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顾偕:《谁在空白点起舞》
P. 85
神性比重的延续、交织和负载,尤其对所有潜力的事实知
之甚少,只会吟咏一些平庸的重奏,以一种所谓的消隐姿
态,忘了诗歌必须在高处说话,而仅能避世流淌一些根本
鲜见实质辨识度的“漂亮”句子,试问这样私欲满满的表
述与坦露,毫无审美远方更无空间内容的实际就是一种落
后的语感,又怎会招致精神天空和神明的青睐 ! 德国诗人
格奥尔格·毕希纳早就说过:“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
大哲学家海徳格尔对此认识更是喜欢得到处引用。
好诗除了天赋条件外,必然还要仰仗许多以为神助的
外力共谋与支援。是什么一直总能高于存在的开始,是哪
种必然性的紧迫感,仿佛总在保证着某种历史灿烂的安
排 ? 诗人是否还要更深入地剖析自己的时代与人性,有了
这些多重性问题的展望及回溯,今天的诗人只要在这些尘
世真理上每前行一步,只要他独白的力量依然不被光明抛
离,他的作品显现,就会获得最佳意义简洁的排列,哪怕
这种排列是来自相近极端和神秘边缘所组成的逻辑语义的
复义。能被神灵推动可能也不失为一种壮丽的悲剧。于不
断的自我挖掘中总能得到回应,对沉默天空一再发起认识
进攻,并一直乐意做着拯救本质的工作,这种仿佛与众神
同在的时常有深层意义金属般的穿透,从不衰落的激情像
是一直也在奔流汹涌,诗人如果都能活在这样一种特殊生
活中,时常思想相伴且拥有那种深刻而幸福的认识,他就
不会再在意时代表层依旧声嘶力歇的种种所谓的繁荣。他
会以自己更出色的方式,在内心的不断觉醒时,或许意外
地只愿继续说声“魔鬼,你好 !”因为灵感的愉悦时常在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