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国诗人 >> 晓帆 >>

汉俳创作论

——在「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的报告(修订稿)


作者:晓帆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11-12 10:53:23  点击:


                  引言
  

  文学是无国界的。日本的俳句和中国的汉俳,都是中日文化双向交流的产物。
  汉俳是中国二十世纪诗与自然相融合的绿色音符,是一种贴近自然的迷你诗, 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中国诗坛增加的一种小巧玲珑的诗体。
  笔者之《汉俳论》创立于1993年,出版后引起了国内外诗坛的注意,成为汉俳的创作指南。1994年笔者应邀在「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全体大会上作此学术报告,把汉俳推向世界诗坛。1996年期间,先后应聘到上海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和国内外文学团体讲授汉俳;日本中央大学中文系收集了笔者的全部汉俳专着,由汉学家渡边新一教授进行专题研究。国内外互联网广泛报导和评介。
  道可道,非常道。汉俳之道,何处可寻。寻寻觅觅,凄凄戚戚,好不艰辛。
  望海楼外,远山翠微,鸥歌轻囀。江水悠悠,银帆点点。我依照李瑛先生的美言蘸着「阳光和大海的诗情」,谱写清丽典雅的音符;缅怀一颗民族心、一片中华情,力求融合中外古今,锥炼真善美的乐章,弹奏「盛世新声,香江雅韵」,献给大中华的诗歌殿殿。虽未能落墨成金,却也心舒,情舒。帘外一抹碧海蓝天,燕子斜飞,别俱风情。近日根据汉俳的发展现状和本人的多年实践,对《汉俳论》进行全面修订,易名《汉俳创作论》。这是作者近二十年来创作和研究汉俳的成果, 更是「一国两制」照耀下的一点烛光,祈望能绽放诗的光芒!在文学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天苍苍,野茫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里走单骑,我在默默地寻找时代的旋律,追逐华夏的绿色音符—诗与自然的协奏曲。
  进入二十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展现了日新月异的面貌,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呐喊诗等走向式微; 中国的诗歌更贴近自然,走向「天人合一」的境界。且不说西出阳关寻故人,挥写平仄写诗章。在茫茫烟海中,走进了华夏的诗歌殿堂,犹如「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豁然亮堂起来。原来,我已在悄悄地追逐华夏诗与自然交融的绿色音符:迷你诗体 – 汉俳。我不其然地走进了大自然,越发喜爱杜鹃啼血,鹧鸪闲唱,翠竹南天,劲松熬雪,仿佛眺见陶渊明东篱采菊,辛弃疾溪边寻句,李太白长亭邀月……好不诗情画意!
  在我国的新创诗体中,小巧玲珑的汉俳,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因为入诗的都是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一景一物,都是大自然赐予的题材。法国的雨果说过,诗人,只有一个模范,那就是自然。诗人如此,其它人也一样。从事文学创作者,都不能忘记自然。「自然—人类—文学」已交织在一起。谈文学必须先谈自然。自然之说有三。在第一自然中,人还没有出现。当宇宙进入第二自然以后,自然和人,自然和文学,就形影相依,不可分开。我们从脱离娘胎的一刹那起,就处身于第二自然。第三自然之说,乃是一个假说,文学上属于虚设、想象和推理。
  
