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顾偕:《谁在空白点起舞》
P. 117
的一种,因此如何衡量诗歌思想抽象的体验,且在价值来
源中找到或保持一种坦诚思想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高扬哪
怕仅有一克澄彻的重量,由此必要的玄思冥想,无疑便是
诗歌意图终极本质最好的展示。华莱士·史蒂文斯早就说
过:“诗歌是学者的艺术”,这就表明隐晦并不意味不代
表真理,即使具体到抽象体验是诗人独自在与未来宏大的
合唱,但灵魂的各种激情,绝非也是看不见的微不足道。
那种没有现实的“现实”,或许更具想象赋予的光彩。任
何一部哲学性史诗,它们自是能在不受经验束缚的音乐的
神经及美术的视角,纵横幻想深处的发现,进而以庄严的
极限语言,展开人性诗意的状况,即便失败和幸福一无所
获,毕竟心灵都已有了确凿的释放。抽象体验因为有了艺
术实质的冒险,生命永不退潮,也就没什么诗歌的界限僭
越,再会陷入智识的“困难词典”。
其实艺术表现和反映的大凡都是个别中的普遍,抽象
不过是为了便于提炼和总结。故此看问题一样不能只着眼
表面,应该上升于纵深思考去综合了解。正如北宋张载说
的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 ",这些对生存命运抑或对知识掌握的诉求,自然包
括人们在人文方面的诸多期许。到了未来世界的今天,归
纳至诗歌的承载者,再能以如何的开创景象,以不被颠覆
的文化元素今日去与全球化更好的碰撞,甚至诗歌精神怎
样才能真正做到永不被潮流淹没或绝不向权力和财富低
头,这些所有关涉到终极本质的问题,不仅是境界与胸怀
的趋向,似乎在诗歌创作意图上,还更应于哲思层面多加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