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window).scroll(function() { //$("body").css({"background-position":"center "+$(window).scrollTop()+""}); if($(window).scrollTop()>=250){ $(".nav").addClass("fixedNav"); }else{ $(".nav").removeClass("fixedNav"); } }); });
  首页 >> 中诗网 >> 诗人世界 >> 诗人世界 >>

昨天的大雪,今天的雨水,明日的粮食与灰烬

祁发慧


作者:评的阿顿•华多太诗  来源:本站原创  责编:周占林  日期:14-04-09 21:46:22  点击:


声里长大

   一同羔羊采撷彩云里的童年

   如今已是桑烟里升起的故事

   缭绕在雪域家族的上空

   那悠悠飘逸的诗歌 在高原的风中

   馥香淡淡 令人心旷神怡

  面对前辈诗人的逝世,华多太的心情是悲怆而沉重的,生长在雪域和草原上的族裔诗人们,因老人的逝世而切身经验者某种时间和空间的敏感性和无限性。即使伊老不在雪域,他留下的诗篇依然萦绕在年轻诗人的脑海,回响在雪域家族的上空,甚至在飘飞的雪花中,有伊老在《雪域》留下的《晶亮的种子》[4];即使伊老不在草原,草尖上依然跳跃着传诵的词语,摇曳在草原的酥油灯依然长明。同为族裔诗人的伊丹才让和华多太在诗歌创作上保持着一种内在的对话,作为第三代藏族汉语诗人,华多太的写作是对前辈诗人的续完和对偶,他需要在影响的焦虑中完成前辈诗人未能完成的诗作,需要在与其他强者诗人的竞技中找到属于自己诗歌的话语方式。可是,终结前辈诗人的影响绝非易事,或许是为了打碎前辈诗人对自己诗歌造成的连续性的影响,华多太在《诗人伊老》之后再次停笔。但是,这篇诗作对他到目前为止的诗歌创作而言,是不容忽视的。放弃或者坚持,搁浅或者继续是一个诗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取向、不同选择、不同思考的表征。

  倘若对华多太现有的诗歌做一个阶段性划分,可以以2004年作为风水岭。2004年之前的诗作,犹如空中漫天飘飞的雪花,飞扬流转,牵引出一个文学青年的爱欲情仇、苦难忧郁、迷茫彷徨;蔓延在情思、诗思的虚幻原野,降落或者堆积;在诸多的变数和重复中,用单一的色调淹没了错落纵横的景致;致使诗人无法承受飘雪之轻带来的沉重而搁浅更多的诗与思。2004年之后的诗作,犹如即将落地的雪花,承载着独有的生命形式,在落停的瞬间摆出坚定的姿态,用单一的颜色隐藏一切斑斓,用恒定的温度摆出了一位族裔诗人特有的姿态。《诗人伊老》恰是一种沉稳的承前启后, 总体而言,他的诗歌既是返回、向内和回溯性的,同时又是敞开、真实、担当与介入的;他的诗歌的内核始终是一种多元化和异质化的身份认同。

  三

  十年之后再次提笔时,华多太的诗歌走向对现实的干预与担当,甚至呐喊。当下的现实或许确如诗人奥登所言:诗歌不会使任何事情发生。对我们当今时代已经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各种苦难和困境,诗歌确实不能也无法阻止任何事情的发生。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他要把引起他心灵触动的被我们有意或者无意隐藏的东西勇敢地说出来,他要揭开以各种名义覆盖在事实真相上的那层幕纱,把真实的处境揭示出来,他要用诗句做一种提醒,一种“科普”。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重温诗歌华梦时,华多太携带学者身份进入诗歌[5],思考藏民族的历史和命运,表现对族裔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传达出忧患的幽思和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敬仰,他写下《再见,德令哈》、《玉树,别为我哭泣》、《区别的人》、《青海湖,请原谅我》、《雪在高原》等情感饱满的诗篇,不可不察的是他重写的诗篇《我是藏人》(2009年):

   我从达尔文晚于罗刹女的婚礼

   和这个初为大海,后为森林

   再为草原的沧桑传说里

   感觉到自己

   是个藏人

 

   我从发光的三十个字母

   在世界最高处的上空

   星星般闪烁的格言绝句里

   感觉到自己

   是个藏人

 

   我从格萨尔的赤兔马赛过

   阿喀琉斯的战马,与特洛伊战争

   同样经典的霍岭大战里

   感觉到自己

   是个藏人

 

   我从彩超般的藏医胚胎图

   释解生命本质的藏秘

   和算得出月亮上有

9 7 3 1 2 3 4 5 6 7 4 8 :

上一篇:余光中:当游子遇见故乡

 下一篇:无
  相关链接


Copyright© copy;  2004-2014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