  
  自然即天然,是存在于人类之前和人类之外的天生之物。第一自然,
  在时间上是无始,也是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内,也是无外的;它是一个
  永恒的、循环的运动。从中国上古文化的发生、发展来看,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大约距今二百万年左右,但大部分都在蛮荒阶段。
   第二自然:康德称之谓「另一自然」,人类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人类的出现使第一自然逐步进入第二自然。感性的外部自然界是人类活动
  的基础。自然界的物质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人类发现并按照其规律,并根
  据自己的思维和需要,加以运用和改造,使其转化为有用的成果或改变其形态,使主观和客观融合,物质和精神结合而进入第二自然的领域。在这里,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它是一种物质存在,也是社会存在。人类的进化把自己和自然分开并成为自然的主宰,使自然规律,按人类的需要,进
  行改造,使其为人类服务。比如古人把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把他们作为物质的元素,加以改造和利用,称为「五材」,曰:「金可铸成工具,木可揉直揉曲成器具,水可以滋润,火可以向上烧,土可以长出万物。」古人很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使主体从客观中分化出来并作用于客体。从中国远古的文化来看,华夏上下五千年,巍巍河山,月涌江流,证明第二自然是属人的,人是万物之灵。整个感性世界,包括科学理论、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都是意识形态,都是第二自然的组成部分,都是实践的产物。人类的意识离不开语言,并以语言作为主要手段,决定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中,发挥巨大的想象力、概括力,并提高自身的能量和价值。我们是生活在第二自然中的,每时每刻面对的都是自然界的一切,要善于利用、改造和升华,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对文学艺术的影响是很深的, 表现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自然,常能悄景相融, 特别在古诗词里, 反映更强烈, 更完美, 难怪程明远说:「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说的都是客观自然界和主观思维的融合。大自然是大地造化的艺术。我们见到的自然的美感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我们赞美、爱护和关注大自然是一种人文意识, 更是人文精神的发扬。自古以来, 我们的文化特别重视人文精神, 儒家、道家、佛家都是以人为本, 来对待大自然和宇宙的。人与自然是「天人合一」的。我也曾学古人风雅起来, 写了一首汉俳:
  独坐长堤边
  柳丝缱绻风拂面
  明月来相见
  投入了天人合一的网络。李白常和自然融为一体, 有诗为证 :
  花间一壶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王维的诗笔都交给了自然。他的田园诗, 壮丽雄阔、清幽恬澹、妙趣自然、语近情遥:
  山下弧烟远村, 天边独树高原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读来令人陶醉。古往今来, 一切文学, 包括诗、词、歌、赋, 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都离不开作者所处的自然环境, 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描写。 在诗
  歌创作中,自然界的景观,可以切割,打磨成为诗中富有张力的意境。日本的俳句注重「季语」,指的就是采撷自然界中的景观。我国新生的汉俳,不排除「季语」,但却强调「意境」。所以,创作汉俳,必须面向大自然,把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视为诗的元素,再通过自己的艺术感受,把这些从生活中摄取的元素,插上诗的翅膀,进行升华,创造出类似我国
  小令的诗,谱写出华夏的绿色音符,迷你诗体 – 汉俳。这种心灵之花,给人以色、香、味的享受和真、善、美的陶冶。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王国。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以诗为正统,是从《诗经》开始的,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日本人称汉字写的诗为汉诗。当代著名日本诗人,大评论家大冈信先生在1919年曾经说,古代日本人由于没有文字,为了表记自己的语言,借用中国字,从而发明平假名和片假名。汉诗从八世纪以来在日本流行。在日本,汉诗是他们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而创作的中国式诗歌的总称,也是包括中国古代到近代所有诗歌的总称。日本文仕对陶渊明、寒山、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黄庭坚等的诗歌推崇备至,有时更胜于对本国文学作品的喜爱。他还说,日本文学的根本,活跃着中国文学的无可估量的丰富营养。
  日本人学汉诗,写汉诗,并于公元751年出版了第一本日本诗集《怀风藻》。公元756年又出版了被称为日本《诗经》的《万叶集》,全部用汉字,从此,日本进入了和歌时代;而814-1191年间出版的《古今和歌集》,则是日本从唐朝文化的模仿、蜕变成日本文化的标志。1610-1831的江户时代是日本俳句的开创时期。他们撷取了短歌的发句“「五、七、五」的音节,放弃其下句「七、七」的音节,从而「五、七、五」三个音节的十七音诗 – 俳句,就诞生了,走进了从汉诗到日俳的发展过程,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了。
  日本俳句,实际上是按五音、七音、五音,三个长短音节组成的一句无题诗,是世界上最小的诗体之一,分即兴、酬唱和滑稽三类,要求用「季语」。这种微型诗体成了日本诗歌的主流,家喻户晓的普及型文学。据日本的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专业的和业余的俳句作者至少有三百万人,若连爱好者也计算在内,全国俳句人口达一千万人。日本全国都有不同的俳句协会,写进日本年鉴的就超过七百家;他们还出版各种俳刊,经常举行
  俳句交流会、研讨会和俳句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国际俳句大赛,并得到
  外务省、文部省和国际交流基金的大力支持。日本还出版由当代著名女俳人加藤耕子主编的英文俳句专刊《OK》。
  日本俳句在国内成了诗歌的主流,在国际上也很受欢迎,英、美、法、意、德、荷、加、巴西、丹麦、埃及、阿根廷、奥地利、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克罗地亚、罗马尼亚等国家均有不少人用本国语言创作俳句。
  
