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诗歌诊所』11月-12月主持人:冬箫 http://bbs.yzs.com/showtopic-144713.html
相关要求: [一]贴作品的须是中诗会员; [二]由于人力有限,每人限一首,一般为二十行之内。谢绝长诗和组诗; [三]诊断时竭力把脉祛病,切弊求真; [四]好诗向《中国诗歌》网刊或纸刊推荐; [五]暂时仅开放对现代诗歌的诊断; [六]本帖只限贴诗,谢绝灌水; [七]本站诊断仅代表个人意见;对诊断结果有反对意见时,欢迎探讨,坚决反对恶意攻击。
雪中遭遇
文/小夜 雪花贴上车窗消融, 演化成蝌蚪的奔跑。 会聚到蚯蚓的脉络, 凝冻成章鱼的触角。 温度的差别,象 朦胧的水气,难了。 回家的黄昏,遭遇 变天的心情,难表。 不想开口,就躺在 妈妈的腿上,睡觉。
此诗的生动勿容质疑。 然而,可能作者还不够理解心理意象和诗歌意象的区别,我在这简单说说:心理意象是处于平面直观水平,等于或少于视觉意象,其特征是清晰明了、一目了然。从而反映出来的是“直接完成”的意象。而诗歌意象是表现的自然之物与意识之物的有机结合,它包含很深的内容,它表现在某一诗歌意象与另一诗歌意象的相互反映上。所以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作为初学者需通过心理意象这个窗口逐步走入诗歌意象。这是此诗第一值得思考的地方;其二,诗歌的句式上,显现了多行类似的结构,这就让诗歌阅读的快感缺少了很多,且这样的句式有点气韵不顺的感觉;其三,提问回答式的结构使诗歌本身的张力丧失,这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匆匆说上三点,且言辞直率,不当或得罪之处敬请谅解! ◎《刺绣的姐姐》 诗/刺桐飞花
她在故乡刺绣,一年年 她把飘落的槐花绣上,她喜欢精灵 把不谙世事的蜻蜓与蝴蝶绣上。她饿了 就把大片大片金黄的玉米绣上 她轻轻地呼吸一口空气,而后把瘦瘦的 炊烟绣了上去。天亮了 稻田里的秧苗长了三寸 她也绣了上去 她想起远足的弟弟就心酸,她把思念绣下 坐在季节的过道上,她把故乡绣了又绣 她就这样绣着,绣着,年复一年地绣着 直到每一个远足的乡人都感受到故乡的温暖 作为非常喜欢的乡土亲情诗,我是特别关注的。此诗从叙述到结构简单而直白,然这样的直白和简单却营造了令人回味悠长且陡生羡慕的感觉,它的古老、熟识、宁静、悠闲、温暖让人神往而怀想,这是一种“港湾式”的生活。对于诗歌的语言,我也无法挑剔出更多的瑕疵;对于名词的“绣”更是动态实足,颇显威力。 要说诗歌的斑点,我只能说是很小的斑点,有二,且都出在最后结尾:1)显得不够蕴实、不够新颖,没有将整体孕育的那种“情感场”非常恰当地包容起来,有些落俗;2)结句的直白让诗歌的韵味顿失。其实诗歌所表达的就是最后的一点,而且作为读者都能感受到,但你说出来了,还能让读者有更大的“第二创作空间”吗? 粗浅说这点,请飞花兄指正! 清风作客 石竹/文 夏季流火,邀来 清风,在三千年的银杏树下 盘腿打坐,悟 红尘起落 敲暮鼓晨钟,传 一路悠扬,驱敢 心魔,却 风生魔境 拜西天三圣,净心 看见五百罗汉,拈花一笑 在银杏树枝上 传粉斋果 听秋天的声音,瑟瑟中 抖落一地金黄,吸取日月精华 诞生 青山来客 眼前的绿,在清风 西去的佛号中,任 弱水三千 分娩疼痛 2009年11月28日,临屏。 读这样的诗歌,自然让人联想到“禅诗”。诗中的语言有着浓浓的禅意,恰如佛教经典《金刚经》中非常有名且影响深远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复如电,亦作如是观。” 既我把它定位于禅诗,自然有着传统的血脉,所以诗歌显得典雅而抒情,特别是第3、5段,应该是诗歌最成功的两段。 然而,对比于第3、5段,其它的段落显得有些寓意太过超前,甚至有些“我非说不可”的味道了。这就减弱了禅诗中“悟”的味道,显得“涵养”不足。从而造成诗歌的震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