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第二十期 >> 文论随笔 >>

当代诗歌与进城民工的幸与不幸

——从农民工诗歌大赛拿户籍作奖励说开去


作者:李长空  来源:中国诗歌  责编:白 沙  日期:08-11-23 22:40:27  点击:


。在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中,大部分成员由于读书少,接触社会面窄,加之一年到头都在在上班加班,他们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潜心创作?而且,组委会指定要“格调向上、思想健康的诗歌和歌词作品”,可打工生活实在是缺乏美好,置身于冰冷的钢筋水泥和淡漠的人情事故的包围之中,恐怕任谁也难以激发出美好的诗意。另外,据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诗歌评选以艺术水平为首要准则。这就更让缺乏写作专业知识的农民工成为大赛的“陪衬者”。名义上是“农民工诗歌大赛”,农民工却处于陪衬位置,实在是社会的悲哀。此外,即使入户深圳又有什么用呢?试问有几个农民工能在深圳买得起房子?揣着个有名无实的深圳户口,没有能力买房的农民工诗人,浮萍的他下一站又该漂到何处去呢?!
    三、拿户籍做奖励,要求招调入户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获奖农民工入户深圳多半成泡影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学业未竟就踏上了打工之路的农民工比比皆是,写诗对他们而言已属奢侈,参赛而能获奖对他们而言更属奢望,而要“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才“可招调入户深圳”,这样的奖励对他们而言基本就形同虚设,或许它本来就只是一个炒作的噱头?又或许目前组委会已经有了内定的“写农民工”的获奖入户人选?而且,本次大赛没有象其它类似文艺作品大赛那样明确禁止组(评)委会工作人员参赛,其评奖的公平公正性也令人质疑。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既然本次大赛设定奖励户籍 (姑不论这个奖励是否合适),那就应该让作品说话,不拘一格招调入户获奖农民工诗才。而且,文凭不等于水平,人才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水平。因为文凭是死的,人是活的。农民工的知识有的是后来自学的,并不等于他们只有辍学前的水平。开篇谈到的作家谭谈没有文凭,后来破格晋升得到高级职称;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考北大考不上,可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却说:“梁漱溟当不了北大的学生,就让他来当北大的教授吧。”连做大学生的资格都没有,却能够有当教授的水平;毛泽东只有中专文凭,但能够说他只有中专文化水平吗?只要善于通过自修建立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就不会防碍从事的专业工作。相反,或许还有好处:不是科班出身,不容易受传统的束缚和自以为是,就更有利于创造和踏踏实实做事。
    而身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在二十一世纪却依然只看重文凭而不尊重水平,实在让人感到齿寒。农民工诗歌作者田鑫红说:“俺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但在派出所干了四年文秘、档案,还获省级考核二等档案标准呢,连获两年公安局先进工作者。大学文秘专业毕业的人员担任俺的工作,她干了一个月,干不了不干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笔者就认识一些农民工诗人,他们初中未毕业就外出打工了,而今许多人或应邀在省市级报刊担任执行主编,或应邀在全国性知名企业担任高管,成为行业专家,难道他们的水平还不如一个高中学历的毕业生?!

                                                  写在后面的话

    缺乏温暖的人文关照,充满了浮躁的物质气味,“农民工诗歌大赛”对“农民工”实在没有什么正面意义,这样的大赛以“诗歌大赛”命名或许更为贴切。而且,“农民工”的提法原本就有一种制度性歧视,“农民工诗歌大赛”“奖励户籍”的热炒更使这种歧视和不平等合理化与合法化了。如果组委会真的是为了“以诗歌的形式关注

9 7 3 1 2 3 4 5 4 8 :

上一篇:在废墟上矗立的诗歌纪念碑

 下一篇:诗行浸润玫瑰香
  相关链接
现当代格律体新诗赏析     李长空  2009-06-02
沈河:一座山接受我(组诗)     沈河  2008-11-26
无题     子皿  2008-11-24
羑里行     苍颜凝露  2008-11-24
人过中年万事休     张马沙  2008-11-24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