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赤子的深情恋歌
——读《夏天,邀自己去海边看雪》有感
收到路文彬先生的新诗选《夏天,邀自己去海边看雪》,第一时间就拜读开来,用了一天的时间通读一遍,感觉畅快淋漓,获益匪浅,让我对他的诗歌风格和诗歌语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尽管以前经常在朋友圈读到他的诗歌,因为不成体系,未能深入探究其中三味。
这本诗选一共收录了路文彬自2019年至今的170首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40多首,都做了标记。我在读完诗选后有一种冲动,想写一点东西,又不敢轻易下笔,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众所周知,路文彬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作家、翻译家,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随笔、诗集等。面对这样一位大学者,可能写什么都显得多余,思来想去,索性不要顾虑太多,干脆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权当班门弄斧。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有的诗歌深沉悠远,有的诗歌朴素直白。其实诗无定法,诗坛泰斗谢冕先生就曾经说过:“如果全中国只有一种诗,而且这种诗只有一种写法,那样我不认同,我会感到悲哀。”路文彬的诗,拒绝晦涩和深奥,于平实质朴中见精神,令人耳目一新。路文彬自己也认为:“诗歌的思想绝无可能走向费解及晦涩。那些费解的诗歌违背了单纯的伦理,它们所呈现的所谓深刻,就是一种刻意的欺骗。”
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首《理发》:“走了很远一段路/为了理发……勉强的店面,疲惫的靠椅/黑色的白墙,神秘的光线/民工,商贩,外卖员,货车司机/坐成一排……”这些近乎白描式的短句,写出了理发店的简陋,“疲惫的靠椅”和“黑色的白墙”更是用隐喻的手法描绘大时代背景下芸芸众生的不易和无奈。后面笔锋一转,“我好像来到童年的电影院/熟悉的不仅是景象,还有气息/烟草、汗水和瓜子一起发酵/一起在窃窃私语/我甚至还听见/谁在小声喊我的乳名……”这种场景的转换和对比,让整首诗的意境变得饱满而深沉。所以说,写诗就要写自己想写的,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正如著名诗人臧棣所言,将事物直接呈现出来,是诗歌创作永不过时的原则。
大海是地球生命的源头,也是路文彬情感的归宿。大海是他的最爱,也是他诗歌里反复咏叹的对象,每年的暑假和寒假,路文彬都会来到威海海边的大房子里,看潮起潮落,听涛声鸥鸣。当然,他不光自己去海边,也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去看海;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只看海,也会品酒吟诗听音乐;他还经常参加当地的文化活动,成了威海风光的代言人和威海文化的一处温暖灯塔。
这本诗选的名字——《夏天,邀自己去海边看雪》,来源于书中的一首《海边看雪》:
“邀自己去看雪/去看海边的雪/海风抢先一步/带走了所有的雪/大失所望间/忽见杨朔先生朝我走来/他指着翻飞来去的海鸥说/瞧那一只只正在翱翔的精灵/不就是一片片高傲的雪花吗”。现在,我们该明白路文彬所说的“去海边看雪”是怎么一回事了。杨朔先生老家蓬莱,在他的散文《雪浪花》中曾多次提及海鸥,展现了海边生活的自然与质朴。在诗人眼里,海鸥象征着灵动与生机,也具有像雪花一样高洁的品质。
诗人往往是性情的,他们爱生活,爱诗歌,爱所有美好的事物。路文彬爱大海,爱海鸥,爱白雪,他以这本诗选向所有爱生活的人发出邀请:不管什么时候,到海边来看雪吧,大海欢迎您!为此,路文彬不远万里,牵着白马,带上孤独,直到把自己站立成一匹茕茕孑立的白马——《白雪和孤独》
“我跋过万重雪山,向你靠近/还有一匹白马,比雪还白,比白还白/我的白马不是马,是我的道路,是我的伴侣/是我伸向你的手臂/……
我成功克服了雪山/平原上的雪却依旧充满生机/一如我们的孤独,坚定,有力……”白马非马,白雪非雪,海鸥也好,雪花也好,羽毛也好,路文彬从海边这些看似寻常的事物身上,发现了诗歌的神秘性,把自己,也把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中拯救出来。
诗人是伟大的,也经常是孤独的,就像路文彬深爱的大海,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也有“千里冰封、深海沉默”的孤独。诗人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海德格尔说过——“写诗就是回忆,回忆就是创建。”为了那些忘却的记忆,诗人要发声,要揭露真相。路文彬在这本书的自序里面写道:唯有拥抱遗忘,方能保证我们成功接近真相,诗歌的回忆恰是之于遗忘的抵抗。
让我们重温这本诗选里最短的一首小诗《致威海初雪》,写于2022年,只有短短的四句:
向一场大雪表示服从
大地变成空白的纸张
即使你将它变为灰黑
也终究掩盖不住什么
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感谢路文彬先生的引领——邀自己去海边看雪。的确,我每年冬天去威海看雪,不过看的不是海鸥,看的是天鹅,我每年冬天至少要和天鹅有一次约会,每年至少要为远道而来的天鹅写一首诗。在我心里,路文彬就像是一只独自徘徊在冰冷海岸的天鹅,双脚扎根在泥水里,谛听大地的脉搏,在漫天飘雪的季节,依然唱出对大海的深情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