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南疆

16日上午,大家来到喀什“神秘城堡”,再次感受喀什噶尔独具特色的建筑和深厚的历史文化魅力。“神秘城堡”位于亚瓦格江浩罕古巷突兀的悬崖上,远观土屋栉比参差,土墙苍拙浑莽。这里世世代代生活着近万名维吾尔人。当地传说中的古代英雄阿甫拉卜色亚夫曾在此建立过王国首府。而自有史籍、文物可考的西汉时期疏勒国起,喀什的历史可谓是风云际会,多历变迁。虽然前天大家已经看过了高台民居,但是诗人们仍然对面前的一切充满了兴趣。

这里的小朋友好像比高台民居的更见多识广,不论你是哪里的人,总喜欢首先和你打个招呼:“hello”。而当我们回应他们“你好”时,多数都能再重复一次。他们尤其喜欢被大家拍照,看到显示屏上自己的影像,竟高兴得像过节一样。看到可爱如洋娃般的孩子们,张况、娜夜等人情不自禁地和他们拥在一起,照了一张“全家福”。
在一个别致的过街楼下,有十来个小朋友引起了李自国的兴趣,他抱着其中的一个让我拍照。谁知,后面紧跟过来的关睢也顺手抱起了一个小女孩,而娜夜则干脆把两个小朋友揽在自己身前。最幸福的应该是张况和洪烛,他们两个宛如这个大家族中的掌柜,幸福地和赵丽华、娜夜带着十三个孩子一起生活。
在一个清真寺前,一群玩耍的儿童被李自国的相机拍了个正着,谁知拍照后他们一下子围住了李自国,他们要亲眼看一下自己在相机里到底是什么样子。站在远处的张况,看着李自国高举相机的姿势,乐得合不住嘴。
其实此刻,民居对我们的吸引力已经远不如民情。快乐的维族大爷大妈们,对我们这些远方来客都表现了最热情的接待。不论是赵丽华、关睢和娜夜与八十多岁的老大娘合影,还是洪烛、北塔、张况与老寿星维族大爷照相,他们都真诚地给予配合。
“神秘城堡”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举世闻名的独特建筑,而是蕴含深刻历史文化的民族情。离开时,面对排列整齐的工作人员,我忍不住再次举起了相机。
告别“神秘城堡”,一行人来到了是新疆最著名的喀什中西亚国际大巴扎。恰逢礼拜天,这里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沿街的小摊几乎挤满了机动车道。走进大门,各种丝制品便让眼睛无法离开。在来大巴扎的车上就听过了陈悦的介绍,喀什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具有“五口(岸)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喀什与周边各国的国际贸易历史由来已久,交往更是日趋频繁。在大巴扎,巴基斯坦的工艺品、土耳其的丝巾、吉尔吉斯的望远镜以及沙特的干果都可以买得到,而且绝对货真价实。走进市场,大家很快便被购物的人群所冲散。好在本来就没有购买的打算,我便一个人在市场里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新疆维吾尔族最道地的民俗风情。悠到市场北口,发现李自国和洪烛正与几位维吾尔族姑娘交谈、合影,我也飞快地摁下了快门。返回时,收获最多的当属赵丽华、关睢与北塔,他们每个人都掂了好几大袋胜利果实。

下午,“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南疆”采风团与喀什地区文联举行了诗歌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喀什地区文联党组书记李军德,地区旅游局副局长王婧,地区作协副主席赵力、阿不力孜·吾买尔,地委宣传部王西林、,《喀什日报》刘晓秋以及当地诗人徐梅、刘毅敏、欧阳伟、欧阳学、祝玉亭、古丽波斯坦,还有专程从克州赶来的文联主席和作协主席。李军德书记对诗人们的到来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接着祁人把与会的采风团成员做了介绍。
座谈会上,大家就当前新诗的发展与现状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喀什诗人提出的有关问题,采风团的诗人们也给予了耐心的解答。洪烛为了赶写《新疆经济报》的约稿,抢先进行了发言,尔后,开始边听边写。维吾尔族女诗人阿不力孜·吾买尔用维吾尔语朗诵了她的诗歌《心灵的召唤》,那优美的旋律和节奏,得到了与会诗人们的一致好评,而维吾尔语优秀诗歌的翻译问题也一并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和探讨;维族老诗人古丽波期坦也不甘落后,像唱诗般诵唱了他的一首近作《喀什萨玛舞》。
在热烈坦诚的氛围里,座谈会一直持续到晚上七点。

相会终有时,别时情难禁。在南疆之行的最后一次晚餐中,所有的人都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中坤旅游集团”的领导们走到每张桌子前给大家敬酒,诗人们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感情。于是,串桌碰酒便成了晚宴上最亮丽的风景。几天来,陈悦和大家一路同行,诗人们也早已把她当做了自己的小妹妹。此时此刻,从不喝酒的她竟高兴地和“美女作家的摇篮”张玉太碰了一杯。喀什文联参加下午座谈会的诗人们,专程和“中国诗歌万里行”采风团的成员们在前台合影留念。
夜幕降临,诗人们也和南疆依依惜别。看一眼好客的主人,彼此都控制不住眼中的泪水;而亘古的月亮,更是闪烁着她多情的眼波为诗人们引航。当午夜的飞机在洁白的月光下起飞,古丝绸之路上的古代于阗、莎车、疏勒、龟兹、乌孙、车师、高昌等西域文化遗迹便离我们越来越远。西域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曾经给南疆留下无数历史之谜。但如今的南疆,更是祖国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诗人们的心中愈来愈亮。
别了,我魂牵梦绕的南疆!你的厚重,注定会引领诗歌深情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