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国诗人 >> 晓帆 >>

“天人合一”文学观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人与自然-环境文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晓帆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10-19 22:02:39  点击: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份。老子的《道德经》有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里講的是:道偉大,天偉大,地偉大,人也偉大。天地间以這四个最大,人只不過是其中的一个。在這四个偉大中:人效法于地、地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道」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变化的无所不在的力量,是顺着自然规律而形成的法则。所以「道法自然」說的是效法自然,探索自然固有的规律并索其终极意义所在。人与自然是相通的。
  先秦儒家主张:「天人合一」,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人只要做到「诚」,即可与天保持一致。汉儒董仲舒明确表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道、禅二家都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者,天生之自然界也,而非神仙。
  二千年来,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主要是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社会,时代发展不可不考虑的法则。人与自然不恊调,不统一,是难以延生的。
  「天人合一」不仅是儒学的传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属美学范筹,是美的最高境界-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则能共生、共荣,显现人类美的境界。
  天人不一,则人类与自然不恊调。试想:自然界的土地,不耕不种,不浇不灌,人类不就饥饿了吗!南泥湾成为塞外江南,不就是人与自然和谐,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吗。人类要生存,就要掌握自然規律并改造和利用自然,发展经济。自然不经改造和利用,是不会对人类产生积极作用的。中国的历史教训还少吗!
  笔者不善引经据典,只想从人类认识自然着眼,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其与人类臻至和谐的境界,从而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繁荣的社会。人类生活在自然之中,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的天职。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创作来自生活和作者所处的自然环境。换言之,文学艺术源于自然。从事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更应崇尚和爱护自然。自然之说有三:在第一自然中,人还没有出现;当宇宙进入第二自然以后,自然和人、自然和文学,就形影相依,分也分不开。至于第三自然之说乃是一个假说。中国著名学者公木教授在《第三自然界概说》一书的学说,有三个主要观点:第一自然界是在人类之前和人类之外存在的世界,是物质的;第二自然界是在第一自然界的基础上,人类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物象世界,是物质加精神的;第三自然界是作为第二自然界之反映,又不断进行正负反馈的世界,是精神的。没有自然,人无法生存;爱护和保护自然及生态环境是人的天职。自然是人类从事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源泉。中国詩歌从人与自然的和諧中去尋找藝術美。
  
  第一自然
  
  自然即天然,是存在于人类之前和人类之外的天生之物。宇宙者,在时间上是无始,也是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内,也是无外的;它是一个永恒的、循环的运动。从人类的实践、考证中,可以推算:银河系距今已有六百万光年;太阳系中最老陨石的年龄大约为45.3亿年,并可测定太阳的实际年龄约为44.7亿年。科学家还推测宇宙的年龄大约有一百五十亿年。从中国的上古文化的发生、发展来看,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大约距今二百万年左右,但大部份都在蛮荒阶段。
  原始型物质是指没有人类干预过的森林、湖泊、未开恳的处女地、矿藏、外星球、星系等;自然界是指山川草木、鸟兽鱼虫等;而经人类实践改造的物质,如矿石、瓦泥、铜、铁等,则属于改造型物质。我们把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宇宙万物归入「第一自然」的范畴,其运动形式是物理形、化学形和生物形的。这就是卡尔.波普尔所阐述的「世界一」的理论,即物理客体和状态的世界,包括宇宙间的物质和能量,以及一切生物体。换言之,第一自然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可以说,只是一种客观的物
9 7 3 1 2 3 4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月亮的故事

 下一篇:汉俳创作论
  相关链接

(C)2004-2016 中诗集团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