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在废墟上矗立的诗歌纪念碑—— 感受“5·12”地震诗潮
这一刻,诗人被震醒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历史记住了这一刻。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数以万计无辜的人们被夺去了生命,几十万人遭遇了伤残,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到处是瓦砾,到处是呼救,“汶川啊,汶川/此刻你让整个共和国寝食难安”(高洪波《致汶川》),“冰冷的数字一直在涨潮,每一张报纸的头条都是黑色的”(南蛮玉《哀歌》),这是死亡的数字和死亡的黑暗。“夜晚,中国失眠了/灾难敲击着中国的土地”(《手颂》)。
中国被震醒了,世界被震醒了,一场拯救生命的战役迅速打响,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特殊战争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开,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展开了空前绝后的大抢救,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魄的悲歌。
诗人被震醒了,沉寂多年的诗歌突然爆发了。没有人号召,没有人倡议,没有人串联,一夜之间,我们读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诗歌,我们读到了那些久违的情深意长的好诗。中国大地汹涌着诗歌的浪潮,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的博客上出现了大量以汶川地震为主题的诗歌,其他的文学网站、诗歌网站也贴满了哀悼的悲怆的诗歌,甚至在一些博客的留言版上也贴满了诗歌。5月19日那一天,内地一个网站的聊天室就有全国各地网民上传和转帖的超过一万五千多首诗歌和评论。他们用传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震惊,对生命逝去的痛惜,对父母、老师、救援者以及其他拯救生命的人的赞美。很多地方的广播电台,也在朗诵带着泪水的诗歌。传统的媒体也不甘落后,一些很多年没有发表诗歌的报纸,都拿出一定的篇幅来发表诗歌,一些诗歌团体和诗歌刊物也组织了诗歌朗诵会和诗歌征文,《诗刊》、中国诗歌学会、《星星》、《扬子江诗刊》等在全国范围内出版诗歌专辑和诗集。在一些民间组织的哀悼活动中,烛光和诗歌一起痛悼大地震中的遇难者。在《爱的奉献》的晚会现场,众多的明星一起朗诵诗歌。
一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在网上一出现,便被广为传诵。这首写给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孩子和母亲的诗歌,在央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等多家电视台赈灾节目中被朗诵,被《南方日报》等全国近百家报纸刊登,甚至法国的一家报纸也用整版刊登了这首诗歌,人们听到和看到这首诗后最多的反应就是“我哭了”。上海一企业家陈某读了此诗后,再次向灾区捐出了600万元,捐款总额达到1000万元;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下,在千余名旅法华人为遇难同胞举行的烛光祈福会上,当一名女子读到这首英文版的诗歌时,在场的人再也忍不住悲痛的泪水。
老诗人重新燃起了热情,屠岸、韩静霆、孙绍振、金波、赵恺、孙友田等写出了新作,高洪波、李小雨、梁平、陆健、大卫、柯平、子川等中年诗人也诗如潮涌,年轻诗人伊沙、大仙、叶舟、赵丽华、俞强等更是写了一首又一首,连多年未写诗歌的一些人也加入诗的行列。邹静之也在地震后第二天就创作出了《我们的心》这样感人肺腑的诗作,高洪波等诗人更是奔赴抗震第一线。当然更多的是一些无名的诗人、一些没有写过诗歌的人也成了诗人。我这里想引用《南阳日报》副刊编辑的一段话来说明这场诗潮的群众运动性质:“每天每天,我打开邮箱,众多的诗稿塞得满满的,一个个饱含真情的字符,一颗颗悲悯滚烫的心,催促着我,抽打着我,不推出这期抗震救灾诗歌专号,我将寝食难安。而诗人陈立红、王立虎、林颐、红袖蝶、蒋平等,更是来信要求将这次稿费直接汇往红十字会。感动,感动,从来没有哪一次,有着这么多的感动。相信在这肩并肩、手挽手、心贴心的众志成城里,灾区人民一定能战胜灾难,重建家园,迎来幸福美好的明天!”
当几万首抗震诗歌涌现在网络上时,多部抗震诗集也陆续出版与读者见面。其中由中宣部出版局组织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的诗集《有爱相伴——致2008汶川》已经面世。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汶川诗抄》也在近日出版,该书汇集了抗震原创诗歌近100首,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
诗人被震醒了,诗情复活了,诗的读者也回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