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来诗集《铜钟的碎片》由万卷出版公司隆重推出

诗人东来的新诗集《铜钟的碎片》近日由辽宁出版集团万卷出版公司隆重推出。
东来是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军旅诗人。这本《铜钟的碎片》是其用三年时间,走访和收集大量沈阳抗战史实,撰写的抗战题材的诗歌专集。诗集收录了作者新近创作的叙事长诗《蓝蝴蝶》,以及重新精选修订的《二月里最后的棉絮》等14首书写抗联英雄的诗歌,是东北诗人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
《铜钟的碎片》第一辑《蓝蝴蝶》约1600行、35000字,采取叙事与抒情结合、史实与幻化衔接、历史与穿越交替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手法,将英雄主义融会贯通于重现历史的史诗之中。它以“九·一八”为历史背景,描写巩天民等9位史称“九君子”的爱国知识分子,揭露“九一八”事件真相,使日军侵略中国的事实大白于天下,震惊世界的历史故事,是作者从事“新英雄主义诗歌”创作以来一部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是沈阳本土作家对“抗日战争发生地”沈阳抗战文学的重要书写,弥补了诗歌体裁书写“九君子”抗战故事的空白,丰富了东北抗战文学库,是对长篇叙事诗歌创作手法的积极探索,是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再现重要历史事件的有益尝试。诗集出版后,已在辽沈文学界产生积极反响。
《铜钟的碎片》第二辑收录了作者精选近年创作的、包括在《星星》诗刊获得全国抗战题材诗歌大赛第一名的《二月里最后的棉絮》等9组、14首抗战诗歌。这些诗歌以描写东北抗联杨靖宇、赵尚志、“八女投江”等英雄为主,多是在《人民文学》等国内重要文学期刊上发表或获奖,汇集了诗人东来除了抗战史诗《浴血山河》之外的其他主要的抗战诗歌作品。
2025 年 11 月 15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东来诗集《铜钟的碎片》阅读分享会在沈阳万卷出版社隆重举办。来自辽沈文学界及文化界的知名专家学者、相关单位代表、部分媒体齐聚一堂,以东来诗歌为媒,重温抗战历史;以《铜钟的碎片》为题,共话英雄诗篇写作。

出席活动的作家诗人和专家学者,有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李松涛,辽宁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诗歌翻译家应中元,辽宁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一级巡视员付晨明,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著名评论家林嵒,骏马奖获得者、著名诗人萨仁图娅,辽宁省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部长周晓楠,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评论家闫缜尔,中国纸上刀绘文化创始人、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王静,沈阳市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李轻松,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吴玉杰,作家、评论家、高级编辑刘嘉陵,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关捷,辽宁日报深度报道部主任高爽,辽宁省税务局宣教中心副主任佟海艳,辽宁省图书馆地方资源建设中心副研究员田媛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藏品部主任白宇等20余人。图书出版方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社长兼总编辑王维良,文史编辑室主任张洋洋、融合发展部副主任徐茂彧,本书责任编辑王雨晴、美术编辑白冰也参加了活动。
分享会由万卷出版公司社长兼总编辑王维良主持。他详细介绍了《铜钟的碎片》的出版工作。介绍了作者东来为创作这部作品走访多处抗战纪念馆与战斗遗址,深耕历史资料,艰苦创作的感人故事;介绍了万卷出版团队在书名打磨、专家审校、装帧设计等多个精心操作的细节和过程。这部作品的高品质出版,使得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有了感人诗篇的呈现,丰富了沈阳、乃至东北的抗战文学文库。

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诗集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历史价值及其创作的重要意义各抒己见,畅谈阅读感悟。普遍感到:东来的《铜钟的碎片》,特别是长诗《蓝蝴蝶》以题材、体量、手法、精神、地域五个维度的突破与创新,为抗战文学开辟了新的路径。它填补了“九君子”故事的诗歌叙事空白,以鸿篇巨制丰富了东北抗战文学的内涵,以“蓝蝴蝶”意象开创了历史书写的新途径,以“九君子”的事迹讴歌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本土视角延续了地域文化的传统。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九一八历史的诗意还原,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深情礼赞。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蓝蝴蝶》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提醒我们:历史记忆需要被不断唤醒,民族精神需要被代代传承。正如诗中那只“蓝蝴蝶”,从历史深处飞来,又向未来飞去,它承载着真相与希望,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永远翱翔在历史与现实的天空中。
东来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讲述了历时三年创作采风的艰苦过程,让与会人员深刻体会到作品背后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英雄的崇敬。会上,东来老师向辽宁省图书馆和“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捐赠了《铜钟的碎片》。
2025年11月16日,沈阳广播电视台辽宁经济频道“直播生活”重点报道了阅读分享会的简要实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