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中诗报道
中国诗人
文人书画
诗歌万里行
中诗视频
诗人档案
签约作家
中诗文库
中诗论坛
首页
>>
中诗网
>>
中国诗人
>>
张玉太
>>
想起了柯岩老师二三事
——回忆责编《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的日子
作者:张玉太 来源:
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1-12-17 19:25:41 点击:
蹄印被积雪深埋了,/虽然蹄印被草丛堆盖了,/虽然那驼蹄飞出域外了……”(朱子奇《驼铃声响》)读了,我们的情思被牵出很远,也会随着诗人的笔触飘游于积雪下、草丛里,乃至飞扬到域外,去追寻革命家不平凡的生命轨迹。
延河,是中国革命的母亲河,不知有多少诗人为她挥泪而歌,但严格说来,这些篇什当中,激昂者多,隽永者少。其实,要达到隽永的境界更加不易。“吃过十年延河水,/走尽天下不忘本。/趟过千遍延河水,/一辈子埋头为革命。”(戈壁舟《延河照样流》)这样的诗句看似直白,实则隽永——延河水,那是哺育中国革命的最为醇美、最为圣洁、最为神奇的乳汁呵,喝了它,你就会洗心革面,脱胎换骨,永做革命人!
古语说,愁苦之音易好,而欢愉之声难工。也许诗人们都会有这样的同感,那就是,讴歌英雄人物的诗好写,但要写好却很难,因为此类诗写起来最易堕入流俗,更不要说写出悠远的意境了。读一读著名诗人贺敬之抒写雷锋的诗句吧,“那红领巾的春苗呵/面对你/顿时长高;/那白发的积雪呵/在默想中/顷刻消溶……”;“长征路上/那血染的草鞋/已经化进/苍松的年轮……/淮海战场/那冲锋的呼号/已经飞入/工地的夯声……”(贺敬之《雷锋之歌》)“春苗”顿时长高,“积雪”顷刻消溶;草鞋化进年轮,冲锋的呼号飞入夯声。革命精神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青草,一代代传承不息。——诗中形象的描述,可激发读者多少意味深长的思考!这样意境悠远、耐人寻味的诗句,远非那些一泄无余的廉价赞美辞可比。
一块普通的礁石,会给你怎样的联想?也许有人觉得那不过就是礁石,然而在诗人笔下却不一样了。诗人艾青凝视着那块看似寻常的礁石,胸中翻腾着的岂止是眼前的海浪!但当饱经风霜的诗人面对这块同样饱经风霜的礁石时,你能想到会有怎样耐人寻味的诗句诞生吗?“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艾青《礁石》)原来,在诗人眼里,那块“像刀砍过的一样”礁石是微笑着的!透过艾青眼中的这块礁石,我们可以深刻地感悟到诗人在逆境中的那份坚强不屈与通达乐观。再来看,一棵树又会给你什么样的启迪?“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曾卓《悬崖边的树》)这是树吗?是的,它是树,然而它又是一棵有情感、会思考的血肉丰满的树。谁说草木无情?草木不仅知秋,它们还懂得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呵。老诗人曾卓以他那颗易感的诗心,教我们联想起那个不寻常的年代,以及那个年代不寻常的人。有时甚至一把钥匙,诗人也会将你的思绪拉出很远。“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仅这短短几行就足够了。在这里,一代人的狂热、迷茫和痛苦,被表现得何等痛切,何等意味深长!
特定的历史时期留给人的记忆是深刻的,留给诗人的记忆恐怕更为刻骨铭心。“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利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是描述一次普通的出行吗?不,这是在记录一个民族的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历史,连同它惨淡的记忆,都于一瞬间被诗人凝固了。诗人的不动声色意味着内心正翻
9
7
3
1
2
3
4
5
6
7
8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下一篇:
无心插柳柳成荫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C)2004-2016
中诗集团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