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论坛

一曲《有妈的地方就是家》,以情为笔  写尽人间最暖的牵挂

2025-11-18 13:54:40 作者:邱枫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邱枫,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五、六届理事,渝北区作协会员,渝北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作品入选《中国百年百位优秀诗人作品集》《中国当代作家诗人精品集》《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中国当代汉诗精选》等作品集。

  在华语乐坛歌颂母爱的作品中,《有妈的地方就是家》,无疑是一首极具共情力的诚意之作。它没有宏大的叙事框架,也没有华丽的技巧堆砌,而是以生活为底色、以情感为内核,将母爱从抽象的赞美转化为具象的记忆碎片,再通过旋律的铺陈与歌声的演绎,编织成一张能包裹所有人心灵的“情感网”,让每个听过、品过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与母亲的专属回忆。

  歌词:于细微处见深情,让母爱有了“生活的温度”

  好的歌词是歌曲的灵魂,而《有妈的地方就是家》的歌词,最动人之处便在于它的“真实”与“细腻”。词作者吴金泉没有用“伟大”“崇高”这类空泛的词汇定义母爱,而是将目光聚焦在无数人共有的生活场景里,让母爱藏在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细碎瞬间中——是母亲“忍委屈咽泪”时不愿让孩子看见的坚强,是“深夜牵挂”时反复查看手机的期盼,是饭桌上“谦让美食”时总说“我不饿”的“谎言”,也是孩子归家时“门边守望”的身影。这些场景没有刻意煽情,却比任何赞美都更有力量,因为它精准戳中了每个人记忆里的“母爱印记”,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藏在心底的柔软角落。

  更难得的是,歌词在“具象”之外,还兼具“深度”与“意境”。从“以生命点亮”孩子的童年,到“用岁月守护”孩子的成长,短短两句便勾勒出母亲一生的付出轨迹——从风华正茂到鬓角染霜,母亲的时光始终与孩子的人生紧密相连。同时,词中巧妙运用“灯塔”与“源泉”的比喻,将母亲的守望比作“灯塔”,照亮孩子前行的路;将母亲的关爱比作“源泉”,滋养孩子的心灵,这不仅让平凡的母爱有了精神高度,更让“家”的意义变得清晰:家从来不是一间房子,而是有母亲在的地方,是无论走多远都能回头的港湾。

  结尾处“有妈的地方就是家”的两次咏叹,堪称整首歌词的“神来之笔”。它没有复杂的句式,却像一句朴素的箴言,第一次咏叹是对“家”的定义,第二次咏叹则是对母爱的深情告白,层层递进间,将“家的本质是母亲”的情感内核彻底点透,让听众在反复的旋律中,忍不住想起自己的母亲,想起那个永远为自己留着一盏灯的家。

  旋律:以温柔为基调,让情感有了“流动的韵律”

  如果说歌词是《有妈的地方就是家》的骨架,那么王富强创作的旋律,便是为这副骨架注入了血肉与灵魂。身为中国作协、中国音协、中国评协会员和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的王富强对情感的把控极为精准,他没有选择激昂的旋律来烘托母爱,而是采用了舒缓、温柔的曲风,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听众的心灵,让情感在旋律的流动中自然蔓延。

  整首歌曲的旋律线条简洁而流畅,没有过多的起伏与炫技,却处处贴合歌词的情感走向。在描述“忍委屈咽泪”“门边守望”等场景时,旋律平缓柔和,仿佛在静静讲述一个关于母亲的故事;在唱到“以生命点亮”“用岁月守护”时,旋律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对母爱的崇敬与感恩;而到了结尾“有妈的地方就是家”的咏叹部分,旋律又回归平缓,却多了一份坚定与温暖,就像母亲的叮嘱,温柔却有力量。

  此外,旋律的编曲也极为克制,没有繁杂的乐器堆砌,而是以钢琴、弦乐等乐器为主,营造出安静、温馨的氛围。钢琴的音色清澈明亮,如同母亲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孩子;弦乐的音色温柔绵长,如同母爱,细腻而持久。这样的编曲让旋律与歌词完美融合,既不抢歌词的“戏”,又能通过乐器的质感强化情感表达,让听众在旋律中沉浸,在歌声中动容。

  演唱:以共情为核心,让故事有了“真实的画面”

  一首好歌的完成,离不开演唱者的精准诠释,而陈丽媛的演唱,无疑为《有妈的地方就是家》注入了“灵魂的温度”。她的嗓音没有刻意追求高亢或甜美,而是带着一种自然的亲和力,就像邻家姐姐在耳边讲述自己的故事,真诚而不做作,极易引发听众的共鸣。

  在演唱过程中,陈丽媛对情感的把控极为细腻。她没有用夸张的技巧去“炫技”,而是通过语气的轻重、气息的强弱,将歌词中的情感层层传递。唱到“忍委屈咽泪”时,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柔软,仿佛能让人看到母亲偷偷擦泪的模样;唱到“深夜牵挂”时,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盼,让听众想起母亲等待自己回家的场景;而到了“有妈的地方就是家”这句核心歌词时,她的声音变得坚定而温暖,像是在与听众分享自己的心声,又像是在提醒每个人:别忘了那个有母亲在的家。

  更难得的是,陈丽媛的演唱没有“距离感”。她没有把自己放在“歌手”的位置上,而是像一个“故事的讲述者”,用歌声将歌词中的场景转化为真实的画面——饭桌上母亲推过来的那碗热汤、出门时母亲递过来的那把雨伞、回家时母亲在门边的那个笑容……这些画面通过她的歌声,一一呈现在听众眼前,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生活,感受到自己的母爱。

  结语:一首“有温度”的歌,一份“共通的情”

  《有妈的地方就是家》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本质上是因为它抓住了“母爱”这一永恒的情感主题,更用“真实”“细腻”的方式,将这份情感转化为每个人都能感知的生活片段。无论是歌词中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场景,旋律中那些温柔流动的韵律,还是演唱中那些真诚细腻的表达,都指向一个核心——母爱是人间最朴素的牵挂,也是人间最温暖的港湾。

  随着歌曲的广泛传播,会有更多的人听到它、读懂它、爱上它——由吴金泉作词、王富强作曲、陈丽媛演唱、王君臣策划的《有妈的地方就是妈》不仅是一首歌颂母爱的歌曲,更是一份对母亲的深情告白,一份对“家”的温暖诠释。当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到疲惫时,或许可以听听这首歌,想起那个有母亲在的家,想起那份永远不会缺席的母爱,然后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勇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