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淬火:2025马启代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2025-11-17 作者:郝俊美李浩然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马启代自1985年11月发表作品,已经出版《太阳泪》(三人)、《杂色黄昏》《仰看与俯视》《火浴》《诗证2019》《幸存者笔记》《失败之书》《暂住》等36部诗文集。

  11月14至17日,由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指导,泰安市泰山文学院、中诗在线联合主办,山东省写作学会、中诗在线山东频道承办的“淬火:2025马启代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系列活动,在济南举行。来自北京、天津、重庆、江苏、山西、陕西、湖南、湖北、黑龙江等省市及山东烟台、威海、泰安等地高校的40余位教授学者、诗人与评论家齐聚一堂,对马启代深耕诗坛四十年的诗歌创作进行审视和评判。

  15日上午9点,开幕式由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孙基林教授主持。孙教授简明扼要地阐释了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价值与时代意义,随后播放的专题片《太阳正在走近我:诗人马启代》,以影像纪实勾勒出诗人四十载笔耕不辍的创作轨迹,引发全场共鸣。山东大学教授、山东诗词学会顾问耿建华,诗人、中国当代诗歌奖创始人唐诗,诗人、泰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谭践,作家、泰山文学院院长齐欣分别登台致辞,诗人、《中文学刊》主编庄伟杰发来了热情洋溢的书面致辞。他们从文学传承、当代诗歌发展、地域文化赋能等多元维度,肯定了马启代诗歌的精神分量与艺术成就。

  马启代自1985年11月发表作品,已经出版《太阳泪》(三人)、《杂色黄昏》《仰看与俯视》《火浴》《诗证2019》《幸存者笔记》《失败之书》《暂住》等36部诗文集,获得过山东省首届刘勰文艺评论专著奖、首届亚洲诗人奖(韩国》、第二届中国长诗奖、第三届中国当代诗歌奖等,研究其创作的论文(包含研究生论文)数百篇,也在英、韩、俄、法等母语世界出版有诗集。其“为良心写作”的诗学实践和文本实绩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学术研讨共分三场进行。上午进行的第一场,由中诗在线总编、贵州诗歌学会会长南鸥主持。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兵,博士生导师、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小平,评论家、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刘阶耳,诗人、湖北作协委员陈明火,诗人、山东政法学院教授林之云,翻译家、宁波大学教授钱志富,评论家、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副教授马春光,评论家、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李建平,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中诗在线山东频道站长周永等,分别从诗学思想、语言艺术、时代印记、精神内核等视角,对马启代四十年创作进行深度解构与精准评析,字字珠玑间满含学术认同与艺术敬意。评论家、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吴投文对本阶段发言进行总结述评,既提炼核心观点,又提出拓展思考,让研讨热度持续升温。

  下午第二阶段的研讨,由张小平主持,钱志富担任评议人。诗人、中国当代诗歌奖创始人唐诗,吴投文,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韩品玉,评论家、烟台南山学院教授刘广涛,评论家、绥化学院教授邢海珍,诗人、天津作协专业作家刘功业等学界翘楚,与原东平县作协主席颜建国、威海市环翠区作协原副主席钟岩松、《黄河传》作者张中海、中诗在线山东频道常务副站长散皮、山东诗人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董沐等文化、文学界代表,围绕诗歌创作的现实关怀、历史叙事与人文坚守等议题展开多维对话,观点碰撞间彰显出马启代诗歌的丰富解读空间。第三阶段研讨,由马春光主持,李建平评议。诗人、原济南空军政治部创作室主任朱建信,南鸥,文学博士、山东管理学院教师毕志娟,泰山学院档案馆副馆长牛芳,中诗在线山东频道副秘书长郝俊美,《泰山学院学报》编辑李慧,沂河新区作协常务副主席雁阵,山东诗人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路小曼,《中国汉诗》主编王长征,东平县作协副主席陈国梁等先后发言,从个人阅读体验、创作影响借鉴、时代价值传承等角度分享感悟。三场高密度、深层次的学术研讨,立体呈现了马启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与精神高度,勾勒出一位“为良心写作”诗人的创作传奇。

  夜幕降临,研讨会系列活动再添亮点。“百年新诗百部典藏”“首套长河双语诗典”部分诗集学者对话会温情启幕。郝俊美全程主持七场对话,马启代《暂住》、唐诗《阡陌引》、南鸥《渴望时间最后的修饰》、吴投文《秋风起》、林之云《果然》、周永《底色》、朱建信《危险姿势》、散皮《时间的物质》等诗集的作者与与会嘉宾围坐交流,畅谈创作心路、文本建构与出版初心,让学术研讨在诗意互动中延伸内涵。

  16日上午,与会嘉宾走进章丘明水古城,赴一场与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跨时空诗意之约。下午,部分专家学者走进章丘鲁能实验小学,观摩中麓书院首期读书会。主题沉浸式的课堂设计、温馨和煦的教学氛围、兼具温度与深度的互动模式,让嘉宾们在与师生、家长的近距离交流中,体会到诗歌教育的生动实践与文化传承的蓬勃力量,收获了别样的心灵震撼与使命启迪。

  此次“淬火——2025马启代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既是对一位诗人四十年坚守的致敬,也是当代诗歌界一次高质量的学术对话与思想碰撞。活动以诗为媒,串联起学术研讨、文化探访与教育实践,不仅彰显了马启代诗歌的持久生命力,更推动了齐鲁诗歌乃至中国当代诗歌的传承与发展,为当下诗歌创作与研究注入了鲜活动力。本次学术研讨,东方天健数字传媒、花道人生(山东)文化创意集团、枣庄三色文化传媒和济南周三读书会提供了协助。会议的详细报道将以纪要形式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