤

和平门常年吞吐着远古与现代
市井与喧嚣,祥和与仁爱
我不能安慰什么
只能靠在城门的砖墙上
看着语言像一棵树一样疯长

为了看得更远
我打开一扇又一扇城门
在时间的渡口
我看见风擦着城门的券洞就走了
而我却无法描述这里曾经坐着的十三朝君王
怎样塑造了这座长安城的辉煌


文昌门

我穿过文昌门时,风正从碑林的
方向吹来,带着墨香,纸砚和石头的低语
魁星楼的影子在夜色中摇晃
笔尖直至天空,像一位缄默的史官
这是唯一一扇与战事无关的城门

它像一台老式相机
站在这里记录着那些赶考的书生
穿过这道门,奔赴命运的考场
它是否还看到了
嗜酒如命,不修边幅,蓬头虬髯,步履踉跄
腰挂酒葫芦,一手捧斗,一手执笔
似乎半醒半醉的文曲星

文昌门目睹了时代的更迭
文人雅士们的论语章句,字节跃迁
锦书上的墨痕,唐诗里的长安
我希望能被文曲星的朱笔点中
让手里的词语,长风万里地绽放
感受历史的风尘从久远的故事中走出
在时间的摩擦中写下一座城的记忆
和它最好的,美学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