  人们创作俳句(包括汉俳),必须注意以下因素:
  
  一、发现具有独特性的题材:
  人们通过听觉、视觉、感觉去发现题材,再通过思维的程序设计写下令人难忘的、独特的、属于美学范畴的作品。切忌顺手拈来,不加思维和升华的物象罗列,味如嚼蜡。
  例:芥川龙之介在公园散步,看见长椅刚刷上绿漆,又看见一只青蛙,
  就入句了:
  青蛙自问,身上的绿,可是新刷的漆
  
  二、发现题材的奇异性:
  蛙鼓齐鸣,有时吵得叫人发慌。日本俳圣松尾巴蕉,发现了蝉,但又从蝉闹中发现静,于是写下了千古流芳的名句:
  静寂,蛙声沁入岩石
  
  三、寻找和发现简练而精确的意境:
  俳句的简练,主要通过意境来表现。只有发现和善用之,就能创造出有深度的,简练的作品,因为意境本身已有自己的含义。请看永田耕衣的这首俳句:
  一口咬定,叫春的猫,就是发情的猫
  这里「叫春的猫」带有季语的意境。春天的猫总在夜里发情,所以作者「一口咬定」, 就顺理成章了。
  
  四、搜捕生动的实态:
  捕捉栩栩如生的事物实态作为题材,并用联想加以升华。学生毕业,学校发放文凭,有的学生,把它卷成圆筒当望远镜,遥望天空。这个生动的实态被俳人山炬绿郎搜捕到了,他从这个镜头,看到了蕴涵,看到了洞外天的辽阔和毕业生的锦绣前程,卒挥笔成句:
  毕业证书卷圆筒,望到了蓝天
  
  五、发现象征的力量:
  俳句要求有深刻的内涵,令人寻味的余韵和朦胧美,这就是人们所欣
  赏和乐意追捕的「俳味」。这种功能靠象征来完成。换言之,必须用本来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物来表现新的含意,如国旗、国徽等既是标志,又有象征的意义。
   
  六、季语的作用:
  季语是用来表示季节的语言,本身就有很深的含义,如季语「秋水」
  本身就有诗情画意,若加上「伊人」, 就是「秋水伊人」,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季语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现象,分春、夏、秋、冬、节日等;一类是社会现象,如名人、节日等。俳句重季语,但在日本也有不用季语的。外国人写俳句,大都不用季语。在汉俳里,不必落墨太重,只要重视意境的完美。
  俳句已成为国际流行的一种诗体,但由于它是日本人学汉诗而创造出
  来的,自有内在的自然关系和因子可寻。中国的古典诗歌,不管是绝句还是律诗,都是五言和七言的,而日本人根据本民族的多音节语言的特点,采用五音和七音混合而组成五、七、五三个音节十七音的一句无题诗,完成了从汉诗到日俳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十七音俳句的容量比十七字汉俳的容量少得多。
  据说早年留学日本的学人回国后曾写过俳句,但尚无资料可查。1922年,周作人先生把日本的俳句介绍到中国,但并未引起反响。1980年5月,日本俳人协会代表团访问北京,在欢迎会上,赵朴初先生写了题为《赠日本俳人协会诸友》的短诗:
  
