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人 >> 陆健 >>

陆健诗歌的心路历程


作者:单占生  来源:中诗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5-28 09:17:57  点击:


刻。在沈奇看来,在一次次的诗潮尘埃落定,当我们“反思、梳理与整合”诗坛的历史经验之时,我们就不应该再次“忽略”那些曾被我们“一再疏忽了”的那些“冷静而沉着地游离于”潮流之外,“对整个现代主义新诗潮做深层参与且保持独立诗性和超越目光的,可称为边缘性诗人的从作品到人格的关注和研究”。距沈奇说出这样观念,时间已走过十六个年头。现在,我们用沈奇的观念再去观照陆健,更能看出沈奇当时的清醒与深刻,亦更能看出陆健在当时之于诗坛的价值。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今天说的问题,不仅仅是沈奇以上的论断和认识,我们是想从陆健《名城与门》以及《日内瓦的太阳》两本诗集来考察陆健心灵时空的开拓向度问题。从实际的情况看,陆健创作自始至今的独立诗性精神和人格品质已是大家的一个共识。我们今天之所以探讨陆健诗歌的心灵空间的向度与变异历程,其目的是想从这个角度以陆健为一个个案提出中国新诗人的心灵格局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我们历经了长时期的追求自我呈现诗歌创作之后,这个问题的提出对中国诗坛的长远发展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这两本诗集所呈现出的诗人陆健心灵空间的考察,更为清楚地认清陆健前后几本诗作为什么做出此样的选择而非彼样的选择的内在联系。
  如前所述,陆健在《名城与门》中以立体式的形式建构构筑了一座中国现当代文化的心灵城堡,而在《日内瓦的太阳》中,陆健则通过对西方圣哲的诗性陈述,给我们构筑了一片人类共有的精神天空并对这一澄明中隐含着晦暗的天空进行了深度反思。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陆健在对西方圣哲的思想行为进行反思时,不仅持据深远、厚重的东方文化立场,同时把西方圣哲的思想行为,放在人类思想行为的一种超越种族和地域的形而上的层面上进行咀嚼。在如此的反思中,既有人类生活的经验性思考,也有一种超越性目光。对于《日内瓦的太阳》这部诗集的几首长诗,评论家杨吉哲有过独到且深刻的评价。他说:“陆健对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思索追问,战争、和平、宗教、性爱、艺术及流行的社会病症,等等,都在他的文字中呈现与展开,并趋向凝重与透彻,其中包蕴了人类漫长的身体力行和苦思求索所达到的智慧高度。”(杨吉哲《论陆健的长诗创作》)就《名城与门》与《日内瓦的太阳》而言,沈奇与杨吉哲对其进行的解读与评价是目光独到,慧心独运的。这里,我之所以反复再三推介沈奇与吉哲对陆健诗的评价,是因为他们二位的确认识到陆健诗中不同寻常的诗性元素。这种不同寻常的诗性元素即陆健诗中呈现给我们的超越时代的诗性时空。我们应该切实看出,陆健此时思维时空的远足,是那个时代中国诗坛所独有的现象。陆健此时的心灵远足,不仅奠定了他自己独立自足的诗性观念,同时也为当时的国内诗坛注入了一种新的风气,使当时中国诗坛的心灵时空得以更大范围的拓展。此后的陆健,也因了此次远足得以进入没有羁绊的创造之境。
  如果说陆健的《名城与门》、《日内瓦的太阳》完成了他的一次关于诗的天空远足理想的话,那么,标志着陆健的创作进入了另一个全新阶段的诗集则是《温暖》(2008年12月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出版。《温暖》集结了陆健自2004至2007年创作的四本诗集,分别为《34份礼物》、《田楼,田楼》、《枫叶上的比尔》、《洛水之阳》。四本诗集呈现了陆健生命历程中的点滴刻痕。《洛水之阳》写他故乡和故乡的亲朋,这是他生命底色和性灵的根脉;《枫叶上的比尔》写他的儿子,也是他的家庭;《田楼,田楼》是他离开故乡走向社会,走近泥土的驿站;而《34份礼物》是他与他的学生的对话,其实也隐喻着他与社会的交互关系。故乡、家庭、社会,家人、邻居、同
9 7 3 1 2 3 4 5 6 7 8 9 4 8 :

上一篇:书写自己被命运指定的诗篇

 下一篇:无
  相关链接
书写自己被命运指定的诗篇     燎原  2013-05-28
在前贤止步的地方起笔     森子  2013-05-28
一位美轮美奂的小诗人之歌     陆健  2013-05-28
陆健短诗2首     陆健  2013-05-28
陆健简介     中诗网  2013-05-28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