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顾偕:《谁在空白点起舞》
P. 134
一种想象性的文学,这里指的更是种有着诗学人格和精神
价值的诗歌。绝非仅有单纯本能的那些庸劣作品,完全也
不是毫无透彻与深刻、更谈不上心灵体验却能占尽主流地
位的所谓一些传统文字的巅峰。
诗歌有必要呈现更多惊世骇俗的想法,来理所当然的
阐述和说明诗人世俗技能以外伟大的梦幻力量。接受治愈
意识的创伤或接近那些圣哲都喜欢的诗人,虽说不是人们
强制性的需求,但每个人身上天生就带有的黑暗属性,似
乎都不会有拒绝消除的理由。因此好的诗歌运用一些理性
形象的合成,用一些终极比喻中神圣开端及对淳朴无知的
梳理,相信即便是在感性时代,同样也能解决人们如何较
好阅读崇高的隔阂。
诗歌讲述的事情不会是线性过程,而应当是些省略或
压缩的景象。诸如隐涉中不全都消融的多源性意义,极致
肢解的疏离,却又根本无法彻底湮没的迷惑事物。有些细
微变化虽属个人化的极端,乃至不乏玄学自我,但只要不
是虚假的语调,哪怕是来自并不多的精神源泉,我们大家
就仍不妨来听一听,那种能用知觉来表现思想的抑或人们
并不习惯的逆向求索。诗歌应算是跨越了生活媒介独树一
帜的语言表达。我们并不要求甚至奢望民众全都能对诗人
膺服备至,诗人也不可能就在一两首诗里,便让世界迅速
了解或欣赏到四处都是他们形象与思想气脉连贯的灯塔。
但恰当的特异与独立,尤其寓思想于形象之中文情一致的
激宕诗篇,包括那些气运非凡的思想的热情,难道不像一
种纯粹的神恩之光,以仿佛最终的抚慰和蕴藉的意味,骤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