  绿荫今雨来
  山花枝接海花开
  和风起汉俳
  这首诗为五言、七言、五言三行十七音诗,符合日本俳句「五、七、五」定型诗的要素(因日语是多音节的,故为五音、七音、五音共十七音)。末字「来」、「开」、「俳」押韵,季语是「梅花」、「和风」,喻日本俳协代表团。这首诗是用汉字写的,故称「汉俳」。
  于是,汉俳,就像洁白的茉莉花,在中国这片古老的诗苑里,萌芽绽放,编织了中国汉俳的春天。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 林林、公木、邹荻帆、钟敬文、袁鹰、屠岸、王辛笛、黄树则、徐放、李芒、丁芒、杜宣、吴奔星、罗洛、王蒙等, 都挥笔写汉俳,把诗与自然交融的绿色音符, 撤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二十六年来,汉俳已蔚为奇观,各领风骚。中央级和省市级的报刊、杂志和网站,都大量发表汉俳。汉俳诗集陆续出版,有的大学还开办汉俳课。下面对汉俳的主要著作和有关盛事, 略作简记。
  《迷朦的港湾》,晓帆,1991年。
  《杜鹃声声》,上海俳句(汉俳)研究会编,1992年。(收上海诗人及日本俳人的汉俳作品)
  《南窗梦》,晓帆,1993年。
  《汉俳论》, 晓帆, 1993年创立。
  《剪云集》,林林,1995年。
  《拾贝集》,纪鹏,1996年。
  《林岫汉俳诗选》,林岫,1997年。
  《汉俳首选集》,林岫编,1997年。(收26人的汉俳作品)
  《段乐三汉俳诗选》,段乐三,2000年。
  《晓帆汉俳选集》(中日文对照),晓帆,2001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消息称:这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东白汉俳选》,东白,2001年。
  《汉俳选》,肖玉,2001年。
  《汉俳诗人》,段乐三主编,2003年。(收61人的汉俳作品。)
  《汉俳诗人》,段乐三主编,2001年创刊,是中国唯一的汉俳诗专刊。
  《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集》,日本现代俳句协会编,1993年在日本出版。(纪念现代俳句协会成立15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共收中国20人的汉俳作品。)
  《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集》(中日文对照),日本现代俳句协会主编,1997年在日本出版。(纪念现代俳句协会成立2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共收中国114人(其中4人是学生)的汉俳作品。
  1992年9月13日,湖北省人民广播电台在「海外华人文坛」栏目中,用三十分钟, 配乐朗颂晓帆的汉俳诗。
  1994年8月27日,晓帆应邀出席在台北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在大会发言时, 首次把汉俳诗体推上世界诗坛。(会后有曰:中国的「汉俳」比「牛排」好!一时传为佳话。)
  1996年4月,上海大学中文系首次开设汉俳课,聘请晓帆讲授。
  1996年12月,中山大学中文系开设汉俳课,聘请晓帆讲授。
  2005年3月23日,由中国对外友好协会和中日友好协会筹办的全国性的汉俳学会在北京成立了。二十六年来,汉俳的创作和出版,都有长足的发展,学会肯定了中国诗歌史上增添了一种新型诗体,它由十七个汉字,分「五、七、五」三行组成。原文化部副部长,汉俳学会主席刘德有在开幕大会上指出:汉俳学会将不仅鼓励会员的汉俳创作,而且将积极组织和推广汉俳的学术活动,进一步加强中日文化和学术交流(香港诗人晓帆被选任学会理事)。
  日本方面一向十分重视中国汉俳的发展,更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2005年,日本横滨书法家研究会,选取晓帆的汉俳,作为书法研讨会
  的教材,由汉学家讲解,并由著名书法家写成俳匾展出,首创一片幅俳匾风景。
  日本中央大学中文部(系),专门收集晓帆的汉俳著作,做专题研究,并写出长篇论文。渡边新一教授在评论中指出:在日本每两年举行的俳句大赛中,每次从中国寄来的参赛作品就有一万首左右。我每次创作汉俳时,
  就记得是:一、「五、七、五」共十七字,二、要押韵,三、用文言或白话均可,采用「五、七、五」的形式, 南唐李煜的词《喜迁莺》中就有。
  
  另外,宋人韦庄的词《荷叶杯》中也有。要说短诗型,除去和声,七言两句计十四字的词就有皇甫松的《竹枝词》,可以说古已有之。现在姑且将允许稍微增减的「五、七、五」字作为汉俳,构成宽松条件的诗称为「三行」诗吧。
  日本的俳句是将假名与汉字混杂的五七五音写成「一行」诗,不写标题,称为「句」。而汉俳则称「首」,大都标写题目。
  
  本人对日本的俳句很有兴趣,对我国的古诗词更是热爱。经过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创作,纵述如下:
  汉俳定型为五言、七言、五言, 三句十七言,各句末字押韵(不论平仄韵,也可只押第二和第三句, 或不押韵);使用季语(也可不用,如用,只用一个即可);要讲节奏,不受平仄约束,大体分为古典诗型和自由诗型两大类,类似我国的绝句和小令。
  汉俳(五、七、五)三行十七字为一首,题目可标出,也可省去。一般每首都表达一个主题。若要表达多层内涵,可以用几首汉俳连作来完成。在此,每首汉俳在诗中即成为一节。
  如:朱子奇的《印象 – 致诗人晓帆》
  诗小宇宙大
  句短吟咏一瞬间
  韵味久难散
   
