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好评的有蓝蓝、冯杰、艺辛、申艳等人。 河南诗歌的地域群落 河南诗歌以省会郑州为中心。郑州吸引和集中了全省最多的优秀的诗人。马新朝、高旭旺、杨炳麟、高金光、吴元成、李霞等人,除了写作,都是河南诗歌活动的热心组织者。河南的两个诗歌刊物在团结河南诗人方面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河南各地诗歌的发展、分布有均衡的一面,也有不平衡的一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河南许多地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群体,虽然还不能称其为流派,但因为交流的活跃,自然地推动了当地诗歌水平的提升。 从洛阳地区看,河洛诗群是一个早已经存在,近年由老诗人李清联等倡树的一个诗群,拥有李清联、李志、艺辛、冷慰怀、谭杰、乔仁卯、赵根喜、赵克红、柿村、赵希斌、边玺中、李六正、张国军、朱怀金、李雨、髙林生、刀刀、徐根鹏、谭滢、丁莉以及英年早逝的殷皓等一批老中青诗人。他们的作品如黄河般奔腾呼啸,又如洛水般风流浪漫,更如卢舍那大佛般庄严敦厚。尤其是因为古稀诗人李清联和中年诗人艺辛的影响,使得这一群体团结向上,带动了一批更年轻的诗人。诗人赵克红已出版多部诗集,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爱情诗颇有特点和影响。赵希斌的诗歌贴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如璞玉浑金,掷地有声。 开封曾是河南现代诗歌的摇篮,目前仍拥有一大批诗人。早年从事诗歌写作的赵中森在1985年送别孔令更、郎毛走黄河后告别诗坛。另有诗人齐遂林、李怀发、郑纯方、邬显荣、刘海潮、孙富山、任崇熹、徐勤、孟彩虹、楚燕、郝文静、沈慧、贾青懋等。孔令更近期作品智慧中见散淡,平实中见禅机。 信阳的诗歌创作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其中陈有才、程光炜、陈俊峰、刘高贵、王远洋等起步早、起点高,其作品为新时期的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陈俊峰认为,就文学的独立创造价值而言,诗歌是第一位的,它在人类精神的高处。进入新世纪以来,经过重新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诗歌方阵”,涌现了田君、扶桑、温青、胡晓靖、李庆华、赵玉丽、人与等一批青年诗人。 新乡诗人在王绶青、李洪程两位前辈的引领下,也已结成了一个壮观的群体。王斯平、刘德亮、吴斗勤、冯杰等诗人都陆续出版多部诗集,他们的作品质朴纯厚,视野开阔,恰似中原大地。新乡其他诗人还有丁济民、李山、徐向锋、南亭、窦全印等。 和小说一样,南阳也是诗歌大市。先后组织实施五届西峡诗会的王韵华采用意象节约和内在韵律原则,形成抒情诗所应有的明快格调。廖华歌的诗歌以细腻、洒脱著称,善于捕捉生活的亮点。其他诗人还有王未、一地雪、柳亚刀、魔头贝贝、周熠等。 周口诗歌群体中,梁庭华、张华中已先后出版多部诗集。梁庭华的作品既注重当下,又不乏冥想和浪漫,他的乡土诗歌坚实丰满。张华中的诗中以叙事见长,风格平易,硬朗豪放。周口其他诗人还有申艳、阎中、贺红、李国印、霍楠囡、阿北等一批中青年诗人。 焦作有呼润廷、刘金忠、马万里、琳子、麦莎、云外野鹤等一批诗人。其中呼润廷、刘金忠、马万里参加过青春诗会,有一定影响。 濮阳有丛小桦和英年早逝的瘦谷等。瘦谷是小说、散文、诗歌三栖,作品充满智慧和现代主义色彩。丛小桦已出版《夜郎村》、《蓝火焰的夏天》等诗集,他认为“怎么写”才是写作所面对的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濮阳其他诗人还有杨泽远、毅剑等。 平顶山不仅有一个以罗羽、森子、高春林等为主将的“阵地诗群”,还有一个舞钢诗群。县级市舞钢,活跃着一个庞大的诗歌创作队伍。32万人口的城市,诗歌创作者有100多人。他们成立有舞钢诗社;他们创办有社刊《柏风》,他们有网络平台“中国舞钢·舞钢论坛·诗词歌赋”。舞钢优美的自然环境激发了诗人们歌咏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