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绿野

《天山醉明月》:屯垦戍边的史诗回响与时代新声

——迎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文艺评论

2025-05-14 作者:绿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天山醉明月》以其“大历史观”的创作视野,将兵团70年奋斗历程,置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过程;兵团70年奋斗历程置于中华文明开拓进取的宏观叙事中。在艺术表现上既保持主旋律作品的庄重内核,又通过多元音乐语言的创新融合,构建起传统与现代、苦难与辉煌、个体与集体的多维对话空间。


  一曲《天山醉明月》酣畅淋漓,听得人如痴如醉,将人们又带到了那个垦屯戍边“激情燃烧”的岁月,而历史沉淀与情感共鸣无疑是补当下人们精神之钙的一剂良药。
 

  一、历史深度:从丝路驼铃到钢铁洪流的时空交响

  《天山醉明月》以天山雪峰与边关明月为意象载体,构建起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对话。虽然这首歌词及曲子是为纪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七十周年而创作的。但站在历史与时代背景下,它也应是纪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的精品力作。

  歌词中“天山之水汇成河,流过岁月酿成歌,斟满碧湖敬大漠,镌刻黄沙染春色”的隐喻,既指向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唐代安西都护府屯田的历史伏笔,更直指向新疆和平解放,20万解放大军铸剑为犁,开垦荒原,屯垦戍边,建设边疆的伟大壮举。 历史不会忘记,老一代兵团人战天斗地,住地窝子、喝涝坝水的艰苦创业史;历史不会忘记,老一代兵团人用勤劳的双手和无比炙热的情怀书写“战争史诗”和“生产史诗”的宏大叙事。

  这种双线叙事,将兵团建设与新疆地方发展置于中华文明赓续发展的宏大谱系中,赋予其“新丝绸之路开拓者”的历史定位,再一次将兵团历史地位托举起来。
 

  二、精神高度:兵团精神是注入新疆地方发展的灵魂

  作为献礼作品,歌曲超越表层赞颂,在精神维度上实现了跨越时空的突破。如歌词中“一壶美酒邀明月,两鬓故事任评说,回望千里五谷香,三生无悔践承诺”的抒怀表达,铿锵有力,慷慨激昂,将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正是有了老一代兵团人“战天斗地”的苦难与辉煌奋斗历程,才奠定了新疆地区较为完备的农业和工业发展体系。比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0年奋斗历史,在广袤的天山南北建成3200万亩农田,持续推进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生态治理,将传统意义上的屯垦戍边,战略转型为“生态戍边”,造福千秋万代,这难道不是兵团精神注入新疆地方发展的有力诠释吗?

  这一千载难逢的雄厚的历史积淀,难道不是新疆地区站在新时代、新起点赓续发展的永恒动力吗?难道不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制度创新、社会文明进步治理创新吗?难道不是后世子孙将此奉为天山与明月的永恒精神家园守望吗?

  这种将忠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美学审美高度的艺术表达,实则是对红色革命基因赓续发展的诗意礼赞!

  这种精神是激励一代代人奋勇向前的永恒动力!这种精神是新疆地区‘过’与‘往’的黏合剂。当代的新疆,朝气蓬勃发展的新疆,离不开这种精神作为源头生命的涵养!这种精神更是兵地融合发展的历史见证。
 

  三、现实广度:新时代边疆叙事的破界尝试

  站在新时代,新的发展起点,新疆地区作为我国面向欧亚的战略桥头堡,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点实践区,是承载二十一世纪我国战略能源接替地的核心区之一。可以说,新疆地区是与我国内陆其他兄弟省市勠力同心,同步迈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区、创新区,是迎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勇立潮头的扛鼎实践区、创新区,上述的光荣与使命,责任与挑战,离不开老一代兵团人开天辟地、垦屯戍边的历史伟业,离不开兵团精神对开启新疆发展新纪元的历史重塑。

  歌词“天山醉明月,明月来赴约”,点题歌曲《天山醉明月》主题。词曲由陈维东、王备作词,王备作曲,通过歌手韩磊声情并茂,气势磅礴地演唱,使得历史与今的情和景浑然天成!将老一代兵团人无私奉献精神,豪迈气概,新一代兵团人守望家园,锐意进取精神,以及兵地融合,新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奋进景象淋漓尽致展现。

  《天山醉明月》以其“大历史观”的创作视野,将兵团70年奋斗历程,置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全过程;兵团70年奋斗历程置于中华文明开拓进取的宏观叙事中。

  在艺术表现上,它既保持主旋律作品的庄重内核,又通过多元音乐语言的创新融合,构建起传统与现代、苦难与辉煌、个体与集体的多维对话空间。这首穿越时空的时代回响,最终在天山明月的光影交错中,立锥定型,甚至是一鸣惊人!莫不是为新时代边疆叙事树立了文艺范式。