  晓日照东方
  南国诗海一叶帆
  远天飞朝霞
   
  港湾南窗梦
  久别诗情迷朦中
  来春喜相逢
  这是由三首汉俳连作组成的三节诗,同属一个主题。
  
  汉俳也可以由同题连作的组诗构成,每首为一节,组成长诗。如我2005年11月回家乡时写的「永春行」,实际上是描绘大自然的,也是诗与自然的协奏曲, 摘彔下。 
  
  
         永 春 行
  
  这是一组献给故乡永春的连作汉俳,定格为5、7、5, 三行十七字,尾字押韵,用以写景抒情。
  
龙山草青葱             一村三好汉             龙山小学校
几度春风抹劲松        松涛翻滚金光闪         八十华诞迎归侨
点点山花红             勋章垂天堑             百人锣鼓敲
                                                                
永春碧空晴             一村三作家             驱车绕山行
一沙一石都晶莹        天南地北写天下         风驰电挚到山顶
茶香故人情             青史留天涯              松涛坐中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乡伊甸园            一村三拱桥              晚风半山亭
一草一木皆春天       几处龙门鲤鱼跳          浮光掠影林海静 
永春芦柑甜            鹧鸪漫山叫              山月何娉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舍遭围歼            一村三半岛              垂钓晓风清
寻寻觅觅都不见       清溪潺潺两岸绕          竹影婆娑无落英
龙山别有天            风景这边好              放竿静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路通龙山            漫山碧波滚              公路夺池沿
三座拱桥架龙潭       蝶舞蜂喧好个春          荷塘月色不复见
渡河不下鞍            茶园吐芳芬              井蛙音情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梯田何处见            故居留清影              回家看茶山
漫山遍野绿无边       山水画廊此中寻          问寒说暖道平安
桔红山花艳            翠竹几多情              乡情苦纠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居龙潜堂            溪水绕山行               茶花漫山开   
精雕细刻独流芳       几处浮光高山青           蝶舞蜂喧彩云外    
满堂皆华章            斑鸠啼松岭               侨乡迎客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俳是取和歌的发句「五、七、五」音而成的,其下句为「七、七」十四音。在创作汉俳「五、七、五」的三行诗时,如意犹未尽,可加上和歌的下句「七、七」言两句来完成,即「五、七、五、七、七」,则成为短歌了。近年来,大陆逐渐有人创作。汉俳加两行七言句,用韵。一般都是
  
  
  诗眼所在,极为重要。换句话说,写完五、七、五三行诗后,再进行诗歌创作的跳跃、升华, 臻至更加完美的境界。
  
  请读下面的《短歌浅唱》:
  
  香江晨曲
  海鸥点浪尖
  一抹涟漪一片烟
  晨曦浪花溅
  梅花三弄庆华年
  南海明珠别有天
  
  望海云
  海浪临窗近
  清风拂面望海云
  碧波彩霞静
  满目苍海绿如茵
  海市蜃楼此中寻
  
  乡思
  乡情悬松岭
  九曲清溪绕山行
  乡音最柔情
  井上斜月晚风静
  伊人凭栏月影清
  
  中秋月
  李白对窗月
  杜甫草堂晚风掠
  秋野风尘绝
  古月今宵忒皎洁
  八千里路云和月
  
  读书
  北大园林路
  未名满畔觅通途
  苦读圣贤书
  水到渠成登商处
  遥岑远目江天舒
  
  走太空
  夜静海天高
  点点渔火对天烧
  银河星可捞
  桂花酒浓千杯少
  吴刚捧杯贺英豪
  
  世贸会议
  精英聚香江
  世界贸易觅机缘
  奋战夜未央
  同舟共济齐出桨
  香港宣言开新篇
  
  现在,根据自己的实践,对汉俳的创作,提供下述参考意见。
  
  一, 取韵:押韵是定型诗的特点,便于吟诵和记忆,又能产生音调美。汉俳的押韵不必太严谨,可押宽韵或邻韵通押,平声韵和仄声韵不论。我较喜欢三行都押韵,但也可不押韵或第二、三行押韵。若不押韵,须注意语言的自然和通畅并有诗味。
  
  二, 节奏:汉俳可吟诵,必须讲究节奏。会写古诗词的人更能体会节奏在诗歌中抑扬顿挫的韵味。汉俳是五言和七言的混合体,无缘讲平仄,更不必立平仄规律。古人把阴平和阳平称为「平」声,把上声和去声称为「仄」声。我们写汉俳,只讲节奏就行了!
  
