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歌对抗时间和生存 ——《凸凹体白皮书》阅读札记 朱巧玲 四川诗歌经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高潮和辉煌以及九十年代的退潮和回归之后进入了二十一世纪,那些曾经发出凌厉的呐喊和曾经处于风口浪尖的诗人几乎全部沉寂和大"隐"于市,鲜有再令世人瞩目和更优秀的作品问世。但是有一部分诗人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诗歌理想并一直在持之以恒地坚持诗歌写作,并逐渐抵达了诗歌的新的高峰和到达了一个相对澄明的诗歌境界。最近我阅读《凸凹体白皮书》,六十位诗人和评论家把评论的刀锋指向同一个诗人这真是令我惊讶并赞叹的事情。而当我阅读凸凹的作品后我产生了深刻的震撼和持久的愉悦,六十位诗评家从全方位多维度对凸凹的研究、剖析和解读令一个重要的诗人在诗歌边缘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凸显出来,或者说凸凹正站在这个浮光掠影的年代成为一个具有青铜般坚毅色泽的雕像。 一、用孤独对抗时间 我个人认为凸凹已经形成个人独特风格的“凸凹体”诗歌应该是极致的浪漫主义和极致的现实主义的混合体。读凸凹的诗歌会感觉这是一个带着理想的火焰在诗歌中行走的诗人,在他的诗歌中现实即神话,现实中的每一种存在都可以经过提炼上升到诗意的高度。凸凹的诗歌语言自由,气势磅礴,不拘一格的写作手法和大胆的突破以及对语言的准确挖掘让他的诗歌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为找到一个铁一样的词,所有的/词。眨眼间轻了。为找到一块/词一样的铁,仅有的铁,退到了时间/背阴处。铁,这大地中的粗骨,最辽阔/的金属;金属中的人民。一场战争的/大小,一个朝代的盛衰,称一称它的铁/就可以计量和说出。是的,一切迹象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一匹马到京城的蹄速,/一片绿林到一个国家的距离,必须由铁定/——所有的知识、发声、荣誉必须由铁定”(《地理中的铁,或者田野读史》)。大量比喻、隐喻和反喻在凸凹的诗歌中以各种面目出现,而他娴熟的诗歌语言和技艺使得他的诗歌充满独特的人文关怀和迥于旁人的异质。敏锐是一个诗人重要的诗歌特质,凸凹能捕捉到隐藏在事物深处的精神和气场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一个少年,在春天的唇间奔跑。他/斜挎黄书包,有着和我同样的名字和身体,/包括器官,器官的细部。/学校,教室:玻璃瓶,铜镊子,橡皮塞/和一只大个子蜥蟀,/被他远远地丢在时间后面。//他是愉快的,谦卑的。那是/渴望知识的岁龄,好奇的年代/窗外一个苹果落下/都会在梦中流出满世界的真理”(《玻璃瓶中的鸟》)。我非常喜欢这种描述诗歌的方式,语言的嬗变折射出成长的裂变。白描式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的陌生化处置使得这首诗歌呈现出一种先锋的元素,严格地说凸凹形成了自己的诗歌修辞学,他在《陈积在字篓里的词屑》中说到:“词的到位与不到位,借助形容词的多和寡,直接让一个诗人的功力无法保持不显山露水的技艺,让大地与天空泾渭分明地区别开来。”凸凹对诗歌清醒的认识反馈在他诗歌中成为他对生命保持着一种诗性的意识,而这种诗性融合了苦难和幸福等多种元素。而凸凹的承受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作为一个男性诗人,他显得刚毅和粗旷。 凸凹的诗歌中大气里蕴涵着深刻的尖锐和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这归功于他多年来对事物的思考和对人生的领悟以及对现实的切肤体会。准确地说凸凹是一个触觉和嗅觉非常灵敏的诗人。“是什么赋予广场以锐角、刀口/和隐喻的深度、热度和敞亮/是什么造就了针尖的草原、河流/和句法的广度”(《针尖广场》)。《针尖广场》是凸凹引起世人关注的一首长诗,也是他最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广场”作为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