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爱的晨光里歌唱 |
——杨炳麟诗集研讨会纪要 |
|
作者:刘高贵录音整理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02-14 10:22:06 点击: |
|
我们河南是中华民族诗歌的发源地,是中国诗歌的故乡。前一阵子,我们应邀到巩义市去采风,在诗圣杜甫的故乡,市委、市政府告诉我们,他们准备搞杜甫诗歌文化节,我们很受鼓舞。在此,祝愿我们河南诗坛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祝愿炳麟能将诗写得更多更好些,为河南诗坛争取更多的光荣。
祁人(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著名诗人):
昨天,在飞机上,我就跟韩作荣老师说,我们是乘着诗歌的翅膀飞到诗歌的故乡里的。炳麟先生的诗集我还没有来得及看完,但还是引起了我的很多联想,有关美学的联想。就像他的《在美学范畴里描写》,非常好,很有诗意。
匆匆地赶来参加今天的会,我有三个感受:一是河南文学界、诗歌学会一直在做着一种美好的事业。二是杨炳麟先生给自己做了一个美好的诗意的人生选择。过去,我们谈诗,多就诗谈诗,其实,我觉得更应该结合诗人的人生来谈,因为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其诗性的一面。炳麟先生写诗、做生意,又回过头来写诗,诗歌让他的人生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三是这些诗歌作品本身,也给了我们很多美的享受。像《男人》一诗,“……坦然地朝前走,/举起的猎枪只是背后的风景;/就让它呼啸着响起来,击落风中颤动的树叶……”这样的诗句,读来总让人回味无穷。所以说,除了研讨会,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探讨一下,怎样让几十亿人都能活得更诗性一些。为此,我要向炳麟先生表达我的敬意。
李佩甫(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很感谢北京来的朋友和出版界的朋友,还有与会的诗人、作家朋友。
很高兴参加诗人们的聚会,让我在苍老的状态中找回了激情。
看了炳麟的诗,有很多感慨,觉得他是个背着土地行走的诗人。他小小年纪就从乡下走出来,到城市里来做企业、写诗,乡情、乡音一直在他的血脉里流动,在他行走的路上流动。比如他写的在发霉的日子晒被子的感觉,就唤起了我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让我想起了自己走过的道路,也让我联想到了海子的一些诗句。在如此的年代,还能背负着土地行走、歌唱,很不容易。所以,读炳麟的诗,让我有一种冲动,让我总希望穿过喧嚣的城市,回到那种看似平淡却非常纯净的生活中去。
王幅明(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作家、中国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
杨炳麟的三本书,由三家出版社出版,我们出的是《内陆省的河流》。刚才,怀让老师提到了诗的三美,我觉得炳麟的诗,至少意境很美。像《闹洞房》:“……一支红烛照亮洞房的角角落落/红色的花生、红色的缎被/嫩黄的生姜,羞红新娘的脸……”,我们也参加过很多婚礼,也看过闹洞房,但我们没有提炼出这么美丽的诗的意境。诗人就是能够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的人。炳麟做到了这一点。
还有,我细读了三本书的序言,都是炳麟的自序。尤其是《火焰》的序言《动情与陈述》、《草丛》的序言《存在和经验》,我认为是两篇很好的诗论。
张玉太(作家出版社编审、著名诗人、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
我是作家出版社的编辑,是杨炳麟三部诗集中《火焰》一书的责任编辑。很高兴能参加杨炳麟的诗歌研讨会。我拟了个题目:在现实与幻想间寻求超越。算是对炳麟诗的编后断想。
杨炳麟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实业家。
能在今天诗歌不景气的状况下,潜心诗歌创作,一下子推出了三部诗集,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可喜可贺!
我编审杨炳麟的诗集《火焰》大都是短章,很有韵味和才情,往往是短短几行,便酿出一个美好的意境。我从这些短诗里首先读到了一种东西,就是超越。他在努力寻求超越,试图对心灵、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及历史的高度俯视。他在谋求认识上的升华,或者说是在做着痛苦而孤独的固守。这样的事,如今的诗坛上已少有人做。因为容易被人讥讽为瑭吉诃德式的滑稽。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