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四川诗人凸凹著中国首部山岳传《龙泉山传》面世

2025-10-12 作者: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龙泉山传》——中国第一部山岳传;大体量、全景式正写龙泉山脉的开山之作;第一部将镜头对准龙泉山脉全境的惊艳“画本”。

  阿来在为《龙泉山传》写的序中说:“好些天,都在抽空读微信中发来的文稿,枕上,车上,机舱里,都举着手机,得以由文字进入了一个深广世界,乐而忘返。《龙泉山传》这本书的确是我正在期待的,从地望上,知晓了龙泉山的北起与南止,最引人入胜,是对这道古代叫作分栋岭山脉的中段的书写。四川盆地的川西平原与川中丘陵,既由此山区隔,也由此山将水系与道路枢纽勾连。此地民众由山前沃土清流养育,文脉由山上明月松风滋养。在凸凹山绕水环的笔下,所有追溯,感触与思量,自然人文宏观概括或历史或现实场景的微观呈现,都靠他一一踏勘,一一寻访,再用富于激情的文字,让时间与空间交织,得以实现。”

  读者期待已久的一部讲述龙泉山脉前世今生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龙泉山传》(凸凹著、嘉楠摄,四川人民出版2025年10月),已于2025天府书展开展前夕隆重上市。该书为上下册,体量82.5万字;配图300余幅,除嘉楠的摄影外,还配有画家白德松、邱笑秋的绘画作品,摄影师卡尔•迈登斯、余茂智等的摄影作品,以及万邦等绘制的地图。书后附有12000多字的《龙泉山大事记》。图文并茂的《龙泉山传》,用起底式的姿态,挖掘、打开、正叙龙泉山脉古老而年轻、熟悉而陌生的美学资源与文旅场景,为广大读者呈上一场山水与人文交响共情的文学享受与摄影盛宴。

  你以为的龙泉山就是峙于龙泉驿、成都东部新区和金堂的那座山。其实,龙泉山,全称龙泉山脉,俗呼东山,北起绵阳安州、南止乐山五通桥,中经德阳、成都、眉山,长达300公里,纵贯四川“5市28区县”。地涉的28区县为:绵阳市3个(安州区、涪城区、三台县),德阳市5个(罗江区、绵竹市、中江县、旌阳区、广汉市),成都市13个(金堂县、新都区、青白江区、金牛区、成华区、锦江区、龙泉驿区、成都东部新区、简阳市、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双流区、新津区),眉山市4个(彭山区、仁寿县、东坡区、青神县),乐山市3个(市中区、井研县、五通桥区)。

  《龙泉山传》——中国第一部山岳传;大体量、全景式正写龙泉山脉的开山之作;第一部将镜头对准龙泉山脉全境的惊艳“画本”。

  龙泉山地处成都的阳面(东面),却又一直处于成都的背阴处——成为世人的“灯下黑”和“你不知道的龙泉山”。它其实是你身边的诗歌与远方。

  你或许知道,成都平原是龙门山脉和龙泉山脉夹持、拱卫出来的。但《龙泉山传》告诉你的信息是:没有龙泉山脉就没有成都平原,而没有成都平原就没有天府之国和成都。

  世人皆知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盆里”的三种地貌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你可知为三种地貌定标准的两条界山中,有一条正是龙泉山脉。

  由此可知,龙泉山脉是川西平原(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界山,岷江、沱江两大水系中游的分水岭;是与“西山(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联手造就成都平原的两大主体之一,亦为蜀水出川入长江的必经咽喉和蜀道出川去中原的必由之境。作为成都主城东面的天然屏障,其上坐落有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总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龙泉山的代名词为:天府万古脊梁,巴蜀硬核地望。

  身为“天府脊梁,巴蜀地望”,龙泉山脉从古至今都涌动着璀璨夺目的文华,其根脉文态与巴蜀文脉“相如赋,太白诗,东坡词,升庵科第”一脉相承。读《龙泉山传》,可感受“锦绣天府大地,安逸龙泉山脉”自然与人文交相照鉴的磅礴气象。

  成都平原的紫气,丝丝缕缕,皆出自龙泉山。因为紫气东来,而成都平原东边的天际线,正是龙泉山的山脊线。

  成都向东发展的节奏,天府国际机场、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的设立和简阳市划归成都代管,使成都城局由“两山(龙泉山、龙门山)夹城、两河(府河、南河)环抱”的古老锦江时代,步入“两江(岷江、沱江)夹一城、一山(龙泉山)连两翼”的簇新龙泉山时代。龙泉山一跃成为成都的心脏和“绿肺”的同时,又在四川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构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成为诸城共有的地脉或地望。

