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顾偕:《谁在空白点起舞》
P. 76

当代中国诗歌发展的真诚用意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创作,允许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性,
             自是无可厚非。真切的正面价值取向,哪怕千古而然一直
             这么去宣达张扬,尤其始终还能保持一种高度展示,这就

             更能显示出诗歌希望力量的崇高性了。就过往流传至今浩
             瀚的旧体诗词来说,五言、七律、以及古风绝句等,除了
             大凡诗心互动的唱和及时相切磋,众多文釆与风骚的托物

             触摸,其实都不全是一番表面的唏嘘感慨,那种心灵选择
             往往会以情怀与立场去以诗明志,举凡人格理想时常还能
             做到作品的语长心重忧国忧民,且使诗句语言或豪放奔腾

             或酣醇尽爽,纵横之中难得总有一派畅然的“诗养”风貌,
             严肃胸襟由此莫不让人肃然起敬。便是间常雅趣,同样一
             般不会完全忘了世时大势,不管江河滔滔,彻底只会独个

             沉湎于自我怜悯之中。古时写作尚有这般高格的“人中麟
             凤”,不屑于低俗诗的滥造,今朝诗人的发声,即使不要
             求或期望都是精英之声,但不至于那些热衷诉诸表象的再
             现,在荒谬旅程重复的行走,也算是种理想的对话吧 !

                 对文学的社会功用性或者说是创作的用意全然回避甚
             至干脆视而不见,确切地讲也是不现实和不客观的。好的

             诗歌要有信仰,抑或换句话说要多创作些有信仰的诗歌。
             把领悟和揭示以及遭遇和磨难,在自己的认知程度上,多
             一些能够感知来自未来时间的信息,让历史的光合作用于
             诗歌创作的取舍和充溢时,再多找寻些本质辉煌的可能性,




               76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