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鹅塘村”与精神生态:论徐俊国诗歌创作的伦理意识 |
|
|
作者:朱林国 来源:本站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5-20 16:43:20 点击: |
|
堂祈祷,为他人得到幸福祈祷。” 可以看到徐俊国对雅姆的敬仰,那么徐俊国也是深受雅姆的影响,在他身上我们能够看到雅姆的影子。
徐俊国作为当代诗坛上的一位优秀诗人,在他的诗歌作品之中与生命交织的一个主题就是死亡。诗人从小在农村的禁忌之中长大,这些禁忌反映的是人们对某种特定事物的敬畏,如果怠慢或是亵渎就会遭受到惩罚和报应。这些认知都加深了诗人对生活的恐惧感,尤其是死亡所带来的恐惧感。诗人对死亡这一命题的深入思考是与他阅读过的《埃及生死书》、《死亡美学》、《灵魂信仰》、《西藏度亡灵》等书籍有很大关系。由于诗人徐俊国对死亡命题的思考,诗人逐渐找到了“信仰”和“感恩”这两个词汇,这便使得宽容和悲悯情怀在诗人心里存在。因此,在诗人徐俊国那里,死亡所带来的恐惧感使得诗人对一切生命体都身怀感恩和敬畏之心,将善的道德关怀推衍到整个社会、整个生态系统。《秋天》一诗,诗人借助于小女儿对小生命体蜗牛的怜悯与爱,借助于小女儿真挚的倾诉,“小女儿用荷叶捧起一只碎了壳的蜗牛,说:\它是孤儿,‘无家可归’\我要好好照顾它”,诗人要为生命的存在而心怀宽容、心存敬畏;诗人还要铭记《小学生守则》:
从热爱大地一直热爱到一只不起眼的小蝌蚪
见了耕牛要敬礼 不鄙视下岗蜜蜂
要给捕食的蚂蚁让路 兔子休息时别喧嚣
要勤快 及时给小草喝水 理发
……
再小的物种,在诗人眼里都是活生生的大生命体,对生命的热爱、怜悯和敬畏则是诗人一定要坚守的。诗人要在
天亮前给公鸡医好嗓子
厚葬益虫 多领养动物孤儿
通知蝴蝶把“朴素即美”抄写一百遍
劝说梅花鹿把头上的骨骼移回体内
鼓励萤火虫 灯油不多更要挺住
乐善好施 关心卑微生灵
诗人在乐善好施的道德操守下,用心去关心卑微的生命,而且还要:
擦掉风雨雷电 珍惜花蕾和来之不易的幸福
让眼泪砸痛麻木 让祈祷穿透噩梦
让猫和老鼠结亲 和平共处
让啄木鸟惩治腐败的力量和信心更加锐利
玫瑰要去刺 罂粟花要标上骷髅头
乌鸦的喉咙 大灰狼的牙齿和蛇的毒芯都要上锁
提防狐狸私刻公章 发现黄鼠狼及时报告
这看似好笑的守则,实际上却是诗人努力建构和谐的生态家园,努力让每一个生命体都能够在道德关怀的温暖下获得一种幸福感的精神求索。因而,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写道:“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尤其要学会不残忍 不无知。”
诗人对生命的热爱、怜悯和敬畏是诗人的一种可贵的伦理态度和伦理精神的表现。《告诉丹顶鹤》:“带着止疼药 谣曲 纱布 白云 爱与祈祷\我去疗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面对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威胁,诗人多想告诉丹顶鹤,“那个人的眼睛与我的眼睛是不一样的\它们恰好代表了灵魂的两种类型:\一种放射出青色的凶光\另一种蓄满清澈的温柔与悲悯”。诗人回到鹅塘村,《村里发生的事》告诉诗人的是“不到一年 村里已经死了十二个人\肝癌 肺癌 脑癌……一查出来就没命”。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生命体不断死去,诗人悲伤之情油然而生;在面对善良的人:“老帮头做了一辈子好人\脖子后长毒瘤”,诗人对生命发出了质疑,“善怎么没善报哩”。《到天堂住下》、《晚了》、《守灵的孩子》、《我所理解的死》、《寂寞》、《旧事》、《小金鱼》等等诗歌以及诗集《燕子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