  一些山是只能拿来仰望和遥想的,比如喜马拉雅山、梅里雪山、贡嘎山;一些山是可以拿来用的,比如龙泉山。上龙泉山望雪山、拍飞鸟、住民宿、搭营地、识草木、学农耕、追松鼠、探溶洞、杀美食、赏花采果、看日出日落、逐彩虹云瀑、钻原始森林,以及怀古、骑行、徒步、攀岩、荡舟、漂流等,已成成都平原追捧的热点潮流。

  于是乎,望雪山,上龙泉山;拍飞鸟,上龙泉山;看日出日落,上龙泉山……没有什么难题,是上一次龙泉山解决不了的。

  《龙泉山传》,一部拥有海量信息,通俗易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可研、可赠、可藏。既可作为出行龙泉山地区的旅游指南,龙泉山地区古镇、码头、民宿、营地、农家乐、农庄、咖啡屋、作坊等业态和景区景点制作宣推文案的母本,还可作为龙泉山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的参考资料和地方乡土教材。手捧《龙泉山传》,胸有丘壑万千。

  “入蜀最宜游简郡,寻山须是访刘家”,是宋代《舆地纪胜》对龙泉山东麓“刘家三溪”的赞美。借用在今天,当为:“入蜀最宜游成都,寻山须是访龙泉”。

  作者家居龙泉山脚32年,其父埋骨龙泉山脉主峰长松山18年,而他今又著成《龙泉山传》。63岁的他遂将这座家族的“香火山”认作自己的家山,并在《清音溪》一诗中留下遗言,死后不筑墓,不立碑,直接将骨灰撒向龙泉山。他的情结与绝决,全数交待给了龙泉山。书稿杀青后,他写了个“后记”,取名《“家山”龙泉山》。

  《龙泉山传》有序文两篇,序者一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二为巴蜀文化学专家、四川省历史学会原会长谭继和;跋者为旅游地学专家、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李忠东——社会科学在前边鸣钟、开光,自然科学在后边置景、唱和,居中的龙泉山,风生水起,左右逢源。

  为《龙泉山传》撰写荐评文字的专家、学者为16位业界顶流人物:邱华栋、李舫、李后强、李明泉、梁平、李怡、彭邦本、祝勇、耿华军、王剑冰、蒋蓝、肖平、江宏景、向以鲜、庞惊涛、蔡兴东。

  《龙泉山传》的三个特点:

  造山运动与博物学科的在地凸现。从5亿多到4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龙泉山以“我”的口吻,讲述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山脉的形成和域界,山岩、土壤、河流的个性与状况,在讲述中渐次浮出。跟着,作者现身说法,讲山体地表的植物、动物以及山脉对应的天空、气象。这部个性十足、无法复制的书,其一笔到底,穿行于龙泉山时空各点位中的“我”,抵御着AI的侵扰与吞噬。

  历史旧景与当代新貌的文明传承。从蜀道(北大路、东大路、川北道、广都盐道)、“龙泉山三峡”(百里凯江峡、沱江金堂峡和岷江平羌峡),欧阳修出生地、苏洵家族墓地、杨升庵祠、李调元故乡、贺麟故居,以及40余个“国保”单位(庞统祠、北周文王碑、乐山大佛等),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国际机场、成都东部新区,以及成都城局由“两山(龙泉山、龙门山)夹城、两河(府河、南河)环抱”的古老锦江时代,步入“两江(岷江、沱江)夹一城、一山(龙泉山)连两翼”的簇新龙泉山时代,龙泉山脉之地脉、文脉的辉光熠熠闪耀。

  作者情怀与山脉时光的深情互鉴。作者凸凹生于成都西都江堰,长于大巴山,移居成都西龙泉驿32年,写《龙泉山传》24年。二三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他无数次沿六百里龙泉山脉行走,拥抱沿途各地所有的最高点山峰,叩访面前的山山水水,草木花鸟,云雾雪雨。与万物交心、对话,百万文字汩汩流出。作为桃花诗村村长,《龙泉山》主编,他更是以山脉为对象,策划实操多种活动,用介入、互动的方式与山脉融入一体,共同生长。

  凸凹是怎样写《龙泉山传》的?他在“后记”中如是说:

  对一条体量大、文明化程度高,地涉5市28个区县的苍苍山体,怎么写才能把她的前世今生描摹到家,浮现到位?思来想去,怎么写都是棘手的,有难度的。下笔龙泉山脉地区,你即便写她的森林,甚至各地森林中的某一种树,譬如楠木,譬如银杏,都是可以成书的,且会成为一本有意思的书。以此类推,溪河、天象、地质、虫鸟、中草药、名人、军事,民俗、美食、北宋年间、4A景区、三线建设、迁徙往事、水陆交通,等等,随便提拎一个出来,一写,就是一本书。

  对于这条从没人首尾拉通写过的山,我的难度是,如何于有限的时间、只用几十万字的文学性体量,将上述一切尽数拿下,而又有几分意思一一至少读得下去,且读到整条山脉28个区县一个不落,完成度较高的龙骨、大要与正象,而非一鳞半爪,盲人摸象,以偏概全?所有区县都被介绍过,而这本书是从山的角度展开的,关键词是一个区域的“山性”。陶渊明《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指涉的“山性”,也可理解为陶渊明的“山气”。山中的“真意”,既不能穷尽,也不能尽言和尽知。

  出书斋,我上路了。在走读中遇到山中人、山中物,用人与物生成的故事链,完成山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其实,作为作者的我,心里边是横了条最低的托底的界岭的:《龙泉山传》哪怕只能成为龙泉山脉这部百科全书的一个目录,一众索引,吾心足矣,吾愿了矣。将一条生长着的活态的山脉事无巨细地写尽,即便时间的大河也会望山兴叹、皓首穷经。

  顺应山脉的生发、结构、组织与衍变,《龙泉山传》跟着有了总述、侧重、专题和分述的架构,具体则由“我是龙泉山”“主峰”“中段”“北段”和“南段”五个区间作背书式呈现。实操为,让一些事体呈线性集束,跋山涉水在山脉的时间轴上;让一些事体呈非线性发散,团身箍体于山脉之区块界阈。

  一条山脉岂止是一条山脉,它有体内的岩石、泥土、地火和地质运动,有体表的冰雪、溪河、植物、低级动物和高级动物,有周遭的星空、日月、云彩、雷电和风。《龙泉山传》中的非虚构岂止是非虚构,它还有散文、随笔、纪实文学、诗歌、评论,乃至小说、戏剧等文体的化入化出式入定。这样的非虚构写作,似可称为跨文体非虚构写作。

  书的叙述主体为第一人称:一个“我”是作者,一个“我”是山体。换言之,以陈述龙泉山脉前世今生为己任的《龙泉山传》,可视作一部人与山友好协商、亲密合作、精神共情的白皮书。美国作家梭罗在一本写人与大自然如何共处的书《瓦尔登湖》中说:“许多书,避而不用所谓第一人称的‘我’字;本书是用的;这本书的特点便是‘我’字用得特别多。”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首部山岳传《龙泉山传》,就这样诞生了。

  《龙泉山传》作者凸凹,本名魏平。1962年春生于都江堰,1992年冬移居龙泉山脉主峰长松山下。在央企当过工程师、经济师、编辑记者、公司经理,在政府部门从事过宣传文化工作。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协副主席,华西都市报人文智库专家,文学季刊《龙泉山》(内刊)主编。出版有非虚构作品《纹道》《民族花灿》《花蕊中的古驿》《锦江商脉》(2人)《天下客家》(3人)《首街》(2人)、长篇小说《甑子场》《大三线》《汤汤水命》《安生》、中短篇小说集《花儿与手枪》、诗集《水房子》、散文集《不可方物》、批评札记《字篓里的词屑》诸书20余种。编剧有30集电视连续剧《滚滚血脉》(2009年播映)。获有杨升庵文学奖、刘伯温诗歌奖、冰心散文奖、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四川文学奖、金芙蓉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长诗奖诸奖以及中国2018“名人堂•年度十大诗人”、2019“名人堂•年度十大作家”等荣誉。

  摄影配图者嘉楠,本名谢小明。1971年生于江西安福,2013年移居龙泉山脉主峰下。系民盟盟员、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协常委、自由摄影师、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四川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摄影艺术家协会无人机航拍分会副会长、星球研究所金牌特约摄影师。2019年度被评为成都市摄影十佳。主要拍摄题材为“在龙泉山看雪”“龙泉山脉生态”“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等。代表作为《成都雪山长卷》《大运之城》《雪山下公园城市》等。

  (《龙泉山传》,凸凹著,嘉楠摄,四川人民出版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