  五言句的节奏:由五言句构成的诗篇,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随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体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
  二、三式:长空/万里翼
  三、二式:寂寞的/秋凉
  一、四式:落/两只画眉
  
  七言句的节奏:每句七言,起于汉代民间歌谣,到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五式:遥望/长空挂彩虹
  三、四式:染红了/一方笑靥
  四、三式:香江知道/你是谁 
  
   三, 季语:在日本,季语是俳句的特征,分时令、天文、地理、人事、宗教、动植物、花卉、节日等词汇,有象征意味。在日本,有季无季之争不断。我们写汉俳,自由选择,不必强求,只要巧妙地运用意境,即可令一草一木皆春天。若用“季语”,每首只用一个即可。
  
  四, 语言:可用文言或白话,视题材内容和个人的喜好而定。最重要的是顺畅,达意、传神、精练、有节奏感和声调美。汉俳的好坏与文学的功力关系重大,而千锤百炼的浓缩功能也极重要。
  
  五, 艺术技巧:我国的古典诗词,流传千古,不仅语言美,艺术技巧也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要结合日俳的特点,创作具有意象美、意境美和含蓄美的汉俳。
  意象美:意象是诗的创作核心,包括情和景两个因素,是在两者中互相起作用而产生的,是外在的景象、事物、场景的“象”与诗人内在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在诗歌语言中的和谐和统一,是区别诗与非诗的砝码。
  意境美:「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主体意识。「境」是指所描绘的客体环境和生活画面。意境美是诗的重要特征之一,指诗人的真实感情与生动优美的客体境界,完美的表达与有机的融合,令诗中有画,情景交融。意境美可以表现为清新、深邃、幽美、壮阔等多种形式。意境美的高下,直接关系到一首诗的好坏,是重要的审美特征。明朝朱承爵有言:「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切,出意声之外,乃得真味。」而王国维则说:「有
  意境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然,我们选用的意境必须是合情合理和符合逻辑的,而不是虚无缥缈和低级趣味的。
  含蓄美:含蓄之意,正如苏东坡所言:「言有尽而意无穷」,又如白居易所说:「为诗宜精搜,不得语剩而智穷,须令语尽而意远。」含蓄是中国诗歌的风格,写汉俳要力争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就
  是说,诗人创作时要对客观生活和主观内心有深刻的体察和感受,能发现深层次的思想感情,又能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寓深意于篇章之中。从读
  者的角度来说,必须提炼自己的感受力,能有条件地体察其中的奥秘,求索作者的本意。
  汉俳是近二十七年来,在我国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迷你诗体,用来写景抒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身边的一事一物,都是诗的元素,经过诗人的思索,提炼,浓缩,升华,就能写出一首首优美的汉俳,从而达到讴歌大自然,描绘社会,颂赞人生的目的。汉俳的创作应求简易,不必植入汉诗的平仄,只求节奏的和谐。
  我的汉俳创作,有五种不同的风格。《日本俳句史》指出:「晓帆把汉
  
  俳分为雅俳、俗俳、谐俳、讽俳、散俳几种类型,对人们认识汉俳起到促进的作用。」日本中央大学中文部渡边新一教授也充分肯定了这种分类法。
  
           汉 俳 的 分 类:
  
  
  雅 俳:典雅清丽,,古韵新声,不计平仄, 押韵。
  
  沙鸥
  寒江浮轻舟
  细雨空蒙淡淡愁
  天地一沙鸥
  (日本中央大学中文部教授渡边新一评述:句尾的「舟」、「愁」、鸥」押韵,第三句的「天地一沙鸥」是杜甫五言律诗《旅夜书怀》的末句。杜甫于公元765年在成都草堂与家人离别,沿岷江、经渝州(重庆)、忠州,在云安县定居。这一年杜甫的资助者严武去世。「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并非令人激动的乘舟之旅,漂泊之身世犹如「在天地间飘飞的一只海鸥」。晓帆的《沙鸥》不仅仅是借用杜甫《旅夜书怀》中的一句,而且可以说蕴含着那首五言律诗的意象。从中可以感受到那种无家可归、或是有家难归的孤独感、漂泊感。竹下流彩先生已把此诗翻译成日文献给日本读者。)
  
  俗 俳:通俗平易、轻快晓蜴,不计平仄,押韵。
  
  乞丐
  口叼「555」
  伸出手板要资助
  乞丐不知足
    (渡边新一教授评述:这首汉俳的尾字「5」、「助」、「足」都押韵。
  「555」是英国名烟。这是作者眼中所见的都市景象,作者对咀叼名烟的
  乞丐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观察,具有一种责难或者同情性质的清醒意识。汉俳虽具有五、七、五的形式,但无论用文言还是用口语都可以创作。这首汉俳就是典型的例子。可以说,超短诗型的汉俳俱有肥沃的土壤。)
  
  谐 俳:诙谐风趣, 活泼流畅, 不计平仄, 押韵。
  
  寻句
  手扶辛弃疾
  踏遍荒山绕小溪
  不怕没有句
  
  讽 俳:讥笑讽刺, 行云流水, 不计平仄, 押韵。
  
  蜜语
  蜜语一萝萝
  苦口良药长缺货
  今朝无华佗
  
  散 俳:散文式小诗,自由抒发, 不计平仄, 可押可不押韵。
  
  琴手
  自从那一夜
  弹响了你的心弦
  我才算琴手
  (中国诗歌研究所所长吕进教授评介:这心弦大概很难弹响。或许「我」已经弹过很长时间,或许已经有不少人都失败过。那么现在, 「那一夜」终于来临,「我」的执着追求终于有了甜美的结果。「弹琴」就是「谈情」。情场的得意在十七字中得到抒写。「5、7、5」的格局是汉俳不可或缺的。这是汉俳的身份证。不过,这是散俳,所以,诗人就不考虑音韵,而依仗内在的旋律来实现诗的音乐之美。)
  
  汉俳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诗苑的一朵奇葩,香飘万里,另有一番风景。湖南出版的《汉俳诗人》已成为定期汉俳刊物,全国各种报刊、杂志都刊发汉俳作品。中国网、人民网等,以及世界各大型网站(如:www.yahoo.com; www.google.com; www.baidu.com; www.sohu.com;
  www.minhua.com, www.fjycwy.com等等),只要用中文输入「汉俳」、「晓帆」,就可欣赏到各种汉俳作品和相关的信息。
  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地也有不少华人写汉俳,就连瑞典皇家学院教授、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也不甘寂寞,用汉俳诗体来抒发自己对东方故土的眷恋。他的汉俳不仅在网站上发表,而且还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俳句一百首》,也算是汉俳的一道风景。
   现在,全国各地的大小报刊、杂志和网站,经常刊登各种汉俳作品;有的大学还成立了汉俳诗社;《汉俳诗人》已经成为汉俳的专门园地。汉俳的路子开通了。我衷心希望,2005年成立的「中国汉俳学会」,在原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会长的带领下,在二十一世纪跨出更大的步伐,巩固和发展汉俳在中国诗坛的地位,提高汉俳的文学品味,更贴近大自然,努力编织诗与自然交融的绿色音符,弹奏大自然的协奏曲,创作更多更美的迷你诗体—汉俳。
  2006年6月10日 – 7月10日于重修望海楼 
  附 录
  
  入选日本为纪念日中国交正常化二十周年出版
  《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集》(中日文对照)
  
  秋 叶
    一片片秋叶
  染红了一方笑靨
  梦中飘彩蝶
  
  雨 滴
  激动的窗雨
  稀释凝固的记忆
  簷下可是你
  
   回 声
  掉一滴眼泪
  镜湖知道你是谁
  回一声清脆
  
  入选日本纪念日中国交五常化二十五周年出版
  《现代俳句?汉俳作品选集》中日文对照(第二集)
  
  沙 鸥
  寒江浮轻舟
  细下空蒙淡淡愁
  天地一沙鸥
  
  紫 荆
  山色浮窗外
  燕子低飞紫荆开
  几朵落下来
  
   日本横滨书法家教材
  
  雨点
    雨长夜难眠
    数尽心中小雨点
    朝日掛窗前
  
   残荷
    寒月照落英
    留得残荷听雨声
    春来百花盛
  
   心结
  寒空雨未歇
  海燕低飞夕阳斜
  心有千千结
  
  人生
  白纸印八字
  页页人生如旅次
  敢闯路就直
  
  故土
  泥土不值钱
  故土一把沉甸甸
  乡情好缠绵


分享到:
 

上一篇:“天人合一”文学观

 下一篇:王常新: 擬議以成其變化
  相关链接

(C)2004-2016 中诗集团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